楊勇並沒有表現的過於激動。
他隻是一臉鄭重的說道:“多謝父皇。
但還請父皇一切以大隋為重。”
楊堅沒有再說,隻是幽幽的歎了口氣。
柴榮麵臨的情況比楊勇略好一些。
本身後周在郭威和他兩代人的努力下,國力與後晉不可同日而語。
十國則因經曆君主迭代、內政混亂、戰事頻起諸多負麵因素的加持下江河日下。
在他的發言中,他與趙匡胤先南後北的策略截然不同。
性格較為剛硬的他決定趁南方混亂之際,一舉集中優勢兵力將契丹擊潰乃至消滅。
然後借著北伐的餘勢南下,將南方的諸國分彆平定。
其實這兩種戰略無所謂誰更勝一籌。
正如後世鄧公所言之黑貓白貓論一般。
隻是大多數強硬派的皇帝更加讚同柴榮的做法罷了。
尤其以大明朱家的皇帝為甚。
畢竟有了大宋被北方異族欺壓數百年的先例在。
大明皇帝一個兩個彆管能力如何,首要的目標總是北方的蒙古。
柴榮此次前來也不光是為了參加聚會。
更為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向任小天多要一些火槍火炮。
這樣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城戰上都能取得裝備上的優勢。
現在的他已經開始著手北伐事宜,火器這些東西自然是多多益善。
他也從任小天這裡明白了一句話,那就是一切恐懼都源於火力不足。
到時候若是能有萬門火炮同時開火,那不管契丹騎兵有多麼驍勇善戰也不過是炮下之鬼罷了。
隻是這事他暫時沒有當眾提起,準備等散場之後單獨找任小天溝通。
畢竟不止是他,彆的皇帝也都還惦記著宋末的火器呢。
柴榮說完之後坐下歸於沉寂。
輪到宋朝皇帝之後趙匡胤終於是忍不住了。
他直接起身發言道:“燕雲十六州已經儘數被朕光複。
現在大宋的國力日盛,可謂是兵強馬壯。
加上小天的火器加持,一舉將契丹消滅指日可待。”
說罷之後他還用不知是挑釁還是什麼彆的意味的眼神看了一眼柴榮。
好像在說,陛下,朕已經先你一步北伐成功了。
柴榮嗤笑一聲,並沒有把趙匡胤的事放在心上。
在他看來收複燕雲十六州隻是北伐的第一步而已。
若趙匡胤因此就沾沾自喜,那他的成就也不過如此了。
趙匡胤見柴榮沒什麼反應,頓覺有些尷尬。
“朕自得了小天的教誨之後,開始重視原本的重文抑武一事。
刻意培養提拔了一批青年軍官進入朝堂。
與日漸形成規模的文官相互製衡。
這次朕竭儘全力也不會讓原本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麵再次誕生。”
趙匡胤說完軍事方麵的事情後把話題轉到了自己的朝堂之上。
任小天微微點點頭。
有了經驗教訓之後,再加上與其他皇帝相互溝通交流學習。
趙匡胤的政治頭腦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若是他之前還有種武夫皇帝的氣質,那他現在就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全能帝王了。
趙匡胤發言完畢坐下,接下來就到了宋仁宗趙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