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搖搖頭道:“其實司馬遷自己也沒有徹底弄清楚太史儋音同丹)和老子之間的關係。
他在《史記》中不是也說過嗎?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有的人說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說不是,世上沒有人知道哪種說法正確。)
任小天搓著下巴道:“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老子或許就不像司馬遷記載的那樣姓李名耳了。
我倒不是質疑司馬遷的客觀性。
隻是中間的跨度太長,又缺少文獻的佐證。
老子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司馬遷也無法去求證。”
太史儋是戰國初期的周王朝太史史官),故名太史儋。
而老子則是曾經擔任過周王朝的守藏室史圖書館管理員)。
二人的生活軌跡有許多重合之處,所以在口口相傳中會把二人給搞混也不足為怪。
不過司馬遷曾在《史記》中記載老子曾西去秦國見過秦獻公。
秦獻公所處的時期,孔子都已經去世一百多年了。
按照老子的生辰比孔子還大這一點來說,那老子當時已經兩百多歲了。
這顯然不符合人類壽命的客觀規律。
所以當時見到秦獻公的應該是太史儋才對。
朱元璋樂嗬嗬的擺手說道:“你們在那兒做些無端的猜測有何意義?
當事人不是在這兒呢麼。
孔聖是知曉內情之人。
經他一解釋,老子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不就一目了然了?”
任小天如夢初醒。
對啊,直接問孔子不就得了?
孔子點點頭:“據丘所知,老聃的確為老氏。
至於他是否和丘一樣祖上是其他氏,那丘就不得而知了。”
任小天恍然。
要這麼說的話就能理清了。
老子的確是老氏無疑。
不過古漢語中老和李的發音近似。
在流傳中慢慢就變成了李。
老子究竟姓什麼很難考究,這裡純粹就是作者的主觀看法。
還請諸位李姓的讀者大大們不要罵我哈...)
楊堅聽完之後嘿嘿笑了笑。
隨後看向李建成說道:“既然老子不姓李,那你們還要見他麼?”
李元吉也是個嘴硬的人:“這不是老子親口說出來的,本王自然不能全信。
他究竟是否姓李,還是要問過他本人才知道。”
楊堅也懶得跟他繼續爭辯。
任小天笑道:“是與不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子本人。
畢竟老子的道家思想對後世也是影響深遠。
就衝這個,咱們也得見他老人家一見啊。”
劉邦和劉啟深以為然。
西漢初年劉邦和文景二帝奉行的是黃老之術,也就是道家的思想。
正是道家這種“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的無為而治製度,給西漢休養生息、恢複民生帶來了極大的助力。
如果沒有道家思想打下的堅實基礎,也就沒有後來強盛的漢武帝。
衝著這份“恩情”,老劉家的皇帝也得親自感謝一下老子才行。
孔子答應道:“待丘回去之後便帶諸位前去拜會老聃。”
任小天微笑道:“如此便先謝過孔夫子了。”
趙禎給孔子端了一杯茶後問道:“孔聖下一步有什麼打算?”
孔子微微一愣:“丘自然是繼續在魯國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