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待丘不薄,丘當行君子之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魯定公的確是對孔子信任有加。
不僅讓他做了大司寇,同時還掌握了宰相的權力。
聽起來孔子在魯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然而事實卻是魯國內部三桓虎視眈眈。
莫說是孔子這個外人,就連魯定公都要被他們壓一頭。
“孔夫子,您現在是準備對三桓動手了吧?”
孔子先是一驚,隨後又釋然。
既然任小天等人都是來自後世,那自己的想法自然是瞞不過他們的。
“先生說的不錯。”
其實任小天還是說錯了一點。
孔子不是準備對三桓動手,而是已經對三桓動手了。
他雖然是宦海新人,但政治智慧一點也不差。
孔子深知三桓危害,但顧忌其在魯國龐大的體量又不能直接動手削除。
於是孔子另辟蹊徑想出了一個墮三都的辦法。
所謂的墮三都就是把三桓所在都城的城牆拆除大部分,隻留下一個低矮的城頭。
眾所周知古代攻城戰之所以艱難就是因為城高牆深。
如果沒有了城牆保護,那想要攻破城池就沒有那麼困難了。
出乎孔子的意料,三桓對於墮三都的提議都是十分的支持。
孔子不知道的是其實三桓對他們的城邑掌控度也沒有那麼高。
由於三桓長期在魯國國都為官,城邑實際上都掌握在他們的家臣手中。
長此以往,家臣們也動了不該有的心思。
三桓自然樂得見到有人拿他們的家臣開刀。
一開始的時候墮三都進展的很順利。
叔孫氏、季孫氏所擁有的郈邑、費邑的城垣都被摧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等到了孟孫氏的郕邑時,情況發生了變化。
孟孫氏家臣公斂處父十分抗拒拆毀城桓的做法。
他私下去見了孟孫氏家主、孔子記名弟子孟懿子。
向孟懿子言明郕邑是邊防重鎮、宗室的屏障,不可輕易拆除。
同時也向孟懿子表達了忠心,言辭鑿鑿的說自己沒有造反的意思。
正巧這時齊國也來湊熱鬨了。
他們屯兵於齊魯國境線,隻等郕邑拆除城垣後就大軍壓境直逼郕邑。
孟懿子見事情如此,於是調轉風向開始反對拆毀郕邑。
叔孫氏、季孫氏重新掌控城邑之後也開始讚同孟懿子的意見。
眼瞅著墮三都就這麼僵在了這裡。
魯定公實在看不下去了,乾脆親自帶兵圍了郕邑。
結果在公斂處父頑強的防守之下,魯定公隻能無功而返。
墮三都的行動就這麼失敗了。
這次行動中唯一得利的還是三桓。
而且由於孔子對三桓動手,也代表著孔子和三桓撕破了臉皮。
雙方從最開始的和睦演變成了對立之勢。
季孫氏的季桓子和孟孫氏的孟懿子都是人精,不想公開和孔子鬨僵。
於是推舉了一根筋的叔孫氏宗主叔孫武叔為代言人。
叔孫武叔在朝堂上直接和孔子對著乾。
不管孔子說什麼,叔孫武叔都是和他唱反調。
由於三桓的勢力龐大,孔子拿他們也沒什麼辦法。
喜歡我的餐館通古代請大家收藏:()我的餐館通古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