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你快說,後來如何了?”
在劉邦的連連催促下,任小天繼續說道:“經過了一年的準備,施琅發兵台島。
由於對台島地形十分熟悉,兼之施琅是鄭氏舊部,對劉國軒用兵也是了如指掌。
僅僅八天的功夫便在澎湖將劉國軒所部擊敗。
清軍僅付出陣亡三百餘人的代價便斬殺一萬餘並擒獲五千餘鄭氏水軍。
擊沉、繳獲的戰船更是多達兩百艘。”
劉邦聽的一陣牙疼:“這差距也太大了吧?
就算施琅再怎麼了解台島的情況,戰局也不該是如此的一邊倒啊?”
任小天笑道:“一邊是厲兵秣馬,一邊是倉促迎戰。
何況在馮錫範的折騰之下,台島水軍的戰力早就不堪一擊了。
士卒也沒有多少戰意。
這樣的仗換成韓信來也打不了啊。”
劉邦聞言歎了口氣。
“澎湖一役幾乎將鄭氏僅存的精銳一掃而光。
士氣更是隨時都處在崩潰的邊緣。
鄭克塽完全沒有了抵抗的勇氣。
在劉國軒的建議下,他派出使者向施琅請降。
最後從出發到登陸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施琅便成功將台島收複。”
劉邦這會抬頭道:“那施琅登島之後是不是將鄭氏滿門滅儘?”
任小天搖搖頭道:“那倒沒有。
施琅知道台島剛剛收複,不可讓本就不穩定的民心反複。
於是他放下了家恨,赦免了鄭氏一族。
甚至親自去往鄭成功祠堂祭祀。
甭管他是不是出於真心,他的這一舉動都贏得了百姓和鄭氏舊部的歡呼。
原本不穩定的民心也在施琅的大力安撫之下漸漸平息。”
秦始皇感慨道:“在這一點上,施琅的確比伍子胥做的更好。”
伍子胥麵臨的情況和施琅基本類似,都是父親兄弟被君主殺死。
而伍子胥的做法就比施琅狠辣多了。
在投吳破楚之後,儘管聽信讒言殺死他父兄的楚平王已經死了。
但伍子胥仍舊是將楚平王從墳塋中挖出鞭屍數百。
這也導致他的摯友申包胥和他絕交,並請來秦國援兵擊敗了吳國。
曹操冷哼一聲道:“始皇帝此言未免有失偏頗。
大丈夫生於人世,若連父母之仇都不能報,還有什麼顏麵立於天地之間?
吾倒是認為伍子胥做的很對。”
任小天微微搖頭。
麵對這種事情,誰也不能說伍子胥做的就是錯的。
他這些年也都是靠著為父兄複仇的信念活著的。
世人皆可說他不顧及大局,但決不能質疑他的孝心。
“閒話少敘,咱們今天也不是討論伍子胥來的。
拿下台島之後,朝廷對於如何處置也是起了爭論。
許多人認為鄭氏已滅,那台島也就沒有了什麼價值。
不如就放任其自生自滅。
施琅卻極力反對這種意見。
他上疏康熙,痛陳台島的戰略意義。
最終打動了康熙和朝中大臣。
康熙決定在台島設府立縣,並屯兵駐守。
並且任命施琅留台守台,負責恢複台島的建設。”
康熙點點頭說道:“的確是施琅給朕提出的建議。
朕覺得既然台島是他攻下的,那理應由他來戍衛和治理。
隻是不知他將來治理的如何。”
雍正和乾隆父子對視一眼,都沒有說話。
最後還是任小天站出來說道:“這事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