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天擺擺手道:“當然,你之所以分封諸侯也是無奈之舉。
我不是要把所有問題的原因都要歸咎在你身上。”
劉恒有些不明白:“無奈之舉?”
劉欣滿不在乎的說道:“其實要朕說,孝文皇帝就該聽賈誼的建議。
那樣的話推恩令就不用等到孝武皇帝時再執行了。”
劉恒微微頷首道:“賈誼?嗯...此人確有才華。
不過你說的推恩令是何物?”
任小天好笑道:“劉欣你的想法未免有些天真了。”
隨即他把推恩令的事情解釋給了劉恒。
劉恒蹙眉沉思了一會後緩緩搖頭:“此計雖善,但不適用於朕。”
要不說劉恒是天生的政治機器,他隻是略微一想就明白了推恩令的利弊。
任小天轉向劉欣說道:“劉欣,你要明白推恩令想要執行就必有有一個前提。
那就是中央朝廷的實力要碾壓諸侯國。
否則諸侯國憑什麼按你皇帝的吩咐執行推恩令?
就比如說把這事放在漢景帝劉啟初年。
劉啟要是敢執行推恩令,七國之亂立刻就會爆發你信不信?
而且到時候爆發的就不止是七國,可能整個大漢的諸侯國全部都會參與其中。”
劉欣撓頭說道:“可若是中央朝廷都足夠碾壓諸侯國,那推恩令推不推的還有什麼區彆?”
任小天輕笑說道:“我說的是朝廷碾壓諸侯國,但不代表諸侯國聯合起來並沒有與中央朝廷一戰的實力。
何況這種內戰消耗的還是大漢自己的力量,就等於給匈奴這種外敵的入侵創造了便利條件。
漢武帝劉徹自然不可能乾這種賠本的買賣。
如此一來推恩令就是最好的辦法。
之前我也說過,推恩令能夠從諸侯國內部分化瓦解他們的勢力。
封到最後,小的諸侯國甚至隻有幾城乃至一城的地盤。
人心複雜,想要把一盤散沙般的諸侯捏合在一起對抗中央朝廷,都不如從民間造反推翻大漢來的容易。”
不等劉欣再次發問,任小天緩了口氣繼續說道:“推恩令之所以是千古無解的陽謀,就是因為諸侯國明知這是圈套,還不得不往裡跳。
這就足以說明當時的大漢朝廷已經高度的中央集權,單個或者數個諸侯國聯合起來都無法和中央朝廷抗衡。
至於說推恩令有沒有弊端,那也自然是有的。
彆的不說,要是諸侯王都跟中山靖王劉勝一樣能生,那用不了幾代這天下半數都得姓劉。
到那時候就算他們的俸祿再低,養活他們也是一筆沉重的支出。
這個例子可以參考明中後期的藩王後代。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隱患,漢武帝直接來了幾次酎金奪爵。
之前分出去的列侯爵位,直接找了個由頭廢黜了。”
什麼列侯進獻的黃金純度不足、成色不佳,不過是漢武帝找了個理由罷了。
僅僅元鼎五年的一次奪爵就廢了一百多個列侯。
漢武帝劉徹一看這招還挺好用,後來就又用了幾次。
這些被廢除爵位的諸侯的後裔除了有個劉姓子孫的名聲之外,其他的生活上和普通百姓也沒差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