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綿忻畢竟年幼,嘉慶皇帝也擔心他難以服眾。
直到嘉慶二十四年,年滿十四歲的綿忻到了封爵的時候。
嘉慶皇帝大手一揮,直接將他封為瑞親王。
要知道與他同母所生,且年長綿忻十歲的三皇子綿愷也不過得了個郡王的爵位。
足足比綿忻低了一級。
於是時人紛紛猜測,嘉慶皇帝或許是要把綿忻立為太子。
然而次年嘉慶皇帝便病重離世,大臣們議論紛紛,不知誰會是下一任的皇帝。
最後還是孝和睿皇後站出來一錘定音,傳出諭旨讓旻寧繼位。
一場看不見的風波就這麼消弭了過去。”
談及孝和睿皇後,道光皇帝也是一臉的尊敬之意。
當時那種情況下,如果不是孝和睿皇後的話,皇位最終歸屬誰還真不好說。
康熙再次追問道:“那嘉慶到底有意讓誰繼任皇位?”
任小天搖搖頭:“這事真說不好,按照史書記載的話,嘉慶留下的遺詔還是讓旻寧繼位。
但根據嘉慶之前的表現,他的確是有意易儲。
至於那份秘密立儲的遺詔也是眾說紛紜。
真相到底如何,隻有將來嘉慶皇帝本人來了才能解答清楚吧。”
乾隆倒是感慨道:“這個皇後倒是舍得。
自己的親兒子不支持,反而要站出來幫助旻寧穩定局勢。”
任小天輕笑道:“說起來孝和睿皇後是個明事理的人。
她明白旻寧是先帝元配孝淑睿皇後的嫡長子。
從宗法地位出發,也高於妾出扶正的綿忻。
再加上當時綿忻也不過十五歲,她擔心自己的兒子難以服眾。
而她也不想落個女子乾涉朝政的名聲。
如果從私心上扶植自己的兒子登基,難免會遭致群臣非議。
於是孝和睿皇後多方麵考慮之後,還是擁立了道光皇帝旻寧。
而旻寧對她的支持也是十分感激,終孝和睿皇後後半生都深得道光的孝順和尊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道光皇帝連連點頭。
自己對這位庶母的確是如此。
而且這位庶母也恪守太後本分,從不出手乾預朝政。
任小天眼珠一轉繼續說道:“或許孝和睿皇後目光更加深遠。
她似乎能夠看出當時的大清已經風雨飄搖,處在動蕩的邊緣。
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做個勞心費力的皇帝。
這樣還不如做個位極人臣的王爺來的輕鬆。
隻是她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終究還是福薄命淺,僅僅八年之後就去世了。”
雍正無奈一笑。
任小天這純屬就是無端的猜測了。
哪裡有人能夠預知這麼遠的未來?
任小天也沒有在這個話題上繼續下去:“不過道光繼位是繼位了,但也沒過幾天的好日子。
僅僅在他登基的十天之後,西北方的張格爾就發動了叛亂。”
康熙倒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張格爾?”
“他是大小和卓中的大和卓波羅尼都之孫。
自乾隆時平定大小和卓之後,西北方安定了六十年。
大小和卓是回部首領兄弟的合稱,大和卓是波羅尼都,小和卓是霍集占)
不過張格爾卻一直夢想重現當年祖父在世時的榮光。
於是在浩罕汗國領土大概是現在的幾個斯坦)的支持下,他發動了第一次叛亂。
不過由於兵少將寡,很快就被平定了下去。”
喜歡我的餐館通古代請大家收藏:()我的餐館通古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