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四,辰正時分(800),披屋的門被人敲響,“誌哥兒,你起了嗎?誌哥兒”
秦清朦朧一陣,眨巴了幾下眼,聽出是秦二壯的聲音,便回道,“這就起”,說罷便起身穿衣,身子一抖,口裡不自覺的罵了一聲,“真t冷”。
昨夜裡隻睡了一個時辰,子正(0:00)時分又起來陪著秦二壯送了灶君,今日也就睡過了頭。
等秦清開了房門,就見外麵站了七八個人,幾人中有拿鋤鎬的,有拿棉籃的,還有拿镘刀墨鬥的。
秦清雖說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也是趕緊打招呼,一一問候,眾人也都是笑著回了幾聲。
朱大郎手裡拿個雕了“竹下君子”的小石硯笑著遞給秦清道,“昨日夜裡你爹找俺說來壘灶,俺就尋思給你帶了這個來”。
秦清忙是道謝接過,比起以前的石硯,這個就精細了許多,粗雕的竹節帶些剛直挺拔的韻味,竹葉點了幾縷青綠,綠色暈染開來,就有了些意境。
竹下坐了君子二人提筆書寫,唯有發、筆點黑,正合“竹下君子,黑白分明”之意。
見秦清瞧著仔細,料來是喜歡的,朱大郎笑著道,“虧得你和你爹提了個醒,我回家琢磨了幾次,做了幾個,這小石硯在鎮上倒也賣了些”,又指了之秦清手裡的石硯道,“這是新樣子,就是雕的粗糙了些,誌哥兒你也彆嫌棄”。
原來這是朱大郎的謝禮,秦清忙是回道,“還是朱大爹有本事,我那日不過是胡說幾句,您不笑話就成”,又是摩挲石硯幾把,“朱大爹雕的就是雅致”。
朱大郎哈哈笑了幾聲,當時他抱著試試的想法雕了幾個,沒成想在鎮上不過一刻就賣了出去。
後來秦二壯見樣式不錯,便托李岩拿著幾個樣品送到縣上,縣裡的書鋪出於獵奇收了些,居然賣到了府城,便畫了新鮮樣式下了單子,與朱大郎常年合作,如今已是朱家的主收入了。
眾人都是哄笑著讓朱大郎請客,朱大郎一一笑著應了,秦二壯掃了幾人一眼,笑著道,“喝那點黃湯也不過是給嘴過過癮,不如讓他給咱家的男娃娃雕個石硯來的好,說不得哪日咱家裡也能出個舍人老爺”。
幾人一聽都覺得好,忙是改口求著朱大郎給雕幾個,朱大郎笑著應了,眾人正說笑著,申文卿走了過來,帶了驚奇道,“這是咋地?這般冷天你們幾人理事不成?竟是扯皮胡謅,房外的亂石還等著卸呢”。
秦二壯忙是招呼朱大郎出去推石,見朱大郎麵色不虞,秦二壯低聲道,“你這買賣也藏不住,日就采些青岡石,村裡的閒漢看見,不會多想?”
“那吃頓酒才幾個錢?還省得麻煩,七八個石硯得賣幾錢銀子呢”,朱大郎略帶不滿道。
秦二壯抬手拍了朱大郎腦袋一把,“你竟是連個女人也不如?”
“怎地?”朱大郎不服。
“柳娘子都知道本村殺豬拿了下水就成,為的什麼?”秦二壯道。
“那傻娘們”,朱大郎嘴硬回了一句。
“你就長了個豬腦袋殼子,你不過是花費些時間,就是雕的粗些,村裡人也不會嫌棄,誰受了不擔你的人情?但凡日後哪家裡真個出個舍人,你有事求到人家頭上,誰家不應承?”
朱大郎嘖嘖幾下嘴,搖搖頭,“就咱村這些泥腿子”。
秦二壯也不惱,笑道,“就是不出個老爺,萬一哪家日後念書識字,入了貴人的青眼,去鎮上、縣上做個夥計掌櫃的,你日後不能討巧得好?”
“你再想你家裡還個小郎呢?日後呢?”秦二壯又低聲說了一句。
朱大郎摸了摸頭,嘿嘿笑了幾聲,“二哥,你這腦子咋長的?”說著猛地問道,“二哥把稻田養魚告訴村正,也是為著誌哥兒好唄?”
在八月收完魚貨,秦二壯就將稻田養魚的法子告訴了村正申祥甫和幾個交好的朋友。
這也是他權衡利弊之後的選擇,收魚的時候弄的場麵挺大,藏不住了,他便順勢交代出去。
一是賣個好,二嘛到時候大批量賣魚還得找他幫忙,這一來二去既得麵子又得裡子,何樂而不為?
秦二壯聞言也不駁他,笑著點頭,“快推吧,今日這事要是成了,說不得年前年後還能有些進項”,朱大郎樂得直嗬嗬,忙是卸石裝車。
等兩人推石進了披屋,其餘幾人已經將木床並書桌抬了出來,秦清站在門口正發著楞,這一出出的搞毛啊?
秦二壯見他站在那,抬手摸了他一下,“你楞在這乾嗎?去燒些熱水,今日找你幾個叔叔來支灶看看”,說完還擠了下眼。
秦清明白過來,秦二壯這是準備支炕了,忙是去了正房燒水。
支炕這玩意說難不難,但是沒見過實物,支起來難度也不小,秦二壯昨日夜裡聽秦清說起,就生了心思。
去尋過石匠朱大郎和木匠申大牛幾人,盤屋修灶對他們來說易如反掌,可這支炕幾人也沒見過,昨夜討論一番也不得法,加上年關將近,幾人也懶得動彈,不過總歸耐不住秦二壯的口舌之利,最後議定今日做來試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二哥,這玩意咋弄?”申大牛已經照著原來床的位置彈了線,可下一步咋整,他是一點摸不著頭腦。
其餘幾人也是鬨不明白,秦二壯上前看了幾眼,比劃道,“咱先支個四尺高的架,先打土胚牆做個框,至於裡麵再說”。
眾人見他也說不出的明細來,也就不再問他,就等著瓦匠劉春指揮,劉春撓撓頭,心裡不住暗罵,這不難為人嘛,生造啊?這不是窯匠繡花硬來嗎?
有心擺爛,又是一想平日裡多得秦二壯照顧,也不好撅他臉麵,索性照著房屋地基來做就是,想通此節就指揮人要刨地麵,申文卿見狀罵道,“你這個呆子,泥土腦子?這地麵都是夯實的,你刨了作甚?”
劉春一拍腦袋,忘了。
“那就推來亂石塊子加草泥砌就是了”,瓦匠一吩咐,眾人也就有了主心骨,搬石頭的,堆泥加草的,還有人往裡麵鏟石灰的。
等秦老漢領著秦清拿著壺到了披屋這,一尺高的石砌土牆已經造好了,秦清看的嘴角直抽抽,真的。
他這是第一次見石砌土炕,他前世走遍北地真就沒見過。
————————————
土炕土炕據《舊唐書》稱土坑,據傳起自遼金時代,但根據邯鄲趙窯遺址文物考證起自商代。
自金後山東土炕盛行濰坊以東、以北區域,有滿炕、半炕、灶炕等,但按照《汶上縣誌》來看,在萬曆前汶上縣是沒有土炕的。
喜歡明朝最真實科舉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朝最真實科舉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