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十三四歲了!父親還在,母親還在,弟弟妹妹還小,一家人俱全。她知道將來,她比從前更能看清楚事情。燕王之死籠罩在顧氏一族的陰影一下子散去,將來還可以慢慢操心。
先帝還在,顧太後還是皇後,太子還未大婚,太子妃還沒有選定。
她不是誠國公夫人,光想到這一點,清沅就覺得身心忽然輕鬆了。她這十年的誠國公夫人,十年的安穩和榮華,人人都誇她命好,這其中冷暖隻有她自己知道。
清沅這樣想著,臉上不免漾出喜悅。
她腳步輕快,一步就躍過門檻,奔去了母親柳氏房中。
承平十五年時候,他們一家還住在觀雲坊的西顧老宅。
因為顧太後——此時還是顧皇後的緣故,顧氏族人紛紛從霖州老家來到京中。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也往京中跑,隻要能和皇後或者皇後親近的人攀上親戚,不說前途,至少能在京中餓不死。
但顧清沅一家不同,他們家這一支顧氏是在高祖皇帝時候就到京中定居了。這一支顧氏居住在觀雲坊一帶,人稱西顧,是與出了顧皇後的東顧相對。
東顧西顧的祖先是一對親兄弟,幾十年來後人一直互相走動。顧皇後雖然是東顧出身,卻與西顧有一段緣分,為此顧皇後心中存了感激,對西顧有意照拂。然而顧清沅的祖母性格孤傲剛毅,從不入宮走動,不願結交貴人,將顧皇後的好意拒之於千裡之外。
對此顧皇後並沒有放在心上,宮中還是時常會有賞賜給老太太。
西顧如今有四房人,因人口多,奴仆多,還要時常接待老家的親戚,因此住的房間都是挨著。清沅印象中西顧老宅挺大,此刻她轉身兩步就到了母親的房間,才發現原來老宅頗是局促。
柳氏正坐在鏡前,丫鬟在為她梳頭。清沅冒冒失失闖進來,柳氏透過鏡子瞧著大女兒責備了一句“怎麼跑成這樣,沒規矩。”
柳氏相貌秀美,皮膚白皙。清沅淨挑了母親柳氏和父親顧澤行的長處長,不僅是他們夫妻四個孩子中長的最好的,還是西顧所有孩子中最出挑的。因此柳氏對清沅寄予厚望。
“後天你父親就要回來了,你的字都練完了嗎?”柳氏問清沅。
清沅憑著對自己的印象道“練完了。”
她的父親顧澤行寫了一手好字,他們四個姊妹弟弟都是剛會握筆就跟著顧澤行練字了。她跟父親學字的時間最長,所以寫得最好,大弟的字亦有名聲。下麵兩個小的,父親走的時候年紀還小,後來學業都荒廢了。
清沅靠在柳氏身邊坐下,一會兒看著鏡中的柳氏,一會兒側過臉看著柳氏。
她隻覺得不可思議,她從未覺得柳氏如此年輕過。父親去世後,母親的精氣神全沒了,身體也壞了,無力照顧孩子,回到娘家住了很久。每次清沅去看她,都覺得她又變老一些。
即便清沅風光嫁入國公府,也沒讓柳氏恢複精神。清沅嫁入國公府一年多,柳氏就在鬱鬱寡歡中走了。
而此時的柳氏剛剛三十出頭,仍有青春之色。清沅隻覺得心中又暖又酸,她已經很多年沒有看到神色這樣平靜又這樣滿足,眼中有神采的母親了。
父親走後,清沅不是沒有怨過母親。她和大弟是不需要人照顧了,可小弟小妹還小,為何母親不能振作,不能打起精神好好撫養兩個還年幼的弟弟妹妹。清沅想過,如果是祖母,如果是顧皇後,甚至如果是她自己遇到這樣的情形,她們一定做得比母親柳氏更好。
但當她嫁給了趙遜,做了誠國公夫人之後,她漸漸明白了母親,那股埋怨在不知不覺中消解了。
這會兒再見年輕的母親,清沅心中止不住喜悅,臉上笑意盈盈。
柳氏看了她一眼,被她臉上的神色逗笑了,說“傻笑什麼?心裡不難過了?”
“難過?”清沅一時沒想起自己這時候在為什麼事情難過。她現在開心得不得了。
柳氏歎道“果然還是小孩心性,一陣一陣的。等一會兒要去東顧那邊,可彆這麼笑了。”
她一提東顧,清沅瞬間想起來了。
這年冬天時候,東顧那邊的顧五小姐顧月姝沒了。剛滿十四歲的小姑娘,生得極是美貌,因染了傷寒,沒能熬過冬天。
嬌養了十幾年,眼看就要成人的女孩兒沒了,顧家眾人都是無比痛心。更緊要的是,東顧也好,西顧也好,都知道顧皇後早對顧月姝青眼有加,過完年就要定顧月姝為太子妃了。
因為此事,顧皇後對太子妃的人選不得不又重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