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之重,恐怕沒有人比周建安這個穿越之人更加清楚了。
這個時代,人們都將湖廣之地稱為天下糧田,當然,河南的糧食產量也是天下的獨一份,隻不過由於明末之亂,加上北方天災不斷,河南的糧食產量大幅度的下降,這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赤地千裡,食不果腹,流民四起。
所以,其實無論在那個時代,最重要的首要之物便是糧食。
隻有吃得飽,餓不死的時候才有功夫去乾其他事。
而遼東在後世的糧食產量,那可是足足的排在第一名的,所以,周建安也打算將遼東給好好的利用起來。
之後兩月時間,周建安一直待在遼東,一邊巡視遼東的大好河山,一邊幫著侯恂將遼東的建奴餘孽全部清除的乾乾淨淨。
同時,他還給侯恂下達了好幾道的命令,而這些全都是周建安對於遼東未來規劃的一些安排。
首先,便是土地。
周建安讓吏部從全國各地調派了上千名官吏到遼東前來任職,分任各州府之中。
同時還從北方各地抽調了兩千三百多名吏員到了遼東,他們的事情就簡單了,那就是丈量土地。
雖然大明朝廷在以前對遼東的土地也進行過丈量,但是這個數據已然太過久遠,隨著戰事的推移,建奴的不重農事,導致大量的土地荒廢,所以那些記錄也早就沒有任何的借鑒意義了。
這一次,不僅僅是要將遼東所有的土地丈量清楚,分清楚上中下三種等級的土地以外,周建安還要求遼東作為試點,全麵的普及戶籍造冊。
遼東人口本就不多,這對於他們來說,任務很輕微,但是隨著關內之人的大量遷移,所以這個任務也就變得嚴峻起來。
不過這也是必須的一個過程。
因為大明的戶籍製度實在是太亂了。
周建安以遼東為試點,為的就是要讓大明的每一個百姓都登記在冊,這裡麵的好處有很多,例如稅收,例如朝廷的補助,例如刑案的偵破,罪犯的緝拿和管理等等。
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
而遼東的正好有這個條件,待遼東經驗成熟之後,在針對整個大明實行比較全麵的戶籍造冊就要順利簡單的多了。
其次,便是軍工業。
大明現如今的軍功,幾乎都在禦造總局之內,當然,京師的兵仗局同樣也是重新構造了起來,但是這對於大明龐大的軍工業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而且無論是從京師還是從鬆江運送軍事裝備路程實在是太遠,成本太高。
所以周建安打算在遼陽以工部的名義組建遼陽兵工廠,下分火銃製造分廠和火炮製造分廠以及後勤保障分廠。
所有的技術全由禦造總局支持,所有的火銃和火炮也全部會按照威武軍使用的規製進行製造和統一配發。
除了兵工廠,還有就是造船廠,之前周建安就說過,遼東地廣人稀,林業豐富,有著大量優質的林木供大明製造各式船隻。
所以,周建安在北上之前便已經讓鬆江造船廠派出專業的工匠來到了遼南,這段時間他們已經發現在金州衛的青泥窪和旅順口兩地非常適合建造造船廠。
首先旅順口地理優勢明顯,擁有天然的深水良港和極其危險的戰略要地加上此地本就擁有駐軍,可以為造船廠提供強有力的保護。
而青泥窪則要稍差一些,原因就在於青泥窪到處都布滿了青黑色的淤泥淺灘,所以修建造船廠的同時要同時將這些淤泥進行清理才行。
而一石青泥窪的淤泥清理完畢,青泥窪又將是一個擁有得天獨厚地理優勢的天然深水灣港口。
他們的想法,倒是跟周建安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