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周建安便了解了此事的前因後果。
首先便是李氏王朝確實亂了。
而造反之人不是彆人,而是朝鮮大王李倧的昭顯世子,李汪。
對於此人,說實話,周建安不是太清楚,甚至是對於整個李氏王朝,周建安了解的也並不多。
不過在其隨從的嘴裡,周建安得知了整個事情的原貌。
昭顯世子李汪由於比較親近於建奴,加上其在盛京做了好幾年的人質,所以李倧對其可以說是厭惡至極。
在他看來,無論如何都隻有大明才是李氏王朝的忠實主人,而建奴則是蠻夷,他們壓根不配李氏王朝的臣服。
雖然李倧表麵上對於建奴很是恭敬,但是私下裡卻是厭惡至極。
可他這世子李汪卻是個例外,在盛京給建奴當人質的時候,他的思想便向著建奴傾斜,在他看來,識時務者為俊傑,當時的大明已經日薄西山,他們甚至不太可能再和李氏朝鮮有任何的接觸了。
所以在李汪看來,他們應該真正的投降建奴才會有出路。
這對於李倧來說是大逆不道的。
因為李倧不止是從骨子裡就隻認同大明,而且當初皇太極逼迫李倧對其三跪九拜恥辱的一幕他仍舊曆曆在目。
所以對於自己這個兒子,他是越來越看不順眼。
後來,隨著建奴的日漸衰弱,他們便將李汪給放了回去。
回去以後得李汪日子越來越難過,因為李倧無時無刻的都想將自己這個兒子除之而後快。
而隨著前兩月建奴被大明給消滅的消息傳來之後,李汪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絕望。
為了自保,李汪便聯合了同樣親建奴的事大派領袖,當朝首相金自點,兵曹判書元鬥杓等人。
而這兩人當初對於向建奴求和一事,那是極致的讚同,這兩人的權力一內一外,加上有建奴的庇護,李倧也根本動不了兩人。
這兩人其實也不喜歡世子,但是建奴一滅,他們便是李倧的首要清洗目標,所以兩人也沒有絲毫的辦法,隻能選擇和李汪聯合。
原本即便是聯合了,金自點兩人也沒有做出太過過激之事,一來是李倧年齡大了,也活不了多久了。
二來是他們還沒有對朝廷形成完全的掌控,也不敢貿然行動。
可就在前段時間,當李倧聽說大明吳王就在遼東之後,那是立刻就打算前去參拜。
李氏王朝雖然與大明斷了許久的時間了,但是關於大明內部的很多消息還是會有人不斷的傳到李倧的耳朵裡。
他也很清楚現如今大明的實際掌控人其實是崇禎皇帝和吳王兩人、
一人主外,一人主朝內。
周建安這個吳王,雖然不是皇帝,但是勝似皇帝,而李倧做夢都想帶著李氏王朝回到宗主國的懷抱之中,所以他聽說此消息之後立刻就打算見一見周建安,表一表決心。
可又由於王世子李汪和金自在等人的關係,他要是貿然走出漢城的話,恐怕這些人會毫不猶豫的擁立李汪為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