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倧打算在去見大明吳王之前解決掉朝內的麻煩,可他剛動手便被金自在等人發現,雙方瞬間發生衝突,整個漢城內也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由於李倧的準備不夠充分,導致其在王京一戰之中處於下風,勤王之兵還在半路上之時李倧便被趕出了王京,一路朝著平壤退去。
而李倧由於走的匆忙,一些可以證明身份的東西並沒有隨身攜帶,所以派出的隨從一路上也是東躲西藏,加上當時的遼東還處於混亂之中,到處都是小股建奴與明軍發生作亂,隨從更加不敢隨意的暴露身份。
直到今日,他瞧見了吳王周建安的車駕。
此時的他才知道,吳王已經要班師回朝了,所以這才著急忙慌的想要衝進來。
了解完一切的周建安,其實原本是不想搭理此事的。
因為此時距離過年也就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了,要是搭理此事,那他短時間內肯定是沒辦法回鬆江府了。
這種事,完全可以交給侯恂,後者這個時候不僅僅是遼東布政使司的左布政使,更是遼東三省總督。
由他向朝廷上書,而後朝廷商議是否出兵即可。
可是,周建安很明白,這個流程走完,不說多了,至少需要接近兩個月的時間。
而等兩個月,恐怕那李倧的墳頭草都立起來了。
另外,李氏王朝的地理位置對於大明來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得到過曆史的認證的。
凡是進攻李氏王朝者,幾乎都是誌不在此,他們的目標一直都隻有一個,那就是大明。
李氏王朝,就是他們進攻大明的跳板而已。
此時,建奴雖滅,但是番人和鄭家還虎視眈眈,要是讓他們趁機鑽了空子那可就麻煩了。
而自己正好在這裡,自己又可以直接下決定,如此一來將省掉不少的時間。
想了想,周建安便下定了決心。
他立刻奮筆疾書寫下一封軍令來,而後叫來自己麾下的一名親兵,讓其立刻快馬加鞭的將消息傳給侯恂,然後命侯恂將已經撤軍的黃得功和周遇吉兩人攔下來,命其兩人立刻向李氏朝鮮方向進發。
另一方麵,也讓侯恂立刻準備充足的糧食運往前線。
並且為了保證後勤的充足,周建安還下令給了鬆江水師第二艦隊,命其立刻讓艦隊中的補給船留下充足的補給後返回登萊,在登萊補充完補給後直接向前往漢城附近等候即可。
而他在下達完這些軍令之後便直接登上了戰船,指揮著第二艦隊朝著平壤進發。
此時正逢大雪,不少道路被大雪覆蓋,黃得功他們恐怕很難前行,所以周建安並不能全部依靠他們,若是等他們趕到,黃花菜都涼了。
而此時的海邊雖然靠岸的海域已經封凍,不過其他海域仍舊是可以暢通無阻的,其速度也絕對要比陸地上快的多、
第二艦隊雖然是水師,但是每艘船上也都有幾十名陸戰隊,加上他的親兵,算下來就有近兩千的可用之兵。
這點兵力在其他地方可能不是很夠,但是周建安很清楚,在朝鮮王國的話,這點兵力,完全夠用了。
喜歡大明,我的老丈人是盧象升請大家收藏:()大明,我的老丈人是盧象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