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神都雷霆 故人造訪_夢裡奇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夢裡奇緣 > 二十四、神都雷霆 故人造訪

二十四、神都雷霆 故人造訪(1 / 1)

夢裡奇緣!

風卷殘雲,百花凋零。神都上空烏雲翻騰,遮天蔽日。原本氣宇軒昂、鱗次櫛比的宮殿屋宇皆被籠上了一層肅殺凋敝的氣息。城內開始戒嚴,百姓閉門不出,唯有大隊重裝鐵甲的禁衛軍人頭攢動,日夜巡邏。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裡,京城的得失、君主的安危則是重中之重。

朝堂之內金碧輝煌,聖則皇帝高高在上,文武百官位列兩旁。她搔首弄姿地端起侍女遞上來的雪蓮神葉茶,嫵媚地撥弄著蘭花指,輕輕抿了一口後,突然大發雷霆,將手中的茶杯重重地摔在地上。身旁侍女嚇得哭跪在地,文武百官也都紛紛下跪,兩股戰戰,他們低著頭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隻聽聖則皇帝陰陽怪氣地責罵道“哼!如今還有什麼好說的?!是誰整天說天下太平、相安無事的,簡直是一派胡言!照這樣下去,恐怕不日天下反賊就會衝進朕的寢宮,而後將朕懸於三尺白綾之上,到時候你們也不會有好下場!”

狡猾萬分的道恒國師連連叩首,他涕淚縱橫地說道“臣等願意追隨陛下鞍前馬後,縱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其他人也都紛紛效法“臣等願意誓死效忠陛下!”

聖則的憤怒似乎平息了一些,她走上前來親自扶起老淚縱橫的道恒,慈眉善目地說道“還是國師忠心可鑒啊!這次錯不在你,怪就怪朕心慈手軟,沒能徹底鏟除餘孽!秦簫,你不久前班師回朝,是怎麼風風光光地跟朕說的?你不是說已經儘鏟餘孽,消滅叛黨了嗎,現在又是怎麼一回事?!”

“冤枉啊,陛下!”秦簫跪爬到聖則皇帝的腳前,連連叩首,前額鮮血直流,“這都是趙慶那個混蛋胡說八道!哦,不——是微臣用人不察,一時疏忽放跑了竹溪村反賊餘黨,還請陛下責罰!”

“哼!責罰你有什麼用?責罰你就可以挽回當下的局勢嗎?!你作為名將秦叔寶之後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嗎,怎麼現在連幾個婦孺鄉民都打不過?!”聖則怒氣衝衝地問道。

“陛下,如果隻是幾個婦孺鄉民的話,末將一人前去剿滅即可。可是有個叫什麼朔言的逆賊,他武藝高強、奸詐狡猾,並和薑廣反賊相互勾結,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委實可恨!”秦簫一臉無辜,憤憤地說。

皇帝不屑一顧地輕蔑道“哼!攻打區區一個竹溪村,竟然數將殞命——像常飛、範建也就算了;可是名將之後裴嘯林將軍竟也血灑疆場,你秦簫難道沒有罪過嗎,啊?!明明是你秦簫無能,還總是怨天尤人!如果你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話就趁早棄甲歸田,頤養天年!”

“不不不!陛下,末將知恥而後勇,隻想待罪立功,徹底消滅反賊,還請陛下再給末將一次機會!”秦簫涕淚縱橫地懇求道。

“那好吧,朕看在你是名將秦叔寶之後的份上便饒你一回!畢竟你以前也屢建奇功,這次就姑且再相信你一次!”聖則回眸一笑,她趾高氣昂地對秦簫說道“如今全國各地狼煙四起、逆賊猖獗,河南道、河東道、淮南道、江南道尤為嚴重。其根源正是有個名叫王子軒的逆賊寫了這個——”說著,她便開始當堂宣讀《討妖後檄》,當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的時候,她那張嚴峻的臉上竟然露出了笑容;當讀到‘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的時候,她竟然讚不絕口,連連追問此文出自何人之手。讀完全文她竟然連聲歎息“宰相之不察也。人有如是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說完她又對秦簫等手下說道“誅殺逆賊時,唯獨此人可以勸降。如若此人冥頑不靈,不能為我所用,必先殺之,以絕後患!對待其他逆賊,朕絕不手下留情朕已派鷹揚衛將軍、左威衛大將軍、右武衛大將軍、左右鷹揚大將軍連同各道府地方軍隊一同前去剿滅各地叛黨,並將禦下五千禁衛軍以及各路大軍主力交由你秦簫全權掌管,並賦予你‘便宜行事’大權。以前朕曾經廢除了‘禦史監軍’一職,可是如今看來朕不得不重新拾起了——朕決定此監軍一職由婉兒擔任”說到這裡,聖則轉向美貌如花的上官婉兒,“婉兒,你是朕的心腹,不過這次朕派你隨軍剿滅逆賊,為秦簫出謀劃策!”

空穀幽蘭、貌美絕代的上官婉兒高興不已“多謝陛下垂愛!”

秦簫亦感激涕零,叩拜謝恩。

聖則回到龍椅上接著問道“如今國難當頭,眾卿家有何看法?狄閣老,你有何妙計?”

隻見白發蒼蒼、老態龍鐘的狄仁傑慢條斯理地回答道“陛下,微臣以為當下局勢皆因陽城逆賊作祟而起,隻要我朝恩威並濟,調兵遣將率先收複陽州,並昭告天下隻抓陽州城叛黨匪首幾人,其餘被蒙蔽的人們可以一概既往不咎。那麼反賊就會成為一盤散沙,我們也便可以各個擊破!”

聖則欣然大笑“哈哈哈!還是狄閣老最英明睿智、老謀深算,狄公最近你的身體怎麼樣了,彆通宵達旦地操勞國事而累垮了身子啊”

狄仁傑受寵若驚,他驚懼萬分地說道“托陛下洪福,微臣身體近有好轉。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臣等又怎能不管不顧呢?陽州逆賊氣勢洶洶,撰寫檄文擾亂天下江山,此乃大逆不道之舉!而今之計,唯有以彼之道,還施其身來,婉兒,把你的《討逆賊書》呈給皇上吧!”

聖則皇帝從上官婉兒的手中接過後打開一看,開懷大笑“哈哈哈!就按狄愛卿所說的辦,今天退朝!”

話說陽州起義軍“敢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和首創精神猶如一陣春風席卷全國各地,喚醒了許許多多沉睡在夢裡而愚昧無知的人們,很多遭受迫害的忠臣良將紛紛舉起義旗,大有群雄並起、直搗神都之勢。而朝廷則是調兵遣將、厲兵秣馬,急火流星地去撲救四麵八方熊熊燃燒的“大火”。他們畢竟兵多將廣,糧草充足,並采取合縱連橫、逐個擊破的策略,再加上狄仁傑的妙計和上官婉兒的《討逆賊書》,“火勢”逐漸越來越小——原先遍布天下的大小十幾支隊伍如今所剩無幾——有的跟風隨大流,毫無目的性,又膽小怕死,很快被招安了;有的是一群烏合之眾,毫無戰鬥力可言,剛剛碰上朝廷的鐵甲部隊便被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有的隊伍之間相互猜忌,又因分贓不均而相互鬥毆,不等朝廷動手,自己已經元氣大傷最後隻剩下陽州朔言、泗州許剛以及和州徐敬暉這三支隊伍。

而陽州城內,全民皆兵。朔言振臂一呼,頃刻間便聚集數萬之眾。周圍數十座城池連同鄉縣紛紛響應,此刻陽州城已不再是一座孤立城垣了,而是由周圍城池眾星拱月般圍繞起來的一個較為強大的割據勢力。不過這也不全是陽州軍民的功勞,而是陽州山高皇帝遠,處於一個最為優越的地理位置上——它在泗州的東南、和州的東北,其東麵毗鄰海洋;而朝廷勢力位於正西的位置。所以每當朝廷欲討伐陽州的時候,都受到許剛軍和徐敬暉軍的阻擋而莫能東進,鞭長莫及;而陽州北麵有淮水阻隔,南麵正好是長江天險。這樣一來,即便朝廷好幾次想水路並進討伐陽州都無功而返,所以這給陽州勢力的發展與壯大了得天獨厚的契機。

但偏安一隅絕對不可取,陽州城內的軍機要臣們也懂得“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他們又集聚一堂,針對當下不容樂觀的形勢進行商討——

朔言端起青銅高腳酒杯率先發言“自古以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今我陽州士氣衝天、軍民一家,南征北戰旗開得勝,周邊鄉縣紛紛響應,勢力不斷擴大,已經擁有五六萬名能征善戰的將士。這都是各位股肱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的功勞。在這裡,我朔言先敬大家一杯!”

一乾而儘之後,子軒一臉嚴肅地說道“主帥所言甚是,然則居安思危,勿忘其本。今妖後手下黨羽眾多、兵多將廣,而我們起義隊伍良莠不齊、各自為戰,以致如今天下義軍除了我們之外隻剩下泗州與和州兩支隊伍了。就算我們三家軍隊全加起來也隻有十幾萬人,哪裡能跟妖後手裡的百萬大軍相抗衡呢?雖然我們節節勝利,不斷壯大,但和妖後比起來還是微不足道、勢單力薄了啊!”

薑廣說道“長史所言甚是!當今天下形勢確實不容樂觀,原本子軒兄弟的《討妖後檄》言辭激烈、鏗鏘有力,天下反響非凡,大有直搗神都之勢;可是妖後那邊有一個叫什麼上官婉兒的,她寫出來了一個針鋒相對的《討逆賊書》,然後天下義軍就軍心渙散、一盤散沙,最後被妖後給分化離間、各個擊破了。”

是啊,《討逆賊書》到底寫了什麼內容呢,怎麼會有這樣的魔力?正當眾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薑廣繼續講到“我認為要想扭轉當下局勢,必須要找到應對《討逆賊書》的辦法。文中這樣寫到

‘今臨朝聖則皇帝,勵精圖治、勤政愛民;知人善任、文武兼通,實乃冠絕古今之女帝,可謂巾幗不讓須眉也。聖上即位以來,政通人和、天下清明;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朝堂之上,從善如流;朝野之下,民風淳樸。普天之下,家裕人足;糧草滿倉,幣繩糜之。是故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安居樂業,天下大同。聖上雖孤鳳取代蛟龍,卻未絲毫遜之其右;陛下雖改朝換代,卻未曾忘卻太宗之法——“降則撫之,叛則討之”,致使夷狄遠遁,天下太平!

而今天下群賊作亂,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者不計其數,家破人亡者慘不忍睹,此誠危及存亡之秋也!此番生靈塗炭當屬陽州逆賊聚眾作亂,謀害朝廷命官,戕殺黎民百姓,汙蔑陛下之過也!其餘興風作亂之徒乃受妖人蠱惑,不明事理委實可憐,可儘數寬宥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惟有放下兵刃,歸為我朝順民,則一切既往不咎;若迷途知返,助我朝擒拿逆賊有功,便可賞千金、封萬戶侯;若死不悔改,即便株其九族也不為過也!’”

眾人聽後無不訝然驚歎,麵麵相覷卻又無可奈何。連最擅長玩弄文字遊戲的子軒也一籌莫展真是一大才女啊,以前曆史中就曾說過上官婉兒出身名門,飽讀詩書,明達吏事,聰敏異常,如今看來果真名不虛傳——她能夠避實就虛為妖後正名,然後分化敵人,各個擊破;並且恩威並重,賞罰分明,重點來對付我們,這下可真的攤上大事了!這該怎麼辦呢?莫非就像當年孫劉聯合,共抗曹操那樣,我們來個三州聯合?

想到這裡子軒正欲發言,卻有軍中衛士來報“啟稟主帥,有一文人自稱駱賓王,他前來造訪一位故人,並且想麵見各位英雄豪傑!”

子軒一聽“駱賓王”這三個字,嚇得差點沒叫出來完了完了,駱賓王,你就大人有大量吧,我隻不過提前抄了你的文章,你為了維權申訴找上門來至於嗎?看來還真是原創者光榮,抄襲者可恥啊!

得到朔言應允後,有位書生模樣的中年人在士卒的帶領下走進大殿,大家定睛一看此人麵容清秀,文質彬彬,衣冠楚楚,風度翩翩,全身上下散發出一種濃濃的書生氣息。隻見他拱手作揖道“在下駱賓王,東台詳正學士。如今見陽州城池揭竿而起,朔言主帥威風凜凜,在下仰慕萬分,故投奔來此!”

這時華扶站起來作揖笑道“哈哈,駱學士名聲遠揚,在下姓華名扶,久仰久仰!”

“哪裡哪裡!華醫師醫術遠近文明,在下亦欽佩之至啊!不過在下不顧危險,登門造訪的緣由還有一個——眾所周知,《討妖後檄》此文洋洋灑灑,一氣嗬成;大有氣吞山河之勢,卻不乏沉魚落雁之姿;於豪放之中又不乏婉約之美。而且文中竟然有很多想法與在下先前所想不謀而合,請問這篇檄文出自哪位高人之手?”

眾人皆朝子軒看去,而他滿臉通紅,低頭不語。薑廣介紹說道“正是這位小兄弟寫的,姓王名曰子軒,是我們的長史。哎,子軒長史,你來說幾句話吧,這位兄台找的正是你!”

子軒緩緩抬頭,看著駱賓王已經走到了自己跟前,他慌忙行禮道“駱學士風度翩翩、學富五車,久仰久仰!”

駱賓王連忙回禮“王長史言重了,比起您的遠見卓識,在下可是遠不能及啊!”

子軒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原來他不是來找茬的,那便是再好不過了。這下可以得了便宜又賣乖啦,嘿嘿!隻見子軒故作姿態,一本正經地說道“不,足下過譽了!本人不過是沽名釣譽、裝逼成性罷了;不像駱學士自幼神童,七歲能詩,簡直是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啊,今後還請駱學士多多指教!”

駱賓王拱手作揖“不,王長史您謙虛了!在下也曾想撰寫檄文討伐妖後,不過看到長史所寫,能將王公貴族和貧民百姓這兩個向來水火不容的敵對雙方團結起來,共舉討伐義旗,真乃想人之所不能想,做人之所不敢做也!這真令在下心悅誠服、五體投地啊!”

子軒心花怒放、喜不自勝“哈哈,駱學士真的是抬舉在下了,鄙人愧不敢當!在下久仰駱學士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一見如故啊!不過請問駱學士,您對當前局勢有何看法?”

駱賓王微笑著吟起詩來“平生一顧念,意氣溢三軍。半壁江山影,天星合劍文。弓弦抱漢月,馬足踐妖塵。不求生致仕,唯當死報君。當今天下義舉之事雖凋敝不振,但吾一路走來,見三路大軍意氣風發、士氣衝天,尤其是陽州城內厲兵秣馬,將士舍生忘死,兵民一家,其樂融融,此乃大吉之兆也。為今之計,當三州聯合,一致對外;共討妖後,則大業可成也!”

校尉大力無奈地說道“哎,駱學士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如今泗州與和州之間因地盤糾紛而摩擦不斷,他們也因多次替陽州阻擋了妖後的進攻而滿腹怨言;而我們不想禍起蕭牆也一直未敢西進,停滯不前。將士們對此也都抱怨萬分明明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可為什麼一直按兵不動?所以眼下三家矛盾重重,很難共商大計啊!”

朔言勸慰道“大力兄弟莫要灰心!方才駱學士所言甚是,隻有三州聯合,方能消滅妖後。不久就是冬元節了,我們趁此節日舉行盛宴,一方麵犒勞大軍;另一方麵,邀請泗州、和州使者前來赴宴共商大事,何如?”

眾人欣然同意,駱賓王憑借獨到的智慧當上了參軍一職,平日裡輔助子軒出謀劃策;並由子軒推薦兼任軍宣隊副隊長一職,幫助武聰開展義軍思想宣傳工作。


最新小说: 泥土 半夜和女鬼搶影子,她紅溫了 開局茅屋:我的宗門全無敵 今天也在努力做魔頭 命師從三皇五帝到末代皇帝 雁回時雪滿階 江山美人誌 花開:與君長相守 甄嬛傳之美人卷珠簾 穿書六零:軍婚後的平淡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