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安則帶領主力大軍,直奔西夏國都興慶府而去。
李仁孝戰敗的消息,很快就傳到興慶府。
李乾順的心情極為不美。
“那可是三萬鐵騎,怎麼會敗得如此快呢?”
梁乙埋火上澆油。“太子殿下終歸年幼,麵對強敵便無所適從。
任德敬倒是老成持重,可惜他是宋人。他肯不肯出力,就很難說?”
李乾順眉頭緊鎖。“當此之時,咱們應該同心協力,共同對敵。怎麼可以互相猜疑?”
梁乙埋見小話不奏效,便住嘴不說。
“金國人出兵了嗎?他們的速度怎麼如此之慢?”
“陛下,靠人不如靠己,打鐵還需自身硬,無須揚鞭…”
“好了。朕不想聽這些大道理。時刻派人監視安國人的動向。
對了,安國此次出兵,真有七十萬大軍嗎?”
梁乙埋笑起來。“陛下,怎麼可能有七十萬大軍。想那安國不過是邊陲之地,能有三五萬人,就已經多算。”
“宰輔,他占領大宋江北之地,想要征兵,還不是易如反掌?”
“陛下,你也不想想,宋人肯服他嗎?便是真的服他,那些個投降的宋人,有什麼可怕?”
李乾順點點頭。他覺得梁乙埋的話也有道理。這七十萬大軍先不說有沒有,便是真的有,他們吃啥喝啥?
供應這樣一支軍隊,要多大的財力物力才供養的起?
但銀州城之敗,還是讓李乾順心塞。他想了想,便命令道:“征調翔慶軍前往銀州城,阻止安國騎兵西進。”
翔慶軍可是西夏的主力之一。一直駐守在西夏東南角,防備大宋攻擊。
現如今大宋已丟一半,防備大宋已經沒有意義。他調集這支大軍,用來防守安國大軍,正適合。
李乾順的調派,沒有任何問題。
隻是李乾順的信息不夠通暢,他低估了安國的實力。
很快,他就會為這個決定懊悔。
大金國,燕州府。
完顏晟得到安國大軍渡河的消息。他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宰相完顏希尹向完顏晟分析當前的局勢。
“陛下,據咱們的哨探查到的消息,此次安國出兵約三十萬人。”
完顏希尹的話,並沒有引起波瀾。畢竟,他們曾多次見識過遼宋的大軍。
尤其在護步達崗之戰中,他們以少勝多,僅用兩萬人就打敗了遼國七十萬大軍。
現在,安國隻是出兵三十萬,這有什麼可怕的?
“這三十萬大軍,總共分為四部。第一部由盧俊義帶領,是為先鋒營。
第二部由潘小安親自帶領,是為中軍大營。
第三部是後軍,有教頭將軍王進帶領。這一部是新兵營,人數在十萬上下。
還有一部是運輸輜重隊,由轉運使潘忠帶領。
現在,潘小安的主力大軍已經全部渡過黃河。他們一戰就打下銀州府,戰力還是強勁的。”
完顏希尹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說道:“情報就這麼多,該如何作戰,還請陛下定奪。”
完顏晟點點頭:“你們怎麼看?”
完顏宗翰說道:“安國出兵三十萬,國內必然空虛。我想咱們應該直接出兵安國。”
“宗翰將軍,早在安國出兵之時,新宋就出兵安國。可惜,安國防範甚嚴,新宋軍連江都沒有渡過。”
完顏宗弼插話道:“希尹大人,你沒有去過南地。那江麵甚是寬大,非大船難行。
安國船隻大而堅,在水域裡很少有人能戰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