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元年元月六日,夜。
大唐,長安。
摘星樓,高八百九十九丈,如天柱般矗立於長安皇城中央,直刺蒼穹。
三天前稷下學宮那場震動心靈的論道餘韻猶在,此刻,李書與恒宇帝君並肩立於摘星樓頂層,憑欄遠眺。
腳下,是氣象萬千、氣運如龍的長安帝都,萬家燈火如星河倒映,帝國心臟的勃勃生機撲麵而來。
阿青侍立一旁,一襲青絲隨風輕揚,目光沉靜如水。
清風拂過樓台,帶來遠處市井的喧囂與學宮隱隱的誦讀聲,更襯得此處高處的寂靜與莊重。
此刻,恒宇帝君的目光掃過這片由李書一手締造的奇跡之地,最終定格在身旁這位年輕得過分、卻又深不可測的大唐運朝之主身上。
“陛下。”
恒宇帝君的聲音低沉而肅穆,打破了沉靜,帶著一種追憶往昔的滄桑:“三日前,稷下學宮一行,令我等大開眼界,心神俱震。”
“百家之學,煌煌如星,實乃人族之幸,文明之炬。”
“然,今日相邀登此摘星樓,實有一樁關乎我人族根本之秘辛,需向陛下坦誠相告。”
聞言,李書微微側首,眸光深邃,帶著濃厚的興趣:“帝君請講。”
見此情景,恒宇帝君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十萬載歲月的沉重儘數納入胸臆。
他的目光投向深邃的星空,似乎看破了太古世界的無儘虛空,投向了浩瀚無垠的諸天虛海,緩緩道:“十萬年前,吾之師尊,人皇姬軒轅,於飛升之際曾留下一個預言。”
“此預言鐫刻於軒轅山核心,唯有人道聯盟掌舵者與核心人物知曉。”
此時此刻,恒宇帝君的語氣變得無比鄭重,旋即開門見山的說道:“師尊預言,在遙遠的未來,人族氣運將迎來亙古未有之變局。”
“那時,將有一位絕世天驕應運而生,身負天命,統禦我太古人族走向諸天萬界,完成我太古人族統禦諸天星海的昭昭天命。”
“而這位預言之人有兩個特征,第一個是能夠引動九彩神石綻放九彩神光。”
“第二個更為關鍵,那就是此人手握人道聖劍——即軒轅劍。”
“唯有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者,方為我人族新一代人皇,方為吾之師尊預言中,帶領我太古人族打破世界囚籠,掙脫世界束縛,真正走向浩瀚諸天萬界的唯一希望!”
“師尊嚴令,若此天命人皇現世,我人道聯盟上下,無論是我恒宇,還是天鳳師妹等弟子,亦或軒轅山上下,乃至整個人道聯盟,皆須傾力輔佐,奉其號令,不得有絲毫違逆!”
這時,恒宇帝君長出了口氣,收回望向無儘星空的目光,灼灼地看向李書,眼神複雜無比:“陛下,實不相瞞,自您讓九彩神石綻放九彩神光那一刻起,軒轅山便已震動,我等在那時便高度懷疑,您極有可能就是預言中那位天命所歸之人。”
“您之天資,曠古爍今。”
“二十五歲陰陽境,而立之年永生境……此等進境縱觀太古世界都屬亙古未有。”
“您建立運朝,登臨人皇,引動東域升華,更開創百家爭鳴,知識普及之盛世……樁樁件件,皆非凡俗可為,皆似印證天命。”
此時,恒宇帝君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也有一份深深的遺憾與遲疑:“然……唯有一點,那就是軒轅劍。”
“人道聖劍軒轅劍,自吾之師尊飛升後便不知所蹤,十萬年來杳無音訊,而陛下身邊亦始終未見其蹤影。”
“關鍵此乃預言之第二個條件,陛下卻並不滿足。”
“正因如此,軒轅山雖對陛下敬重有加,無比看好重視,雖為大唐氣象所震撼,卻始終下不了最後的決心。”
“無法現在就將整個人族之未來命運徹底交托。”
恒宇帝君長長歎息一聲,目光中帶著懇切與探尋:“請問陛下,您……可曾見過,或感應到,那柄象征人皇正統,為吾之師尊所留,凝聚太古人族氣運的聖劍——軒轅劍?”
“或者是相似的聖劍。”
恒宇帝君的語氣態度無比誠懇。
也是因為李書如今已經晉升為永生境主宰了,其麾下的大唐帝國更是有了和人道聯盟分庭抗禮的實力,已經不能再用往常目光看待,不然恒宇帝君還真不一定會將這等人族核心機密悉數告知。
而在聽完恒宇帝君這蘊含了十萬年期盼與沉重的講述,李書的表情卻是變得……極其古怪。
李書先是微微一愣,隨即眉頭挑起,嘴角似乎抽搐了一下,仿佛聽到了什麼極其荒謬又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軒轅劍?”
此刻,李書的聲音帶著一種奇異的腔調,看著恒宇帝君的眼神像是在確認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帝君說的,可是這把劍?”
話音未落,李書心念微動。
刹那間,摘星樓頂的氣流仿佛凝固了。
“嗡——!”
一聲低沉而恢弘的劍鳴,並非響在耳畔,而是直接回蕩在元神深處,並響徹在大唐帝國浩瀚的國運之海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