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垚回來之後也沒閒著。
先是去看了看趙老頭,喝了口水就又拎著東西去奶娘家裡看了看。
順便問了下明凱哥對於出門打工的想法,如果他願意出門的話,年後務工的人裡會給他一個名額。
掙錢長本事的機會,明凱自然願意去,李劍垚讓他過了年去和李厚河那說一聲就行,自己會交代好。
由於事情還沒公布,李劍垚跟奶娘桂枝大娘和明凱仔細的交代了彆漏了嘴,尤其交代連媳婦都不要說。
緊接著就是在大隊部找到了李厚河和朱鳳春兩個,把公社想要申建中學的事情說了一下。
“我是想著,建這所學校,咱們村裡拿一部分錢出來,就算是做社會貢獻了。
也不用多,一萬或者兩萬就行。
怎麼跟鄉親們說你們去考慮,反正功德大夥兒都有,也能堵一堵打秋風的嘴。”
“一兩萬還不多?都相當於差不多一人六七塊錢了,這錢要放到前些年那都夠一家子生活好幾個月了。”
倆人一個跟竹林七賢的王戎似的,一個跟儒林外史的嚴監生似的,村裡這點錢想出去點忒難。
要不是之前形勢不好,其他大隊的校舍捐建和公社初中的錢也不會拿。
現在村裡收益下降了,錢袋子捂的更緊了。
李劍垚拿出一包牡丹,果然十大爺主動拿過去給朱鳳春和李劍垚散了一支之後就揣進了自己的兜裡。
李劍垚有點想明白這出怎麼這麼熟悉了,果然宋展明和他們是表兄弟,簡直一脈相承。
“本來老陳是要琢磨著給縣高中籌點資金,把房舍修一修的。
意思是讓我探探口風,咱們能不能支援點。
但凡縣裡能有多餘的錢能撥出來點,老校長也不至於張這個嘴。
不過我想著,咱們的錢也是鄉親們刨地刨出來的,沒應承。
咱們在公社這個層麵裡,把能做的做了,縣裡的事咱們不沾,省得其他人看著眼紅。
但這次,要是第二個高中能落地在咱們公社,那不但以後咱們村兒的孩子們受益,公社也能繁榮一點。
人要是多了,掙錢的營生也就多了。
更何況咱們給點幫助算是大功德,孩子們上學去腰杆子也硬氣,又能堵住想打秋風的,省得說咱們為富不仁,一毛不拔什麼的。
總之,好處大大滴,壞處少少滴。”
“我們得先商量商量,你彆光琢磨著往外掏錢,再琢磨琢磨咋能讓人多掙錢才是。”
李厚河沒說年後打工的事,估計還沒跟朱鳳春說,朱家在村裡也是大姓,雖說沒李家人口這麼多,但比其他姓來說算是人不少的。
說了恐怕朱家總得給幾個名額,當然要是自家都不夠分,那就免談,姓李的可不怕誰家非要占便宜。
“慢慢來吧,賺錢的機會不會少的,有好事我肯定先想著咱們村裡。
要說咱們這地方還是太小了,要是地方足夠大,我甚至想過把學校修到咱們村來,到時候上學的都是咱們這出去的,那多帶勁。”
兩人想了想,覺得要一次拿出幾十畝地來蓋所學校,雖然帶勁,但是地少了,還是不劃算的。
農村講不講城鎮化不要緊,就拿50畝地來算,按照800斤糧食的畝產,那每年就少至少4萬斤糧食。
李劍垚也不想破壞村裡這樣的一個相對幽閉的環境,還是在公社那塊做文章合適點,那裡地方大,津河自西向東,兩側地勢也相對平坦,沿河的兩側有差不多10公裡的長度,寬度上雖然差了些但總麵積也不小了。
最重要的是其實公社這片的人口密度還不大,以後有足夠的操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