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車庫入口走下去,是完整的車庫。
除了承重柱,裡麵空蕩蕩的,但是建設標準上搞的不錯,地麵平整、牆麵光滑,就連承重柱都刷了漆。
地麵上也塗了漆,免得水泥地麵灰塵太大,這種規格在香島很多地下車庫有過成熟的經驗了,陳江生讓人做成這樣算是挺好了。
“那個最大的圓形柱子是原來這院子的水井,我讓人給包起來了,井口在地麵上,還可以使用。
這層也裝了兩台水泵,用來消防,整個三口水井基本都是這樣處理的。”
“行,考慮的很全麵。”
車庫裡能停下大概三十多輛車的樣子,但不是整個地下工程的全貌。
目前地下室的燈光布置的不多,不像什麼商場地下室一樣,但預留的燈光位置也不少,隔一段就由一處地麵采光,即便不浪費電力,白天的時候也可以看的清楚。
往北,穿過一道不窄的光禿禿的門,應該就是這邊西院的二進的位置了,依然是空蕩蕩的,承重柱的布局就不是那麼密集了,但明顯粗大了些,看來施工的也會按圖紙確認在地麵建築的部分多增加承重。
其實地下和地麵之間並不是隻有一層薄薄的澆築層,而是還有一層墊土,隔熱保溫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隻是在地麵建築的地基部分又得貼到澆築層上來做地基柱。
到最後的西院後罩樓的地下位置,是一間封閉性很不錯的房間,這裡才是整個三個院子的動力來源。
兩台柴油發電機,其中一台正在工作,為目前的院子提供電力。
京城的供電目前不是很穩定,新宅需要用電的地方多如牛毛,空調、電視、冰箱、冰櫃、熱水器甚至照明用電都不少,指望著全由市政電力,燒壞了東西倒是好說,無法使用才是最頭疼的。
房間裡光是通風管都布置了好幾路,直達地麵以上,甚至可能在後罩樓的什麼位置把地下的熱量拋散到了空中。
電路整齊的分布著,從這裡散往院子的每個角落,即便是全京城停電了,家裡也能保證燈光不熄。
反正沒有啥正經鄰居,也沒啥影響。
關上門,發電機的聲音被隔絕起來,外麵基本聽不到什麼聲音,看來隔音和防震做的也不錯。
穿到中院的地下,這裡麵的布局就顯得細致多了,各種功能性的房間雖然不全都有門,但動線上設計的就很巧妙了。
活動室、影音室、收藏間、甚至還有錄音間、樂器室,牆麵上掛好了洞洞板,說話都沒回聲。
就算是在裡麵打鼓敲鑼也對地麵上沒有任何影響。
就差往裡麵填充用品了。
“袁女士說這個地方她最喜歡,讓您裝好了之後可以請她過來沒事譜譜曲,省得打擾到鄰居。”
好嘛,這兩口子也是太熟悉了,都不拿自己當外人。
穿到了東院的地下,這邊地下室的麵積就小了很多,隻有另外兩個院子的一半,目前也沒做多少隔間,顯得有些空蕩。
靠南的位置主要有魚池,占用了部分的麵積,這邊用來連通東院上麵,用作日常的存儲還是足夠用的。
步梯上去就是東院的三進,後罩樓和前麵二層之間的空地上,硬化的部分隻有四周,中間是鋪好小徑的畦,土都是翻好的,就那麼晾著。
“老太太說這邊都做硬化可惜了,讓留出來足夠走路的地方就可以了,剩下的地方她想種點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