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漢打天下!
可是派王邑帶兵出征是可以,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兩麵作戰啊,王邑也隻能迎戰一邊,另一邊派誰去呢?
他將問題說與了王舜,王舜也陷入了沉思,是啊,王邑雖勇,可是也不是三頭六臂不能分身,朝中還有誰可堪重用呢?
那什麼前將軍王盛、王興之流他是向來看不上眼的,在他眼裡那都是哀章弄進來的酒囊飯袋,在朝堂上當個跳梁小醜而已。
現在大新朝真正能征慣戰之人倒是有那麼幾位,可是他們一般都被派在一些重要戰略要地鎮守一方。
朝中除了王邑之外,能夠信任的戰將還真是寥寥無幾。
王莽與王舜商量了半天也沒拿出個章程,於是打算明天早朝再議。
第二天早朝一開始,大司馬王尋便喜氣洋洋的出列報喜。
“啟稟聖上,昨日臣將那新式裝備交於工匠打製出來,便讓軍士進行了實驗,效果果然如聖上所言,戰馬極易操控,再配合聖上發明的強弩,我大新朝騎兵的將所向披靡。實在是可喜可賀啊!”
朝堂上有的大臣知道此事,有的卻是第一次聽說,大家聽到這個好消息,一時間開始議論紛紛交頭接耳起來。
王莽一聽,頓時高興的哈哈大笑,“大司馬可有將裝備好的戰馬帶來給眾愛卿們展示一下?”
王尋急忙回到“臣已經命人將戰馬帶來,此刻就在宮門外候著呢!聖上想看隨時可以演練!”
王莽大喜,“辦的好,那眾愛卿就隨朕移駕演武場,看看我大新朝的騎兵有何變化!”
於是王莽帶著眾大臣來到了演武場上,隻見王尋帶來了一隊騎兵,人數有五十人左右,個個盔明甲亮,精神抖擻。
昨天王尋一拿到圖紙,便看到那些東西打製應該不難,便找人去趕緊打製些樣品出來,直接裝備出一支騎兵小隊出來。
手下人辦事也挺利落,一天的時間便裝備出來了五十人的騎兵。並當場進行了實驗,騎兵們試騎後紛紛好評如潮。
眾大臣看著麵前這支隊伍,與以前的騎兵不同的是,他們的馬鞍樣式發生了變化,鞍橋加高,騎兵騎在上麵更加穩固。
兩側的雙腳都蹬在一個鐵鐙之中,雙手持著長矛,重要的是他們身上背著的不是弓箭,而是強弩。
王尋一聲令下,五十騎列開隊形便在場中演練起來,隻見馬蹄飛揚,塵煙滾滾。騎兵們衝殺自如,展現出強大的戰鬥力。
場上帶隊軍官令旗一揮,隻見騎兵們雙手端著強弩騎馬飛馳在場中,一陣齊射,箭矢如雨,準確地覆蓋遠處的箭靶區域,引得眾大臣們陣陣喝彩。
要知道漢代騎兵的遠射兵器,以弓矢為主,也使用弩,但因為騎兵沒有馬鐙,使不上力,所以配備不了強弩。
眼見這新式裝備對騎兵戰力助力如此之大,眾大臣紛紛開始對王莽歌功頌德,大放彩虹之屁震天響。
看完騎兵演練後王莽擺駕重回未央宮中,與眾大臣繼續商議國事。
王莽坐在寶座之上,麵露得意之色,對著眾大臣說道“有此等騎兵,我大新朝將不再懼怕蠻夷騎兵,必能平定叛亂,重振聲威!”
大司馬王尋一看這可是賺軍功的好時機啊,自己的大司馬怎麼得來的他自己是心中有數,若是有此騎兵那這次迎戰匈奴高句麗還不是手到擒來,看以後誰還敢說他這大司馬的閒話。
於是他趕緊出來進言“陛下,如今我軍兵強馬壯,正是出兵平叛的好時機。臣願率大軍前往,一舉消滅叛軍!”
王莽微微頷首,表示讚許,不過他卻沒明確表態。
此時,文官裡一位大臣站出來說道“陛下,不可輕易出兵。目前局勢尚未明朗,應當先摸清敵軍情況,再做定奪。”
幾個文官也跟著出列,“臣附議!”
太師王舜站了出來反駁道“如今降奴和下溝裡已經攻占我朝城池,屠戮我朝百姓生靈塗炭,爾等還在這阻礙出兵,擾亂聖心,是何居心?”
話音一落,王邑帶著幾名武將紛紛出列附議,於是一時間兩方人在朝堂上吵了起來,都覺得自己說的有理。
群臣也開始議論紛紛,有人提議派出斥候偵查,有人建議招安叛軍……
王莽在上麵聽的頭疼,拍桌子怒道“媽了個巴子的,都吵什麼,如今那些蠻夷都快打到老子眼前了,老子安能不還手?”
最終,王莽決定儘快將騎兵部隊裝備好,準備糧草,儘快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