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熱後,直接將用5個番茄切成的番茄丁下入鍋。
這種老品種的番茄隨意翻炒幾下,就能夠輕鬆炒出沙。
炒製的過程不斷按壓番茄,加入少量的水,將其全部炒成番茄醬後撈出備用。
這時,一旁的砂鍋也已經燒熱,淋上一些花生油後下入牛肋條。
利用高溫將四麵煎至金黃從而鎖住肉汁中的水分。
無需煎炒至熟透,將牛肋條夾出後不用洗鍋,直接倒入先前切好的洋蔥碎以及薑片、蒜粒、兩顆八角。
翻炒至料頭表麵出現焦褐,香味開始彌漫後,蘇陽便將先前炒好的番茄醬倒入鍋中。
稍稍翻炒,直至番茄醬的水分蒸發一些,變得有些粘稠後,便可下入牛肋條,倒入熱水。
想要燉煮有關番茄類的菜,就千萬不能用鐵鍋,否則時間長了會吃出一股鐵鏽味。
水燒開後,下入鹽跟黑胡椒調底味,再撒上些白糖中和一些老品種番茄的酸味,再放入幾片香葉以及乾辣椒。
蓋上鍋蓋小火慢燉,剩餘的交給時間。
“這番茄的味道聞上去真酸爽。”李敏娜已經聞出了這番茄的區彆。
被她抱在懷裡的依依已經有些饞了,她咂吧著嘴:“哥哥做的番茄,拌飯肯定超級好吃!”
“哥哥哥哥,那剩下的番茄,做什麼菜呀?”
“也是用來做番茄燉牛肋條的,隻不過剩下的番茄要晚一些再放進去,否則就會在長時間燉煮下煮化掉。”蘇陽對依依說道。
先前的5顆番茄丁炒成的番茄醬,風味就已經足夠,而剩下的4顆番茄切成的番茄塊,在增添風味的同時,也是用來吃的。
這跟先前做的番茄炒蛋一樣,都是通過二次下入番茄,來保證風味濃鬱的同時,也能品嘗到番茄的美味。
還沒燉上多久,陳曦雯就已經能夠聞到那極其令人開胃的酸香。
她忽然開始有些著急了。
因為這些菜顯然不能馬上出鍋。
——“偷吃環節什麼時候才開始喔?”
…………
大部分的菜都有人幫著蘇陽清洗處理。
但像買來的鮁魚,就隻能是蘇陽自己來處理了。
鮁魚,也叫馬鮫魚,其肉質厚實且具有彈性,擁有著魚肉的纖維感卻不失細膩,柔軟而不硬。
這樣的口感用來做成香煎魚餅,口感最為適宜。
蘇陽買的這些鮁魚都不算特彆大,用到去頭去尾鰭後,跟巴掌一般長。
但這樣的大小,肉質反而最為合適。
魚跟蝦,甚至魷魚等海鮮,許多品種並不是越大就越好吃。
就例如鱸魚。
市場上的養殖鱸魚,是很難碰見體型比較大的。
雖然也有養殖成本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卻是鱸魚若是太大,肉質吃起來就容易發柴。
養殖時間拖得久,口感反而還更差了,所以養殖戶才會控製好養殖時間。
今天的鮁魚也是同理,如果是為了包餃子,買大的鮁魚會更好,因為處理起來方便,反正都是剁成餡。
但如果是做香煎鮁魚,蘇陽買的鮁魚大小最為合適,若是再大上一些,煎至過後肉質也會相對的更硬。
由於鮁魚的鱗片經過退化,所以既少又細小,煎至過後不但不會影響口感,反而那少許的脆感更能增添美味。
所以並不需要去鱗,隻需要將內臟跟腹腔的黑膜去除即可。
由於對食材的理解達到了滿級程度,蘇陽精準的知道鮁魚身上所有小刺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