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平原這個詞是這麼來的。”
跡天涯心想,“小白說阿媽的名字叫朱襄,一開始我還覺得耳熟,這會兒我才想起來,朱襄是曆史上對我們老祖宗神農氏的彆稱。隻是尚有爭議。”
他看向阿媽的眼神了多了許多崇拜之意。
繼續思討道,“阿媽估計就是傳說中農耕文明的老祖宗,神農本尊了吧!”
“農業活動。"阿媽沒有理會跡天涯的神遊,繼續消化著,跡天涯帶給她的,第一次出現在她世界裡的一些詞彙。
“農業活動聽起來很順口。以後,就把我們即將進行的行為稱作農業活動吧!”
每個項目開始之前,先起個名字,似乎也是中國人的行為習慣。
"是,阿媽。"這是跡天涯與阿媽之間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交流。也僅僅就這一次,跡天涯便徹底折服於眼前這個女人的智慧了。
她的智慧並不是體現在無所不知,而是凡事求真,求知,善於思考!
這樣一個,對另一個人說的話裡的每一個字,都要去搞明白意思的女人。
在那樣一個半蠻荒的時代背景下。
可以從幾十年的遷徙生活中發現了植物的生長規律,並且能夠思考消化,最後利用這個規律,嘗試自己來扮演大自然的身份,去種植植物。
也就不足為奇了。
跡天涯不禁去思考,這個時代一定是同時湧現了許多像阿媽這樣,有智慧,有魄力的人類部落首領。
才使得人類的文明一次次的進化。最後徹底的主宰這個星球。
而那傳說中的神農氏,或許並不是單指某一個人。應該是指那樣一批敢於嘗試,勇於蛻變的人類形象。
神農氏這三個字,應該是這些人類形象的一個總的定義!
有幸的是,跡天涯成為了他們的一員。
自豪的是,跡天涯本身也是他們的後代。
我們的主人公跡天涯,也開始發自內心的,去接受並享受這次穿越之旅了。
“他們還要收拾一陣,”
解決掉之前對話裡的所有歧義之後,阿媽對跡天涯說道“你跟我來,我帶你看一些東西。”
說完便率先走出了她們所在的木屋。
因為要去的地方需要越過阿媽所住的木屋,所以起先跡天涯隨呼嚕來見阿媽的路上,並沒有發現這片秘密花園。
當他跟著阿媽走到山腳下的目的地時,也著實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心裡對阿媽的崇敬之情不免又加深了許多。
倒不是說跡天涯見到了什麼稀罕之物,作為一個老家是東北農村的現代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自己的菜園子。
但當這個菜園子出現在了一萬年前,不但被打理的井井有條,而且裡邊還有許多跡天涯也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時。
無論是哪個現代人看見,都會望園興歎的!
阿媽似乎對於跡天涯震驚的神情很受用,笑著說道“這幾十年每次遷徙路上發現一些沒見過的植物,我都想嘗嘗味道。這些就是我和你說過的那些比較好吃的種類。”
果然,愛吃,是女人的天性之一。
“我那迷人的老祖宗啊。”跡天涯心想。
但觀察了一陣他總感覺哪裡不對。一時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隻是待在原地愣神。
但耳朵卻一直被阿媽的聲音吸引著。那感覺就像小時候在聽自己的媽媽給他講故事,講那些他還沒經曆過的,外麵的世界的精彩。
因為工作原因,他好久都沒有坐在媽媽身邊聽媽媽講故事了。重複單調的工作生活,使得他們母子之間也沒許多話可以說。
“等這次回去,我一定拉著媽媽給她講我在這裡發生的故事。”
跡天涯暗下決心。“隻是不知道要待多久,媽媽等不等得到……”想到這裡,跡天涯不免惆悵了起來。
其實媽媽又怎麼會在乎你口中的故事呢,在你不會說話,隻會大喊大叫大哭大鬨的那幾年,她不也都一直在身邊陪伴著你嗎?
媽媽要的,可能隻是你在她身邊。
當然,孩子也是如此。
阿媽並未察覺出跡天涯的異常反應,隻是在那自顧自的介紹著每一種植物的來源,也就是她何時何地發現並帶到這裡的。
這些植物的出處,通過阿媽語速不是很快的描述,再結合跡天涯對地理知識的了解,也能定位個大概。
不僅僅是來源,阿媽還有介紹了每一種植物的口感。包括生食,水煮,火烤等不同吃法的味道。甚至有的植物還有與不同肉食之間的搭配吃法。
一開始,跡天涯以為老祖宗之所以可以納世間萬物為食材,隻是因為饑餓。
如今他才了然,這分明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加上對美食的渴望啊!
一個人隻有吃飽了才會選擇去吃好的。這個先後順序不能亂。
雖然萬物皆可食用的基因,確實在後麵數次拯救了屢遭磨難的華夏民族。但最早能夠發現這些食材的,一定是生活富足的古人!
“可是,阿媽。”跡天涯終於知道哪裡不對了。他打斷阿媽對於烹飪技術的闡述,說道“這些蔬菜雖然好吃,卻不能填飽肚子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