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師或輿屍_唯有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唯有華夏 > 第三章 師或輿屍

第三章 師或輿屍(1 / 2)

如今才過去一天,料想無語良師仍未腐朽。加上與阿媽的徹夜溝通,母女二人達成共識。

回山穀,實施解剖!

有人會說,世界公認的人體解剖學之父,不應該是安德烈維薩裡嗎?這位醫學前輩自然是解剖學的大咖!

但妄稱之為學科之父,筆者鬥膽表示不以為然。

不知道各位知不知道《黃帝內經》?試問,如果不是對人體進行過解剖,那這部被譽為中醫起源的書裡邊所闡述的內容,都是x光照出來的嗎?

安德烈維薩裡是公元前十五世紀的人物。《黃帝內經》最晚也是戰國時期成書的。戰國的持續時間,是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比這位前輩早了整整兩千年。

大你兩千歲的人,叫聲祖師爺不吃虧吧?何況《黃帝內經》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黃帝時代。那叫一聲老祖宗,不過分吧?

就算我們華夏文明同意他的地位,筆者相信,最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經掌握木乃伊製作技巧的古埃及文明,也不會同意的。

我們完全可以再大膽一些,再往前推。推到靠食人充饑為常態的一萬年前。

我們都知道動物的構造大同小異,我們那些吃過太多野生動物的老祖宗們,在食用動物的過程當中,完全可以順便區分一下動物的各個臟器。

那麼那些吃過人的呢?高級動物就不是動物了嗎?

筆者願意相信,也必須相信,《黃帝內經》成書之前的那些人體知識,就是我們的老祖宗無論是主觀研究也好,在飲食欲望驅使下的被動了解也罷。總之無論是怎樣的機緣湊巧,結果就是通過代代相傳,口口相承的辦法,我們的華夏文明,至少早於西方兩千年,就寫成了《黃帝內經》這部包含人體基本構造內容的醫學奇書!

這或許是由許多人共同努力完成的事,但開始去做這件事的人,完全可以是阿媽,這位嘗百草以求醫治眾生之法的老祖宗。

神農自己可以誌嘗百草,她同時也完全可以去命令她的追隨者,去解剖人體追本溯源!

因為神農所嘗之草,最後都是要作用於人體的。解剖一下,了解一下,很正常吧。不是嗎?

這第三件事,嚴格上來說屬於另一件事的延伸。與其說是辦成,不如說是發現,更為準確。

那就是在采摘毛豆的過程當中,山穀裡下了一場持續二天的大暴雨,而這場暴雨直接衝出了好多類似於當初讓跡天涯暈倒,讓呼嚕栽了跟頭的石頭。

沒錯,人類終於發現了銅礦礦脈!

這同樣也是野生大豆,可以在這片山脈恣意生長的原因之一。因為其它的植物不能很好的適應,礦脈附近金屬元素超標的土壤,本就生存艱難。

而對土壤土質要求不是很高的,生命力相對頑強許多的野生大豆的出現,剝奪了其它植物本就不多的營養資源。

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像野生大豆這種對環境要求不高的植物,自然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

好吃,又容易活。這“菽”,生來就是完美的糧食命!

因為銅礦礦脈所處的位置,離平原聚居地相對較遠。按照當時的運輸條件,並不適合進行跨區域作業。

但金屬對於文明的意義,就算沒有跡天涯這個現代人的參與,我們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們也一定會有深刻的認識。

於是人類曆史上的第一次分工,很快便出現了。

跡天涯在必須保證基礎生存所需的要求下,隻能決定先對礦脈進行淺度開采。對於開采出來的礦石應用上,自然是優先更新農耕用具。等到有了充足的食物儲備後,再集中人力,進行深度開采。

受限於可支配的人力資源,也隻能是這樣了。

而先期的銅礦開采隊,就由挖洞專家穿山牽頭。由身體素質好的憨憨、呼嚕、大山等新老成員共計十五人組成。

當然,這種重體力活,被選出來勞作的自然都是男同胞。

本來除了跡天涯外,唯一懂得冶煉技術的就是陶臂了,但考慮到陶臂還要蓋房子,而解決住房問題又是關乎民生的頭等大事,所以陶臂暫時被安排留在平原聚居地,優先參與對“文明一號”文件的具體實施。

筆者推斷,礦工,應該是農耕文明下第一個被單獨分出來的特殊工種。這十五個人,就是農耕文明裡,第一批完全脫離了農業生產的人。

這些人為了方便工作,自然就把家安到了礦山附近。也就是離開集體所在的平原,回到了山穀聚居地生活,居住。待到冬天不適宜進行開采工作時,再帶著開采出的礦石一起回到平原聚居地過冬。或者被家裡人將礦石和人一起接回家過冬。

用現代的話講就是,回家過年!

遷徙文明的移動,移動到哪裡,哪裡就是家。農耕文明的移動,是以家為圓心的移動。離開家門,出去工作,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得家裡變得更好。

正是有了這次為了采礦所產生的外出,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有了歸宿感。有了一定要回去的地方,那個地方叫做“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故鄉,是那個離開了才擁有的地方。什麼是家國情懷?這就是。

從進入平原,到走出平原。人類定居後的活動領域,第一次擴大了。

這標誌著,農耕文明進一步對領土,也就是土地資源,有了更迫切的占領需求。

如果說遷徙文明裡的人類生存,更多靠的是自己的身體條件的話。那麼農耕文明裡的人類賴以生存的手段,就是對土地的占有。

簡單來說,就是其它的文明影響下的人類與自然間,是索取的關係占主導。哪裡能給予我生存,我便去哪裡。

而農耕文明影響下的人類與自然間,是依存的關係占主導。我生在哪裡,便在哪裡紮根改造。

所以最關心地球生態的,隻能是我們的華夏文明。也隻有華夏文明的思想體係,才能讓我們的地球變得更好。

人和人融合在一起,是為了更好的生存。現在人和人又分開了,是為了生存的更好!

簡單推想一下就能知道,如若是遷徙的文明,會去采礦嗎?他們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嗎?即使發現了各類礦藏的存在,也隻能局限於發現的層麵。不具備進一步開發利用的條件。那是文明的局限性,不可逾越。

所以,可得出結論,對地球上各類礦山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定居的農耕文明一定是先於世界其它文明的!


最新小说: 薑小姐,你隨手挑的司機老公漏富了 你說他偏執又陰鬱?完蛋,我更愛了 和竹馬分手後,被太子爺蓄意誘吻 被棄孕雌一胎六寶,眾獸夫求原諒 斷親後被趕出家門,我開始修仙 拿著男二的劇本說愛你 在七零,拿下探親兵哥哥 炮灰真千金走向修仙大道 帶著雙胎去離婚,七零丈夫他瘋了 替嫁給失明反派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