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四檔手動變速箱,也不過剛開始成為世界的主流。
那麼不用想,吉普車上的那台四速手動變速箱,就先拿過來用好了。
緊接著就是方想有些頭疼的底盤了。
是的,又是底盤。
底盤這個東西,你可以說他沒什麼太大的技術含量。
原因就是,它可以簡化到能用就行,如今才不過60年代。
還沒什麼操控、舒適性之說。
頂多也就是一台車的平台罷了。
但他同時,也很複雜。
因為一輛車以後世的標準來看,懸架、濾震、隔音、刹車、安全、穩定性和轉向這些。
代表了這個底盤到底好還是不好。
而將這些問題糅合在一起後,操控和舒適性,就成為了兩個極端。
就像彆摸我和奔斯。
不過剛才說了,現在是60年代,方想也不需要考慮的那麼全麵和高級。
後世的技術,隨便拿出來一點,就足夠震撼這個年代了。
於是,結構簡單、構造部件少、製造成本低、占用空間小的拖曳臂式非獨立懸架,就成為了首選。
當然,缺點就是舒適性一般,操控性,也一般。
但還是那句話,現在是60年代,你要求不用那麼高。
再往下是製動係統和轉向係統,這玩意沒太大技術含量和說法。
按照如今的主流配置來就可以了。
剩下的就是車身和內飾,以及如何將這一切捏合在一起了。
車身的問題,也不複雜,如今到底也不是還沒有一體式車身之說,隻是技術層麵國內達不到。
所以,老老實實堆積木就行了。
然後是內飾。
這個問題,方想在沒有見到目前國際上主流的車型前,是沒有什麼概念的。
雖然他之前改良過紅旗的內飾。
但那是禮賓車,不用考慮成本。
可現在不行。
你不能搞的太先進,太先進了,後麵升級空間太小不說,還容易讓全球的車企提前卷起來。
也不能落後,因為買車的人,往往對技術不太了解,看車首先看的就是內飾和外觀。
所以,內飾設計方麵,能在細節上,比其他車型領先那麼一點點,就足夠了。
最後,就是外觀方麵了。
方想還記得他看過一篇全球汽車行業進化史的論文。
裡麵貼了大量各種年代極具有特色的設計和照片。
他清晰的記得,現在世界上流行的,還多以方頭方腦方盒子的設計為主。
由於標誌性的家族化設計還沒有形成係統。
至於圓潤的、具有空氣動力學的設計,還沒有開始冒頭。
普通級彆轎車審美的主流,同樣沒有向這個方麵靠攏。
所以,方想也直接照搬了卡羅拉三代的外觀設計。
至於你說會不會太像了?
不好意思,這年頭的汽車,其實很多都很像。
個性化的設計很少,包括車身的顏色,選擇也沒多少。
所以,不會有人說,誒呀,你這個新車好像卡羅拉的情況出現。
那麼,整車的簡易圖紙完成後,問題又回到了內飾方麵。
車內,該怎麼設計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