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撫標下的蔣若來坐鎮府城,那張國維標下的另一支部隊陳於王部則是駐守在府城東北方向的桐城,扼守住這大彆山的東南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應天鎮最強的部隊鎮標營許自強部還有安慶參將潘可大部,則是駐守在安慶府西北方向的潛山縣。
這潛山縣位於大彆山的正南方向,從潛山縣往北進入大彆山有一個水路並進的道路以及一條寬闊的山路,直通那在大彆山腹心地帶的寬闊河穀天堂鎮今嶽西縣城),其戰略位置非常的重要。
也正是因為這兩支南直隸戰鬥力較強的部隊駐紮在潛山縣,所以那王經緯他們包括在山中的賀一龍他們幾個,都不敢染指這大彆山最肥沃富庶的天堂鎮。
畢竟這兩地距離不到一百裡,那在潛山縣的官軍水路並進一晚上的時間就能悄悄的殺到天堂鎮,把占據此地的賊寇打一個措手不及。
由於這大彆山南部的安慶府境內駐守有應天鎮的精銳兵馬,所以這王經緯他們想要從山中南下去安慶大肆搶掠那是不可能的。
這大彆山南邊的安慶府搶不了,那在大彆山東邊的廬州府同樣也很難搶。
駐守廬州的安廬兵備道史可法史老爺帶著直屬的兵備道標營,從廬州城合肥縣移鎮到西邊靠近大彆山區的六安州,親臨一線指揮對大彆山賊寇的堵截行動。
那史老爺麾下的廬州副將程龍部則是進駐到六安州以南的舒城縣,與在安慶府桐城縣的陳於王部南北呼應,共同遏製從大彆山東南角竄出來的流寇。
同時朝廷鑒於這江淮地區的賊寇已經被掃清的差不多,這鳳陽祖墳目前已經沒有太大的威脅,所以朝廷就下令原陵衛副將劉良佐改任六安州副將,劃歸安廬兵備道史老爺所轄。
這史老爺已經領著麾下標營進駐六安州,州城的安全已經有了保障,所以史老爺就將這劉大帥派到剿賊的一線戰場,已經是位於大彆山東部邊沿地帶的霍山縣,遏製住這山中的賊寇往東出。
那淮揚巡撫朱大典也一樣有動作,駐守在淮河以北潁州的副將牟文綬部被調到了淮南的霍丘縣,與在壽州的駐將劉昌祚一道成前後呼應之勢,防止山中賊寇出東北方向前往鳳陽搞事。
這南直隸兩個巡撫在大彆山的東南兩個方向的軍事部署,雖然不能說是固若金湯一般,但那也讓在山中的王經緯他們無從下手。
這要衝破官軍的封鎖線非常的容易,但要把這衝出封鎖線劫掠到的錢糧物資帶回山中那就非常困難了。
因為這拉著飽掠而還的輜重車隊之時,那肯定是在路上擠的水泄不通且排著無比長的隊伍,將這行軍線過長的弱點暴露給官軍。
王鐵之所以敢拉著幾千輛的輜重車往大彆山區開拔,那是因為提前知道了鄂東地區守備力量空虛,官軍無力出城襲擊他的輜重車隊。
南直隸境內部署的官軍雖然沒有跟鐵營野戰的膽量,但是乘機偷襲鐵營輜重車隊的膽量那還是有的。
畢竟這賊寇不是韃子,韃子實在是太厲害明軍心裡對他們十分的畏懼,所以隻能眼睜睜看著韃子擄掠海量的人口牲畜物資出關。
但這賊寇彆看贏過官軍幾仗,但是官軍打心眼裡還是瞧不上他們的,所以一有機會那就會偷襲賊寇的輜重車隊。
...
王經緯曾經組織過幾次出山往安慶和廬州搶劫的行動,但每回搶劫到的物資十車裡麵能拉回來兩車都算不錯的,不是被那官兵偷襲給放火燒掉就是被直接拖走。
最後回到山裡一算賬,刨除損失的騾馬還有來回路上的消耗以及人員傷亡,甚至還虧本了!
所以後來王經緯他們也就沒有往南直隸那邊去搶劫了。
...
雖然後來因為局勢的變化,那在汝南信陽、光州一帶的遼軍祖寬部因為支援被調走。
還有那在鄂東黃岡府境內的湖廣官軍因八大王在鄖襄大鬨也被抽調了不少兵力,讓這在大彆山的鐵營彆部西北兩麵遭受的軍事壓力減輕了不少。
但也強不到哪裡去,因為這大彆山往北的汝南信陽一帶,還有那鄂東的黃岡地區都是一些土地貧瘠商業貿易不發達的地方。
王經緯見往南直隸那邊搶劫儘做賠本買賣,於是就領著弟兄們東出湖廣或者是北出信陽、光州去搶劫,但這些地方實在是太窮,所以王經緯他們的零元購收益也僅能糊口罷了。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