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帳篷的後,阿會喃上前問道“大王,諸葛亮真的要繞道攻打潼關嗎?”
“哈哈哈,阿會喃覺得諸葛亮想乾啥?”孟獲笑笑,也不解釋,反而看向了阿會喃。
“大王,若是直接攻打潼關,大可不必再拿錦囊,或許諸葛亮有其他布置。”
阿會喃的話讓孟獲點了點頭,他的內心也認為這場戰役並非表麵上那麼簡單。諸葛亮的計策向來以奇巧著稱,此次分派錦囊,必有其深遠的意圖。
夜深了,但孟獲和他的將領們還在討論著明日的戰鬥及可能的布局。他們認為,除了直接的軍事行動,諸葛亮很可能還安排了一些他們未曾預料到的策略。
“大王,我們是否也應該做好準備,以防萬一?”阿會喃略顯擔憂地問道。
“嗯,傳令下去,加強夜間的警戒,同時準備好快速移動的輕騎兵,一旦有變,我們必須能迅速做出反應。”孟獲決斷地說道。
與此同時,馬超已然趁著夜色已經出發,而趙雲也是已經準備好了發兵。
隨著夜色的加深,眾人各自在心中默默計算著時間和策略,靜待天明。他們知道,明日一戰,將是智與勇的較量,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決定成敗。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尚未照亮大地,軍營中就已經忙碌起來。將領們身著戰甲,將士們整齊列隊,一絲不苟地檢查著裝備。諸葛亮站在臨時搭建的高台上,目光掃過全場,軍旗在清晨的微風中獵獵作響。
“諸位英雄!”諸葛亮的聲音清晰傳遍每一個角落,“今日,我們將書寫曆史!記住,勝敗乃兵家常事,但鬥誌與智慧將引領我們走向最終的勝利。展現你們的勇敢與智慧吧!”
伴隨著激昂的戰鼓聲,士氣如虹的士兵們紛紛揮舞著武器,高喊著行軍的口號。
在潼關之下,孟獲與趙雲率領的大軍按照預定計劃開始邀戰,他們的行動引起了守軍的注意,連續三日的挑戰使得潼關守軍疲憊不堪。
阿會喃在陣前大聲疾呼“潼關守軍聽著,你們已無退路,速速投降,免得枉送性命!”但這隻是一種心理戰術,他們並未期望潼關守軍真的會放下武器。
與此同時,馬超帶領的精銳部隊悄無聲息地渡過了黃河,這支部隊由精挑細選的勇士組成,他們如鬼魅般穿過夜色,繞到了潼關東麵,為即將到來的夾擊做好了準備。
清晨,伴隨著第一縷陽光,馬超發出了攻擊的信號。一時間,從潼關東麵湧出的蜀軍如同山洪爆發,猛烈衝擊著關上的防線。潼關守軍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搞得手足無措,混亂中,不少士兵試圖抵抗,但麵對兩麵的夾擊,他們的抵抗顯得蒼白無力。
孟獲和趙雲率領的軍隊也趁勢加強了攻勢,天地間似乎隻剩下了戰爭的喧囂和衝殺聲。箭如雨下,巨石飛擲,潼關上的守軍死傷無數,鮮血染紅了城牆。
諸葛亮站在遠處的高地上,目光深邃地注視著戰場的每一個變化。他身後的副將低聲問道“軍師,是否需要增派援兵?”
諸葛亮輕輕搖頭,沉聲道“時機未到,現在就看將士們的表現了。”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天色漸暗時,潼關的守軍已經瀕臨崩潰。由於連續的戰鬥,他們的體力和士氣都達到了極限。加之內部糧草不濟,絕望開始在守軍心中蔓延。
夜幕降臨,馬超和趙雲同時發出了總攻的命令。兩支蜀軍的士氣如虹,他們在夜色中點亮了火把,將潼關圍得水泄不通。
“衝鋒!”馬超的聲音在夜空中回蕩。伴隨著震天的戰鼓,士兵們像是被賦予了無窮的力量,紛紛搭起雲梯,開始攀登潼關的城牆。
趙雲也在另一邊指揮著最後的衝擊,他的長槍所指之處,敵人無不退避三舍。
隻是天色已晚,連番攻城後,蜀軍將士也是陷入了疲軟之中。
“鳴金收兵!”諸葛亮揮舞著羽扇,不得已之下,隻得收兵。
然而,就在蜀軍鳴金收兵的同時,潼關內守軍卻誤以為是自己的援軍已到,士氣有所回升。不料這正是諸葛亮之計——他故意讓兵士在關外虛張聲勢,做出一副欲撤還留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