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將領在關內遠望,見蜀軍似有撤退之意,心中稍安,即刻派遣快馬向魏王報告,請求速派援軍解圍。而這正中了諸葛亮的下懷。
馬超回到帳中,心中焦慮。此時他想起了軍師臨行前授予他的錦囊妙計,囑咐危難之時方可拆開。馬超決定依計而行,打開錦囊一看,裡麵寫著“圍點打援”四個大字。頓時,馬超福至心靈,明白了諸葛亮的意圖。
第二日,天氣突變,烏雲密布,仿佛也為即將到來的戰鬥增添了幾分凶險的氣氛。馬超命令士兵白天休息,準備夜間行動。天色漸暗,蜀軍再次集結,而這次的目標不再是正麵的潼關,而是埋伏在各個戰略要地,等待魏軍的援兵到來。
果不其然,第三日,魏軍的援兵悄然接近了潼關。他們以為蜀軍正在圍困潼關,毫無戒備地進入了馬超設下的埋伏圈。突然間,戰鼓隆隆,伏兵四起。馬超親自帶隊,如猛虎下山,直撲魏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魏軍措手不及,亂了陣腳。馬超一馬當先,長槍飛舞,所向披靡。此消彼長之下,魏軍損失慘重,許多士兵在慌亂中逃散,而剩下的不是被蜀軍斬殺,就是被俘。
經過一日苦戰,馬超率領的蜀軍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斬獲頗豐的他們,並未回主營,隻是差人帶著無數戰利品和戰俘回到了主營。
潼關內,司馬懿接連受挫,
司馬懿在潼關之內,麵對接連不斷的挫敗,麵色陰沉如水。他深知自己處境之艱險,魏軍士氣之低落。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使得每一次魏軍的反擊皆成空,反而不斷損兵折將。司馬懿明白,再這樣下去,不僅是兵力的問題,更是軍心的崩潰。
夜深人靜,司馬懿召集帳下諸將,沉聲道“吾意已決,撤軍。”眾將嘩然,有的憤然反對,有的則低頭沉思。司馬懿力排眾議,決定從潼關撤軍到弘農郡。他說“弘農地形複雜,山高林密,易守難攻,可以重新整頓兵馬,徐圖再戰。”
同時,孟獲、趙雲也打開了諸葛亮的錦囊,裡麵寫著“司馬懿退軍,汝等埋伏於湖縣可有斬獲。”二人心領神會,立即著手安排撤軍事宜,並秘密派遣精銳部隊,前往湖縣布置陷阱,以待魏軍。
魏軍的撤軍並非順利,士兵疲憊,人心惶惶。對於城外馬超的阻擋,隻得全軍壓上,眾將士也知道這是背水一戰,若是不能突圍,便隻能等死了。
所謂哀兵必勝,倒是被魏軍衝出了重圍。
而孟獲、趙雲已經提前一步,在湖縣的好幾條必經之路上,布下了天羅地網。司馬懿雖然精明,但長時間的對壘已使他心神俱疲,未能察覺到這一變故。
當魏軍殘部衝出重圍後,從將軍到將士皆是放鬆了下來,大有逃出生天的感覺。
待魏軍行至湖縣時,早已埋伏好的蜀軍突然出擊。孟獲掄起大刀,如狼似虎地衝在最前,趙雲則指揮弓箭手,雨點般的箭矢將魏軍籠罩。司馬懿被迫親征抵禦,戰事再次爆發。
然而,蜀軍似乎早有預謀,他們的攻勢犀利而且精準,處處針對魏軍的弱點。魏軍已然身心疲憊,哪裡抵擋得住這樣的衝擊。一時間,湖縣的山穀間響起了一片片慘叫和哀嚎。
司馬懿眼見證軍隊的慘敗,心中五味雜陳。他明白自己再次敗在了諸葛亮的手中。隨著戰事的逐漸平息,魏軍的損失更加顯著,不少將領被生擒,大量的士兵成為戰俘。司馬懿隻能帶領殘存的兵馬,狼狽不堪地撤離戰場。
隔日,陽光灑在了血染的疆場上,湖縣之戰的結果迅速被傳回蜀軍主營。
“報!丞相,湖縣大捷,我軍斬殺魏軍三萬有餘,降者無數。”
諸葛亮坐在帳中,聽到戰報,輕撫羽扇,麵露微笑。他知道,從此魏國在西線的力量將被大大削弱,蜀漢的江山更加穩固。而司馬懿,這位曾經傲視群雄的智者,其名號上的榮光也必將因這幾番失利而黯淡許多。
隻是還未等到諸葛亮高興多久,便有從成都來的天使到來。
“丞相,陛下有旨,急召丞相回宮。”待天使宣讀完旨意,諸葛亮有些懵。
劉禪他是知道的,雖然憨憨的,但不至於給他拖後腿,這時急招他回成都,卻不知道所為何事?莫不是成都出了大變故?
喜歡孟獲,身為南蠻為大漢續命五百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孟獲,身為南蠻為大漢續命五百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