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行三國!
長安,趙直押著第二批十輛大車來到城門口。
守門的士卒攔下大車想要例行檢查,卻被押車的一個民夫沒好臉色的一把推開。
士兵大怒,舉起手中的長戈喝罵道“反了天了,賤奴,居然敢推我?”
其他士兵見同伴起了爭執,紛紛圍上來出聲恫嚇,民夫重新係好綁貨的麻繩,猛地轉過身來瞪了士兵一眼,他生得高大,足足高出周圍眾人一頭多,嚇得士兵們不由自主退開幾步,然後才意識到自己手中拿著兵器,又齊聲叫罵開來,但已經不敢逼得太近。
趙直正在旁邊不遠和看守城門的魏軍屯長交涉,聽見大車處喧鬨,連忙趕過來分開眾人,嗬斥那高大民夫道“鄂煥,你忘了出發前家主怎麼吩咐你的嗎?”
鄂煥聞言嘴裡默默嘟囔了幾句,埋下頭轉身走去車後。
士兵們見趙直服軟,更加得理不饒人,做出一副要去追鄂煥的架勢。
幸好魏軍屯長也走了過來,一鞭子抽在帶頭的士兵身上罵道“不長眼的狗東西,沒見著車上插的是安西將軍家的旗幟嗎?”
“無妨無妨”,趙直笑著對屯長說,“安西將軍交待過的,該檢查就檢查,免得彆人說他閒話”。
屯長陪笑道“先生哪裡話,整個關中誰敢說安西將軍的閒話,不要命了麼,下麵的人不認識先生,還請彆見怪”。
“不怪不怪,以後少不得跟大夥兒打交道嘞”,趙直拿出一袋錢悄悄塞到屯長手中,“大夥兒辛苦,小小意思請大家喝壺酒,以後多照應”。
屯長把錢袋揣好,大聲招呼士兵們放行。
趙直押著車進了城門,七拐八彎進了夏侯楙撥給自己的大宅。
關上宅門後,兩名民夫立即把守住,趙直徑直走進正廳,沒好氣地埋怨“你就不能收收脾氣,不是跟你說了彆和人起衝突嗎,萬一暴露身份,大家都得死在這裡”。
鄂煥憨笑道“我按先生的吩咐,一個字也沒說,我就是……就是瞪了那廝一眼而已”。
趙直不理鄂煥,沒好氣的安排道“大夥兒這幾天分散出去,暗地裡熟悉一下城裡的道路和魏軍部署,沒事的時候都呆在家裡不準隨意外出,明白嗎?”
“喏”,眾人抱拳應承。
趙直隨後前往安西將軍府,向夏侯楙交割了貨物清單,夏侯楙看後非常高興“好好好,你不知道,洛陽那些上次沒買到貨的人天天煩我,就連宮裡的貴人們也托人來央我買糖,你這批貨總算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了”。
夏侯楙掏出一封文書遞給趙直“這是五百匹馬的批文,待會兒我安排人領你去拿”。
趙直小心問到“將軍,一次調這麼多馬出來,不會被人告發吧?”
趙直是真心為夏侯楙擔心,在趙驥發動奇襲前,他可不希望夏侯楙被罷免,曹魏在關中約有兩萬駐軍,按照魏軍八步二騎的配置比例,該有四、五千匹馬,一次調撥五百匹難保不會引人注意。
“哪個吃了豹子膽的敢告我,我可是陛下的姑父”,夏侯楙不以為意,得意說到,“實話告訴你吧,這些軍馬都是我用輜重營的駑馬偷換出來的,一應手續都沒問題,反正軍中的馬就是這個模樣,了不起就是管馬的人沒養好,誰能硬說是調換過的”。
“將軍好手段”,趙直又說到,“我這次還想再買一批奴仆回去,蜀漢那邊管得嚴,嚴禁買賣良人,好一點的奴仆貴得很”。
“你自去買便是,我已經把府裡的旗子給了你,誰敢攔你就告訴我”。
趙直恭恭敬敬地又陪著說了幾句話才離開,然後來到城外的魏軍大營。
不多時,一個身形富態的年輕人走出來,大模大樣地問“錢可準備好了?”
“已經差人送到子臧將軍的宅裡了”,趙直躬身遞上一封信,“這是夫人的收訖”。
年輕人叫夏侯子臧,是夏侯楙的弟弟,他之前私下找到趙直想在販糖的生意裡插一手,夏侯楙本就和這個弟弟感情不睦,又貪心舍不得分出利潤,霸著生意不肯鬆手。
趙直怕夏侯子臧惹不起夏侯楙就給自己下暗絆,便提出從他手裡收購馬奴的建議。
“諒你也不敢欺我”,夏侯子臧轉身揮揮手,一隊士卒就押著一大群用繩子綁住雙手的人,趕牲口般轟出門外。
夏侯子臧指著說到“髡(kun,一聲)了頭發的是北麵擄來的匈奴,留發的是邊地的漢民,全是年輕的壯勞力,都能騎馬養馬”。
“不知可否把這些人的家眷一起賣給我?”趙直靠近夏侯子臧低聲說,“我可以幫將軍……”
夏侯子臧聽完麵露喜色“白色的紙?什麼價錢?”
趙直笑道“將軍還信不過我?保管大有賺頭”。
成都,尚書台,趙驥正在和馬良交談。
馬良和藹問到“不舍許久不來看我,今日如何得閒?”
趙驥不好意思推脫說“軍務繁忙,我又沒有兄長的才乾,好不容易找到個能分擔的人,偏偏又被兄長搶到尚書台來了,不然兄長把陳奉宗還給我,我保證天天來看望你”。
“陳奉宗確實有大才,尚書台這麼多人裡麵,就他總能明白我的想法,還能幫我查漏補缺,說實話,我現在可舍不得把他還給你”。
“今日來找兄長,其實是另有要事”,趙驥轉入正題,“我對北伐略有所思,想請兄長幫忙參詳參詳”。
“那我敬聽不舍高論”,馬良對趙驥用兵的本事是信服的,他之前參加了丞相府內部對夷陵之戰的複盤,整個戰役過程一如趙驥所料,馬良事後歎服不已,就連諸葛亮都深悔沒有儘用趙驥之謀。
馬良以為趙驥是有先知之名,他哪知道其實夷陵之戰對趙驥來說是開卷考試,甚至可以說是拿著答案在做題。
趙驥跟馬良說了諸葛亮率領主力出祁山,自己帶偏師走褒斜道吸引魏軍關中主力的想法。
馬良聽後肯定道“不舍此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