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行三國!
州泰不敢與魏延交戰,當即引兵徐徐退往函穀道,如果等城內的柳隱部做好了出擊準備的話,那自己多半想走也走不了。
從城內出擊城外的敵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需要先在城內整點一次兵馬,然後通過城門開出城外再整點一次兵馬,全過程需要花費非常長的時間,根據史料記載,北宋軍隊在西夏作戰時,曾經光是把軍隊開出營寨外就花了大半天的時間。
豫東戰役,粟大將見縫插針圍殲區壽年軍團的判斷依據之一就是,邱清泉部一旦進入開封城內,不花個幾天時間根本不可能組織得起隊伍來。
所以城內的守軍攻擊圍城的敵軍時,通常都是以小股精銳偷襲為主,作戰的主要目的是打擊敵軍士氣,逼迫敵軍後撤一段距離,像霍峻那樣直接以數百人出城陣斬對方主將,擊敗數萬敵軍的戰例屈指可數。
見州泰撤退,遠來奔襲的魏延沒有趁機追擊,畢竟他的手下也隻有五千疲兵,而且自己還不是很清楚州泰身後有無接應。
小勝一場後,魏延彙合了後續趕來的王平、孟琰、關興等諸部兵馬,隨即以函穀新城為據點,朝著據守函穀的魏軍發起進攻。
州泰一麵依托地勢堅守,一麵派人飛馬急報司馬懿。
此時的司馬懿剛剛領兵進入鄴城地界,他沒有急於向北進軍,而是派出探馬“務必給我查清毋丘儉部目前所處的位置和漢軍的分布位置”。
司馬懿是個應對環境變化能力極強的人,在原本的時空中,剛出道領兵的司馬懿用兵可謂是“侵掠如火”的風格,這從他長途奔襲孟達一戰就可以看出。
但在接手雍涼防務以後的第一戰,司馬懿就被諸葛亮打出了心理陰影,甚至在木門道折損了張合這員大將。
令人不得不佩服的是,司馬懿沒有陷入自己以往的成功經驗中不願自拔,而是迅速根據客觀環境調整了自己的主觀情緒,變成了寧願接受女裝羞辱也堅決不出戰的“畏蜀如虎”罵名。
直到諸葛亮去世後,在麵對割據遼東的公孫淵時,司馬懿才再次爆發出自己骨子裡的凶悍風格。
在眼下的時空中,司馬懿同樣在根據對手的不同作出應變,他搜集了大量趙驥的戰例,最後總結出了“避實擊虛”四個字。
武陵之戰如此,奇襲子午穀如此,偷襲河東亦如此。
司馬懿認為,要對付趙驥,最重要的是要判斷準確他的真實作戰意圖,要捕捉到他真正的目標在哪裡。
所以,他留駐在了鄴城這麼一座遠離戰場的堅城附近不肯輕易進軍,還派出了大量探馬進行戰場偵查。
很快,探馬就傳回了消息,毋丘儉按照作戰計劃一路退到了易縣,但漢軍並沒有深入追擊,而是貼著並州與冀州的交界處行軍,南移到了巨鹿郡,正好卡在了司馬懿與毋丘儉兩部魏軍的中間,使得曹魏的兩大軍團無法合兵一處。
司馬懿盯著地圖看了半天,然後問司馬師“漢軍主將是誰?”
“從旗號來看,是偽蜀的鎮北將軍廖化”。
“不會的”,司馬懿搖搖頭,“蜀人目前兵多將廣,趙驥不可能把真正的主力交給廖化這麼一個既非親信又非善戰的廖化手中,對麵主將必是趙驥無疑”。
司馬懿死死盯著案頭的地圖一動不動,半晌後才歎道“趙驥挑的這個戰場讓我很難受呀”。
“如今我與毋丘仲恭之間相距千裡,南北難以呼應,很難進行有效的協同作戰,而且我軍與趙驥之間隔著一條漳水,在不知道毋丘仲恭是否敢出城野戰的情況下,我軍進則須要獨力與敵軍背水一戰,退則要坐視河北淪陷半壁”。
司馬懿回望司馬師“你說,我軍該當如何行止為妥?”
司馬師皺著眉頭想了半天“不如……不如派出信使與毋丘仲恭約期夾攻漢軍可好?”
“不行,我們的位置與易縣相距太遠了,毋丘仲恭一旦出城,趙驥很可能留下部分兵力憑借漳水阻擊我軍,隻需能拖上一段時間,就能為他贏得調頭殲滅毋丘仲恭部於半途野地的時間”。
“毋丘仲恭部萬一被殲,甚至隻需遭受重創,怕是黃河以北就不複國家之有矣”。
在占據天下之半後,趙驥靠著紙、糖、鹽、油等特產不斷掏空著魏、吳兩國的財富,靠著巨額的貿易順差,趙驥供養起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不僅裝備、補給等方麵全麵優於魏軍,甚至在軍力上也超出了魏軍的規模。
反觀曹魏方麵,不僅崇尚風流的名士們每年都花費巨資購買蜀漢的特產用於自己的奢侈生活,就連該為天下之表的天子曹叡也一改查處“浮華案”時的做派,變得窮奢極欲起來。
此消彼長下,天下已呈現出漢強魏弱的局麵,司馬懿、毋丘儉兩大野戰軍團無論哪一支如果被殲或遭遇重創的話,曹魏政權根本無力在短時間內再拉起一支足以匹敵漢軍的大軍團來。
此戰,堪稱兩國決戰。
念及這些,一抹冷汗從司馬懿的額頭滑下。
思慮再三後,司馬懿揮兵進入陽平郡,隔著漳水紮下大營,他必須要先把趙驥部牽製在巨鹿郡,然後寄希望於毋丘儉部或者其他什麼地方能引發戰場情勢出現有利於己方的變化。
因為司馬懿知道,東吳已經暗中與曹魏聯手了。
自從意識到曹魏的國力在不斷被趙驥掏空後,司馬懿就開始打起了從戰略上扭轉被動的主意。
除了冀州,蜀漢已經拿下了漢吳盟約中的大部分地盤,如果算上盟約外的南鄉、襄陽二郡,蜀漢已經幾乎完成了當初與東吳平分天下的約定。
漢吳二弱聯手對抗一強的戰略基礎已經不複存在了。
而且,以孫權的性格,他也沒可能容得下他一貫瞧不上眼的蜀漢政權從老三的位置爬到老大的位置上,畢竟那樣的話,他就該是三國中最弱的一個了。
就像當初聯手對付不可一世的關羽一樣,東吳再次成為了攪動漢魏爭奪天下的那枚不可忽視的關鍵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