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鬼混,我們是諍友良友益友。”孫朝陽哇哇地叫。
史鐵森還是不吱聲,麵色憤憤然。
孫朝陽話多,陳西米也是個熱情開朗的,兩人一張嘴,就嘰嘰喳喳個不停,彷佛多年的老友一樣。
孫三石同誌隨口問:“西米,剛進《當代》工作壓力大不大?”
他不問還好,一問陳西米頓時麵露憂色,搖頭:“有點壓力,主要是沒作者。”
八十年代純文學刊物有四大花旦和四小花旦的說法。四小花旦是《人民文學》《青年作家》《萌芽》《上海文學》,隻刊載短篇小說;至於四大花旦,則是《收獲》《十月》《當代》和《花城》,以發表中篇小說為主。
特彆是四大花旦,因為體量大,影響力大,堪稱漢語言原創文學藝術的殿堂,能夠在上麵刊登自己的作品,對一個作家是一種榮耀。
像這種國家級的大刊物,社裡的編輯誰不是從業多年,手中掌握著大量的作者資源。有的老編輯,手中捏著幾十個作家名單,不少還是得過全國大獎,或者寫出暢銷書的。
作家和編輯長期合作,彼此都建立起了私人感情。特彆是作家們,不少人都很敏感,輕易不肯換編輯的。
而老編輯也不會把自己手頭的作家資源輕易交出去,有的人甚至退休多年了,依靠作家資源返聘回原單位,繼續發揮餘熱。
像陳西米這種新編輯,手頭沒有作家資源,隻能從投稿裡一點一點篩選,一點一點建立起自己的作家資源庫。隻是,這個資源庫真要完善,也不知道要花多長時間。
新人,無論在任何行業都特彆難。
孫朝陽安慰道:“西米你也彆著急,慢慢來,總會好的。”
陳西米一笑:“朝陽,我聽鐵森說你正在寫一部長篇,要不給我吧,預定了。”
孫朝陽計劃創作的長篇小說《暗算》本打算寫完後投去《收獲》。一則,收獲社那邊有巴金在,自己又是他的小老鄉。再則,後世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那他媽可是《收獲》啊!”
他有點猶豫:“這個……我覺得不太好。”算是拒絕。
陳西米神色很失望。
忽然,病榻上的史鐵森終於開口了:“西米你彆理他。你們這次合作,我同意了。”
孫朝陽:“鐵森,我……”
史鐵森不搭理他,對陳西米道:“西米同誌,孫朝陽的新書《暗算》的大綱我看過,題材很新,以他的創作能力,肯定能過二審和終審。一個月,一個月時間就能交稿。”
“真的嗎?”陳西米驚喜:“要了,要了,要了。”
喜歡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