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情,何情!”陶愛國一行人中的三紅同時尖叫,驚得看門大爺急忙拿起一根竹竿把這群不正經人士攔在一邊。
何情聽到喊聲,吃驚地瞪大卡姿蘭眼睛。
眾人隻感覺腦子裡全是鳥兒的鳴叫,眼前全是春暖花開,全是夏季鮮花繽紛。三紅更激動:“何情,我喜歡你!”
他們欲要再朝前追,無奈被大爺的竹竿死死攔住。
陶愛國等人惱了,紛紛破口大罵:“讓開,讓開!”
“老頭,今天如果不讓開,專政了你!”
“打你丫挺的。”
門房老頭也是不懼,神色甚至帶著不屑:“打我,來呀!小子,告訴你,咱當年也是扛槍打過小鬼子的,收拾你們幾個小混蛋就不算個事兒。”
兩句話不對,大家開始推搡。音樂公司裡又衝出幾個工作人員,加入進來,一時間,場麵亂得不能再亂。
何情什麼時候見過這種情形,新中國也沒有明星一說,但大家都是文藝工作者,和普通勞動人民沒什麼區彆。舊時代戲曲界的票友什麼的,一直都是國家口誅筆伐的對象。
改革開放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學習西方先進的經營理念,開始大力宣傳影視歌明星。也出現了一大批諸如《大眾電影》《電影畫報》那樣的雜誌,連篇累牘對她們和他們進行報道。西方的文化產業核心一點就是明星製。於是明星這種新鮮產物就這麼不為人知地出現了,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明星們的忠實粉絲。
陶愛國他們正是第一代追星族,也許是剛過去的特殊年代過得太壓抑,如今一旦迷上某明星,就分外瘋狂。
“發什麼呆啊,快走!”何媽媽陳忂見事不妙,急忙扯下圍巾把女兒的臉遮住,擁著她就跑。
陶愛國他們見何情跑,也追,無奈被眾工作人員擋住,隻能眼睜睜目送何情一行人上了公共汽車絕塵而去。
大家好冒火,又折騰了一氣,才灰溜溜地癱坐在馬路牙子,議論起來。
有人道:“真美啊,跟仙女一樣。”
“嘿,何情好高,起碼一七二。”
“不止,我估計七四。”
忽然有人叫:“小兵呢,小兵呢?”
陶愛國一看,李小兵不見了,抓了抓頭:“這個李小兵,跑哪裡去了呢?”
李小兵去哪裡了呢,他趁人不備跟著何情母女溜上了公交車,竟藏在她們身後偷聽起前麵的談話。
陳忂顯得很不高興的樣子:“情情,剛才怎麼回事,今天。《歌曲》雜誌社的攝影師和記者給你做個專訪。你彆看這本雜誌今年才創刊,影響力卻大,上個月的創刊號賣出去三十萬本。為了今天,我又是請客吃飯,又是好話說儘。連萊斯莉那個不男不女的我都賠儘笑臉,通過他的關係,好不容易聯係上了雜誌社的人,還送了茶水,最後你呢?”
何情神色有點憔悴:“我怎麼了,我沒什麼呀?”
陳忂:“你看看你,你妝都不畫,一臉色死氣沉沉,跟彆人借你穀子還你糠一樣。人家攝影師叫你拍照,你怎麼都不配合,讓笑,頂著一張苦瓜臉。專訪的時候,問一句應一句,完全沒有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