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強力推薦_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73章 強力推薦(1 / 1)

編輯:“老劉,你還是看看吧,百密一疏,下麵的眼睛雖然多,但是人就會犯錯,難保沒有看漏的地方。”

劉新武心中雖然不太願意看稿,但還是裝出個樣兒拿起稿子翻起來。

其實,這期稿子還真沒有什麼毛病,大多是名家新作,國字頭雜誌嘛,能夠上刊物的,誰不是大碗,質量杠杠的。

先是文藝評論部分,隻有一篇文章,討論了當今的詩歌流派,這個沒問題。

然後是詩歌,有一個組詩,寫的是農村生活,用豌豆花來比喻少女,挺新鮮的。還有幾首短詩,都是現實主義題材,走的是傳統路線,《人民文學》原則是不發表現代派詩歌的。

然後是短篇小說部分,這是雜誌的工作重點。作家的名字都眼熟,都是活躍在當今文壇的新銳。

劉新武一邊看,一邊笑著和那位編輯說道:“又是徐曉斌和謝有鄞。這兩人最近好勤奮,隨便翻開一本新出的雜誌,都有他們的名字。對了,是約稿嗎?”

編輯:“是,去年就開始約了,催了好多回,到今天才拿到稿子。”

劉新武笑道:“浙江最有潛力最有影響力的青年作家的新作被你們搶來,那邊的老朋友們還不得跟你們毛起?”

毛起在四川土話就是發火的意思。

實際上,在八十年代的文壇上,浙江作家群影響力不是太大。那邊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春風一吹,遍地小作坊小工廠,有誌青年都奔錢途去了,搞文學實在太清貧,沒什麼吸引力。

這十多年以來,也就出了個寫富春江打漁佬的短篇小說《最後一個漁佬兒》的李杭育,眼見著人才就要斷檔。還好,最近兩年有徐曉斌和謝有鄞兩位新銳爆發。這二人創作力驚人,一年要發十幾個短篇,還都很好看。風格也以描述世俗人情為主,很對劉新武的口味。隻不過,和老劉的宏大敘事不同,這二人的作品都是截取時代的一個截麵,寫一個小故事,如此也顯得格外清新流暢,故事情也強。

其中,劉新武最喜歡謝有鄞,據說,此君老家是鄞州。鄞州現在改了名吧,他也不記得改成什麼了。

編輯聽到劉新武說這話,正色道:“《人民文學》是短篇小說的最高殿堂,這兩位作家能夠在我們這裡發表作品,說明他們的小說質量是第一流的。恕我直言,浙江那邊的雜誌辦得不好,留不住作家,是他們的責任。”

劉新武:“話不能這麼說,最近浙江的雜誌也推出了不少新作家,拿出了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咱們要客觀。”

浙江的作家群雖然有斷代的危機,但那邊的文學雜誌卻辦得不錯。其中最有名的是《東海》和《江南》兩種。

特彆是《東海》,自創刊以來,挖掘過不少名家名作。沒錯,這書就是以培養新人,並且成材率極高,徐曉斌和謝有鄞就是從那裡走出來的。對了,老作家葉文玲的處女作也是在《東海》發表的。

如今,《東海》又在重點培養一批青年作家,比如小有名氣蘇童、餘華,這些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專屬的風格。

雖然說浙江文壇最近有點沉寂,但劉新武認為未來還是可期的。

編輯點頭:“是,老劉你說得對,是我狹隘了。”

劉新武一邊看著稿子,一邊和編輯閒聊:“八月底,國內各大文學雜誌的九月號都已經發行,咱們已經拖延了,很慚愧。對了,這個月又出了什麼好作品嗎,推薦一下。”

說完話,他補充一句:“詩歌就彆推薦了,我能力不足水平有限,看不懂現代派詩歌。”

“誰又看得懂現代派詩歌呢,舒婷他們那一批的朦朧詩挺美的,還能看懂,現在的詩歌,已經走火入魔,真的是打腦殼。”編輯笑了起來,笑完,道:“這一期國內最好的文學作品,是孫三石那邊發表的係列散文《思維的樂趣》。”

劉新武精神一振:“孫三石又有新作,還是散文。這個孫三石,就喜歡搞散文係列,什麼毛病?”

孫三石的《文化苦旅》在當初發表的時候,就是以係列的方式在《中國散文》上連載。散文也連載,可謂是開了國內的先河。還彆說,這個係列真的好棒,簡直就是一種文化現象。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文學界也受了很大影響,全盤西化。但孫朝陽卻反其道而行之,從《棋王》開始尋根,並在《文化苦旅》散文係列中大力弘揚傳統文化,效果也非常好。

也因為《文化苦旅》的連載,孫三石一舉把《中國散文》雜誌乾到月銷售二十萬冊,把這本二流雜誌乾成了散文圈的旗幟。

如今,在散文家的心目中,天津的《散文》是東邪,孫三石主持的《中國散文》就是西毒。雜誌發表的散文經常有奇怪的內容,有美食,有旅遊,有小清新心靈雞湯,有吸引軍迷的槍械知識。上個月還搞了個收藏的專場,講了很多收藏界的趣事。

這孫三石腦殼裡的鬼點子層出不窮,邪得很。

說回寫作這事,孫朝陽雖然才氣過人,創作靈感就沒有枯竭的時候。但這一年來,卻不怎麼寫東西,實在太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新武對此事很腹誹的,他卻不知道,孫朝陽在東京的時候,寫了一本輕小說,日常也要寫《灌籃高手》的細綱,那才是下金蛋的鳳凰,文學創作收入太低,他才沒有興趣呢。

編輯笑道:“老劉,誰說是孫三石寫的。”

劉新武意外:“不是他的作品嗎?”

編輯搖頭:“不是,作家筆名王驍波。”

劉新武:“王驍波,沒聽說過,文章很好嗎?”

編輯:“這個散文係列寫得……”他頓了頓,道:“那散文怎麼說呢,很奇特,和現在的主流寫法不太一樣。”

劉新武:“孫三石的《中國散文》上刊載的文章,從來都是讓人耳目一新的,也不奇怪。”

編輯:“實在太有趣了,整個編輯部的編輯們幾乎是笑著把這期的《中國散文》看完的,我們組的小廖你曉得吧,一邊笑一邊拍大腿,把自己的大腿都拍青了。老劉,我無法形容《思維的樂趣》,這樣,我去把雜誌找來,你讀一讀就知道了。”

做為國家級文學刊物的編輯,每天要看無數的稿子,其中不乏第一流的作家。大家的眼界都是極高的,也已經審美疲勞了。任你多好的文章,不合眼緣,該斃還得斃。

《思維的樂趣》能夠讓編輯這麼強力推薦,肯定有獨特的東西,劉新武來了興趣:“麻煩你找本過來,讓我看看究竟是何方神聖。”

編輯:“老劉,你不會失望的,這是閱讀的樂趣,也是思維的樂趣,名如其書。”

喜歡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請大家收藏:()1981,文豪從返城知青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蒙冤入獄後,我懲惡徒兌萬物! 七零嬌小姐隨軍,驚豔家屬院 棲賢大陸 蛻凡記 未婚妻把我當狗,卻不知我是魔帝傳人 修仙界路人女主 形形色色 煉獄之刃 小霸王孫策 惡女穿炮灰,在狗血文帶飛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