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智能助手提醒您。道衍,本名姚廣孝,出生於1335年長洲縣(今江蘇蘇州市),字斯道。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
洪武十三年,經僧錄司右覺義來複、右善世宗泐推薦,入天界寺,謀一僧職。
此刻為洪武十三年末,想必這道衍已經進入天界寺中。”
朱雄英並沒有注意到係統助手提供的信息,他此時對姚廣孝充滿著不信任,對他此刻的行為也充滿著狐疑。
朱雄英驅馬來到前鋒身後,對著道衍詢問道“你就是姚廣孝?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裡?又怎麼證明你是來救我的?”
對於朱雄英知道自己的俗家本名,道衍心中雖然有些疑惑,但表麵還是一臉平靜。緩緩開口解釋道“貧僧俗家本名正是姚廣孝,貧僧師從席先生,精通儒、佛、道三家,對於推算之術自然知曉,對於皇長孫之安危,貧僧怎不知呢?”
“叮,智能助手提醒您。道衍口中所說席先生,本名為席應珍,號子陽子,出生於1301年常熟雙鳳沙頭(今太倉),字心齋。
與姚廣孝為忘形友,彙通儒、釋,尤邃於《易》,旁通陰陽術數、兵略、占候諸學。書善小楷,通經史,工詩文。著有……”
此刻的朱雄英也注意到腦海裡智能助手的提醒,連忙叫停。好家夥,這智能助手什麼時候有這逆天的功能了,可以把人的資料乃至人脈說出來。也不怕彆人會說自己在水字數。
朱雄英選擇暫時把這個疑問留下來,等日後再詢問。遂接著向姚廣孝詢問道“你這樣說,我倒是可以理解,畢竟我也是師從張三豐道長,對於陰陽術數也略有研究。
然,你還沒告訴我,你怎麼證明你是來救我的?”
對於朱雄英的疑問,道衍心中早有準備,幸好自己推算皇長孫有難的時候,也算出了解救之法,也幸好有那幾個報信的人有信物作證。
心中思量之後,道衍翻身下馬,將手中之信物遞給了前鋒人員。一前鋒人員立馬將信物拿給朱雄英,望著手中儀鸞司腰牌,陷入了沉思。
自己到底該相信不相信這道衍和尚?畢竟前車之鑒曆曆在目,曆史上的他可是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自己都懷疑自己的皇祖母、自己、便宜老爹、二叔、三叔都是這廝給害的。
不行,這廝曾經做過的事情太過於讓人懷疑了,自己還不能相信他。故而,朱雄英手中掂量掂量一下腰牌,嗬斥道“一道腰牌尚不能解我心中疑惑,若不是你與這賊人勾結又殺害送信之人不成?不然這腰牌怎能如此輕易給人!”
道衍聞言,心中一沉,這皇長孫殿下莫不是對自己有所成見不成?怎麼就不相信自己呢?殊不知這天下大勢,已成定局,所謂有英選英,無英選棣。
但天數已變,眼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大明嫡長孫,勢必是大明王朝的皇帝。自己又不傻,看得出來眼前這位皇長孫,野心大著呢。
就在道衍苦於無應對之詞,心中無比疑惑的時候,朱雄英接著開口說道“怎麼,高僧這就無言以對了?”
道衍聞言心中一愣,看來眼前的大明皇長孫一定是知道有英選英,無英選棣,而他可能推算出來自己有可能在輔佐燕王朱棣。但,但這皇長孫錯怪自己了啊!
雖說一人攪亂天下風雲,屬實意氣風發,但天數已定,燕王朱棣並無太多帝王氣數,自己怎麼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呢?自己腦袋不要了才這麼做。
見自己不得不說之後,道衍隻能如此說道“皇長孫殿下精通陰陽術數,想必對貧僧已然了解。也罷,既然皇長孫殿下不相信貧僧,大可將貧僧綁了,並去常州府於儀鸞司人馬對質。”
說完,道衍做出待綁的姿勢,朱雄英也立馬眼神示意,已自然會有手下的人拿著馬鞭束縛道衍。
……
兩個時辰之後,朱雄英帶著常州府一駐軍偏師前來救援,在經過幾刻鐘的奮力廝殺和長達兩個時辰追殺,終於將這百十號人馬擊殺完成,一個不留。
“阿彌陀佛,皇長孫殿下,容貧僧超度我大明之將士吧?”道衍對著一旁靜靜不語的朱雄英開口說道。
朱雄英點了點頭說道“那麼就有勞大師為他們超度了。”說完,朱雄英對於一旁的蔣瓛吩咐道“將這裡發生的事情向我皇爺爺彙報,該發的撫恤就發。然後將敵軍屍體都就地掩埋或者焚燒了吧。”
蔣瓛聞言,遵命而去,在向常州府駐軍吩咐一聲之後,蔣瓛來到朱雄英麵前說道“稟皇長孫殿下,戰報出來了。
此戰,我儀鸞司人馬陣亡七十三人,傷二十七人,儀鸞司百戶張懷素戰亡。
常州府駐軍這邊,陣亡十人,傷二十三人,另四百六十七人無礙。”
朱雄英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還好,此戰雖傷亡慘重,儀鸞司人馬十不存一,但這活下來的人馬,將會是自己以後對付倭寇最得力的助手。
當然了,這也不能怪他們,儀鸞司隻是身穿普通服飾,不像敵軍身穿皮甲乃至鎧甲,這傷亡自然說得過去。但這駐軍,卻有些說不過去了,同樣是身穿護甲,這傷亡竟然還有三十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