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濕冷的夾子山腳下,秦小妹對於冬天的到來十分用心準備。
今年冬天有多冷上輩子她就領教過了,給她留了一輩子後遺症呐。
柴房裡的柴火她有空就去山上拾撿補充,兩個大糧筐也已經做好了防潮措施,隻要出太陽,秦小妹就會把儲存的乾山貨拿出去晾曬,保持乾燥。
小李幫忙挖好的地窖裡,存著周圍好心鄰居們給她送來的大白菜和大白蘿卜,柴房裡的大泡菜缸裡泡著辣椒、酸菜和紅蘿卜,廚房裡還醃了小鹹菜。
屋旁的自留地裡種的冬菜有茄子、辣椒、南瓜、白菜,旁邊的小雞舍裡還有一隻天天下蛋的小母雞。
自己的小家越來越像樣,日子也被她越過越紅火。
自從重生歸來後用計逃離了老秦家,秦小妹幾乎每天都帶著滿足入睡,一夜好眠,又在希望中開始新的一天。
今天是請人上門乾活的日子,雖然隻有王鐵匠和大寶二人,可天還沒亮秦小妹就從床上爬了起來。
小屋裡沒有火牆火炕,淩晨返潮實在太冷,被窩裡的手腳怎麼也捂不熱,還不如早點起床燒一盆碳火,正好發麵做飯加取暖了。
“晚上實在太冷了,等忙完這兩天我上地裡要點兒乾稻草,給你也盤個小窩。”雞舍裡的小母雞又下了一個雞蛋,秦小妹決定好好養著它。
為了存雞蛋,她還特意編了一個有底座的橢圓形帶蓋兒竹筐,放在架子上不怕潮也不怕老鼠。
現在她單過日子了,人情往來都得靠自己經營,存上些雞蛋也是備著萬一誰家生孩子坐月子來請她,去看望正好能帶著。
大家都窮的年代,人情卻不窮。
大家都富的歲月,人情淡如水。
經曆過一遭人情冷暖,活生生剮了一層皮,秦小妹才看明白,什麼親人、愛人?看中的都是她帶來的那點兒價值罷了,一旦沒有價值,對她還不如個陌生人好。
說到底,人還是要自私利己些才能過的舒坦。
秉承著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不害人也不怕事的立場,不占便宜不吃虧,遇事兒不鑽牛角尖,身上毛病都能少些。
以前乾環衛工時,她常和工友一起刷短視頻,裡頭有個時髦的新詞叫擺爛,可能用來形容現在允許一切事情發生,清醒透徹的她正合適吧。
把雞蛋撿進筐裡放好,麵也發的差不多了,雖然上次說過要請知青點的女知青們吃飯,可昨天秦小妹去請她們,卻一個人也不肯來。
知道她們是好心,怕自己破費麻煩,秦小妹便打算包餃子蒸了給她們送去。
那都是些年輕的女孩子,在鄉下又沒有家人幫襯,大多數人估計都有半年沒吃過葷腥了。
天冷了肚裡沒食是最難熬的,上輩子的秦小妹沒少吃這苦,所以尤其心疼她們。
雖然條件有限,她自己也不是天天有肉吃,可這回好不容易割了好肉,秦小妹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和這群姐妹們一道分享。
洗乾淨的豬五花被她分成三份,一份用粗鹽、花椒醃了掛在通風處留著給小李吃。
一份小些的留著中午燉酸菜招待王鐵匠父子,剩下的秦小妹全剁了準備包餃子。
她要包的是豬肉、木耳、雞蛋餡兒的大蒸餃,足有半個手掌那麼大,一咬滿口肉汁,調的是鹹鮮口,不蘸料汁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