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闌人靜,王莽獨自佇立在大司馬府的庭院之中,月光如水,灑在他挺拔卻略顯孤寂的身影上。
他仰頭望著那輪高懸的明月,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那個反複驚擾他夢境的理想國度。
在那夢中,街巷井然有序,百姓們無論出身貴賤,皆能同桌而食、相談甚歡,遇到紛爭,公正的律法宛如利劍高懸,精準裁斷,不偏不倚,令作惡者無處遁形,人人心懷善意,互幫互助,親如一家。
每當從這樣的美夢中醒來,王莽都久久不能平靜,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那是對夢中世界的執著追求,他發誓,定要將這理想在大漢的疆土上變為現實。
可當白日來臨,踏入朝堂的那一刻,現實的殘酷卻如冷水兜頭澆下。
他環顧四周,看到的是一張張熟悉又陌生的麵孔,那些王公貴族身著華服,配飾叮當作響,彼此交頭接耳,眼神中儘是算計與貪婪。
新帝劉衎登基不久,本應是萬象更新之時,然而,這朝堂之上的腐臭氣息卻愈發濃烈。
雖說換了皇帝,可劉家的那些舊疾一點未改!
年輕的小皇帝坐在龍椅之上,眼神懵懂,尚不諳世事。
他身邊的侍從、外戚們卻借機上下其手,肆意弄權。
禦膳房呈上來的珍饈美味,遠超宮廷例製,隻為討好那幾個近侍的口腹!
各地進貢的奇珍異寶,源源不斷地流入外戚的府邸,用來裝點他們奢靡的生活。
朝堂議事時,大臣們各為其主,黨同伐異,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能爭得麵紅耳赤,哪管什麼江山社稷、百姓死活。
王莽邁著沉重的步伐回到府邸,坐在書房的案前,雙手抱頭,滿心憂慮。
他深知,此刻的大漢宛如一艘在驚濤駭浪中破損的巨船,船體的架構或許尚可修補,然而人心的腐朽卻似那船底的大洞,正不斷吞噬著它前行的動力,讓它一步步駛向深淵。
腐不在政體,而在人心!
若不先正人心,清除這深入骨髓的腐敗,即便他有經天緯地之才,製定再多良策,大漢也難逃覆滅厄運。
他握緊了拳頭,指節泛白,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不管前路如何荊棘密布,他都要與這人心的黑暗勢力殊死一搏,隻為那大漢江山能重現曙光。
驅腐逐穢,以安大漢
未央宮的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仿若鉛雲壓頂。
王莽身著朝服,身姿挺拔卻難掩眉宇間的憂色,他的目光緩緩掃過一眾臣子,最後落定在龍椅之上那小小的身影——少帝劉衎。
小皇帝稚氣未脫,眼眸裡透著純真,對周圍暗流湧動的權謀爭鬥渾然不知。
王莽憶起近些時日的種種見聞,心中痛意與決絕交織。
長安城裡,本應用於賑濟災民的錢糧,竟被克扣下來,流入那些與皇室沾親帶故的貴族私囊。
他們在府邸中徹夜笙歌,珍饈滿席,綾羅綢緞隨意丟棄,奢靡之風令人咋舌!
街巷之外,百姓卻衣衫襤褸,食不果腹,在饑餓與寒冷中苦苦掙紮。
幼帝身邊的近侍,仗著侍奉天子的便利,與外戚暗中勾結,賣官鬻爵,將朝堂官職視作交易的貨品,使得賢能之士報國無門,奸佞之徒卻充斥朝堂。
眼見大漢根基被這般腐蝕,王莽深知,若再不整治,國將不國,萬千黎庶必深陷水火。
而這一切亂象的源頭,多與這深宮內院、天子親族脫不了乾係。
思量再三,王莽上前一步,對著太皇太後王政君深深一拜,朗聲道:
“太皇太後,如今大漢病癘纏身,民生凋敝,皆因這宮廷內外貪腐成風”
“幼帝尚幼,無力整飭家風,臣懇請將少帝家眷遷出長安城,使其遠離這汙濁之地,修身養性,也讓臣等能毫無顧忌地肅清朝堂,還大漢一片清明,救百姓於困苦。”
王政君目光深沉,凝視王莽片刻,微微點頭默許。
旨意下達,宮闈之內頓時哭聲一片。
少帝的母妃們驚恐萬分,她們從未想過會有如此變故,拽著年幼的皇子皇女,癱倒在地,哀求連連。
王莽見狀,心中雖有不忍,可一想到宮外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想到大漢瀕危的國運,他硬起心腸,指揮衛士們有條不紊地護送家眷們啟程。
馬車轔轔,駛出長安城門。王莽站在城頭,望著那遠去的車隊,暗暗發誓:
定要以這雷霆手段,斬斷貪腐根基,在這亂世之中,為大漢闖出一條重生之路,讓天下百姓重歸安寧,哪怕背負罵名,亦在所不惜。
晨曦初照,未央宮的金磚在微光下閃爍著冷硬的光澤,恰似王莽此刻的決心。
他闊步朝堂,衣袂帶風,心中滿是對大漢官場腐臭之氣的憤懣與扭轉乾坤的壯誌。
多年來,目睹朝堂上下沆瀣一氣,賣官鬻爵、中飽私囊之事屢見不鮮,官員們不以蒼生為念,唯利是圖,致使政令不通,百姓苦不堪言,這一切如芒在背,令他徹夜難眠。
“若要大漢複興,必得以猛藥去屙,將這滋生腐敗之毒瘤連根拔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