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上午,陽光透過精致的窗欞,灑在紫宸殿光潔的金磚地麵上。殿內熏著淡淡的龍涎香,氣氛莊重而寧靜。
老將軍王屹身著朝服,腰板挺得筆直,雖鬢發皆白,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與軍旅的風霜,但每一步依舊邁得沉穩有力。他行至禦階之下,對著端坐於上的女帝和並肩王,抱拳躬身,聲音洪亮依舊:
“老臣王屹,參見陛下,參見王爺。”
“大將軍免禮,平身。賜座。”秦玲的聲音平和,帶著應有的尊重。
內侍立刻搬來錦凳。王屹謝恩後,端正地坐下,目光平視前方,等待著天子的垂詢。他心中或許已有幾分預感,今日召見,絕非尋常。
孔衫坐在一旁,神色溫和地開口,打破了短暫的沉默:“大將軍近日身體可好?府上一切安好?”
“有勞王爺掛心,老臣這把老骨頭還算硬朗,府中一切也都好。”王屹謹慎地回答,心中那絲預感愈發強烈。
寒暄過後,秦玲與孔衫交換了一個眼神。秦玲輕輕吸了一口氣,決定不再迂回,她看著王屹,聲音清晰而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大將軍,你是三朝老臣,為我大秦立下赫赫戰功,朕與王爺對你一向敬重。”
先揚後抑,這是慣例。王屹的心微微沉了下去,麵色卻不變,隻是更加專注地聆聽。
秦玲繼續道:“如今四海雖定,然兵部乃國之重器,關乎社稷安穩,需得與時俱進,煥發新機。朕與王爺思慮再三,覺得兵部…需要一場徹底的革新。”
她頓了頓,目光落在王屹蒼老卻依舊銳利的眼睛上,說出了最終的決定:“革新需得有魄力、有精力之人全力推行。大將軍年事已高,為國操勞一生,朕實在於心不忍。因此,朕與王爺商議,想請大將軍…卸下重擔,榮歸故裡,安享晚年。朝廷定會以最高規格,風風光光送大將軍歸鄉,保大將軍一世榮華尊崇。”
話音落下,紫宸殿內陷入了一片寂靜。
孔衫和秦玲的目光都落在王屹身上,心中實則都有些忐忑不安。他們雖已下定決心,但也深知這位老將軍在軍中的威望和影響力。他若是不願,甚至隻需流露出絲毫不滿,都可能在軍中引起巨大的波瀾,讓他們整頓兵部的計劃平添無數變數。
他們預想了各種反應:憤慨、不解、據理力爭、甚至心灰意冷…
然而,王屹的反應,卻出乎了他們的預料。
老將軍靜靜地坐在那裡,臉上的皺紋仿佛在那一刻變得更加深邃。他並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微微垂下了眼瞼,看著自己布滿老繭、曾緊握兵符令箭的手。
沉默了足足十數息。
就在秦玲和孔衫幾乎要再次開口時,王屹緩緩抬起頭。他的眼神異常平靜,甚至帶著一絲…了然的疲憊和解脫。
他緩緩站起身,再次對著禦座躬身,聲音比之前低沉了些許,卻依舊清晰:
“陛下,王爺…原來如此,老臣…知道了。”
沒有質問,沒有憤怒,沒有不甘。
隻有一句簡單的“我知道了”,仿佛早已料到這一天,又仿佛終於等到了這個期待已久的解脫。
他抬起眼,目光掃過年輕的女帝和深不可測的並肩王,緩緩道:“老臣…確實老了。精力不濟,頭腦也僵化了,占著位置,於國於軍,確已無益。陛下和王爺思慮周全,革新之事,確需年富力強之人。老臣…願遵旨意。”
他竟然…就這麼平靜地接受了!甚至主動將原因歸咎於自身的“老”與“無能”,全了朝廷的顏麵,也全了自己的體麵!
秦玲和孔衫心中那點忐忑瞬間化為一種複雜的情緒,有鬆了口氣,有意外,更有對這位老將最後風骨的些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