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車停在紫意軒門口。
我甩下車錢,幾乎是小跑著衝進了紫意軒。
店裡還是那股熟悉的味道,李八指正坐在八仙桌旁,對著桌上一個鋪著軟布的錦盒,眉頭擰成了疙瘩。
聽見門響,他抬起頭,看見是我,明顯鬆了口氣,又立刻指了指那盒子。
“吳果,你來上手瞧瞧,我這心裡直打鼓。”
我也沒客套,洗了手擦乾,走到桌邊。
錦盒裡,那件永樂青花纏枝蓮紋盤靜靜地躺著。
白釉溫潤,青花發色濃豔深沉,果然如李八指所說,蘇麻離青的特征明顯,鐵鏽斑深入胎骨,暈散自然。
纏枝蓮紋畫工流暢精細,布局疏密得當。
底足削切利落,露胎處泛著自然的火石紅,糯米感十足。
大明永樂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筆力遒勁,符合官窯的規製。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盤子,入手的第一感覺是沉手。
官窯瓷器的壓手感是出了名的。
但我屏住呼吸,集中全部精神去細細體會那份重量。
掂量了幾下,心裡微微一怔。
好像……是輕了那麼一絲?
極其細微,細微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可能隻是心理暗示。
我對著光線仔細看胎壁厚度,均勻,沒問題。
用手指關節輕叩,聲音清越悠長,瓷化程度很好。
用高倍放大鏡觀察釉麵氣泡,青花下沉程度,底足老化痕跡……
一切看起來都無懈可擊。
“怎麼樣?”
李八指皺著眉頭問。
我放下盤子,緩緩搖頭,眉頭也皺了起來。
“李叔,眼學上看,挑不出任何毛病。所有特征都對。至於分量……”
我頓了頓:“您要不說,我可能根本不會在意那一點點細微的差異。但您這麼一提,我再細細一品,好像……是有那麼一點點說不出的輕浮感,但太輕微了,幾乎可以認為是燒造時的個體差異。”
“對吧?!”
李八指一拍大腿:“就是這種感覺!玩意兒太到位了,可就是這手感,差了這一口氣!我心裡這坎兒就過不去呢!我摸了一輩子瓷器,永樂官窯過手也不少,這手感錯不了!這盤子,邪性!”
連我都感覺出來了,那就絕不是空穴來風。
可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做舊手段再高明,胎骨是很難完美複刻的,尤其是這種頂級官窯的致密感。
我盯著那盤子,腦子裡飛速過濾著各種造假的可能性。
胎土配方?燒成溫度?
還是……有什麼我更沒想到的?
“出貨的人什麼來路?”我問。
“生麵孔。”
李八指道:“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穿著普通,說話帶著點外地口音,看著挺老實。說是祖上傳下來的,急著用錢,開價不算離譜,但也絕不便宜。我反複問了幾遍東西來源,他都對答如流,沒什麼破綻。”
“東西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