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之下
在繁華都市的邊緣,有一座被歲月侵蝕得有些破敗的小鎮。鎮上的學校,是鎮裡孩子們唯一的希望所在,可學校的狀況卻不容樂觀。教室的牆壁斑駁陸離,課桌椅也大多搖搖欲墜,仿佛一陣風就能將它們吹散。
林老師就是在這所學校任教的一名語文老師。他三十多歲,麵容清瘦,眼神中卻透著一種堅定與執著。林老師出生在這個小鎮,深知這裡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也明白教育對於改變他們命運的重要性。儘管學校條件艱苦,工資微薄,但他從未有過離開的念頭,一心撲在教學上,用自己的方式照亮孩子們前行的路。
這天,學校裡來了一位新老師——蘇老師。蘇老師年輕漂亮,穿著時尚,與這個樸素的小鎮顯得格格不入。她是從大城市來的,據說是因為厭倦了城市的喧囂,才選擇來到這裡體驗生活。蘇老師被安排和林老師搭檔,一起負責初二年級的語文教學。
起初,蘇老師對這份工作並沒有太上心。她覺得這裡的孩子們基礎差,接受能力也不強,教起來實在費勁。上課的時候,她常常隻是照本宣科,完成教學任務就算完事。而林老師則截然不同,他總是精心備課,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解課文,還會在課堂上穿插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有一次,學校組織了一場作文比賽,主題是“我心中的榜樣”。林老師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告訴他們要寫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蘇老師卻不以為然,覺得這種比賽沒什麼意義,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
在比賽過程中,林老師認真批改每一篇作文,對孩子們的每一個奇思妙想都給予肯定和鼓勵。而蘇老師隻是隨便看了看,就草草打了分數。比賽結果出來後,林老師班級裡有個叫小宇的孩子獲得了一等獎。小宇的作文寫的是林老師,他描述了林老師如何在艱苦的條件下堅守崗位,如何用自己的言行影響他們,讓他們懂得了什麼是責任和擔當。
這篇作文在學校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家紛紛對小宇豎起大拇指,也對林老師更加敬佩。蘇老師看到這一幕,心裡卻有些不是滋味。她覺得小宇不過是在拍林老師的馬屁,作文寫得也沒什麼深度。
一天放學後,蘇老師把小宇叫到了辦公室。她板著臉,對小宇說:“你這次作文能得一等獎,是不是因為刻意討好林老師啊?我告訴你,寫作文要真實,不能為了迎合彆人而編造一些虛假的東西。”小宇聽了,眼眶一下子紅了,他委屈地說:“蘇老師,我沒有討好林老師,我說的都是真的。林老師每天都早早來學校,給我們輔導功課,還會關心我們的生活。上次我生病,他還親自帶我去醫院看病呢。”
蘇老師聽了,還是有些懷疑,她覺得小宇是在狡辯。這時,林老師剛好路過辦公室,聽到了他們的對話。林老師走進來,溫和地對蘇老師說:“蘇老師,小宇說的是真的。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我們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們,讓他們成為有道德、有責任感的人。這並不是什麼刻意討好,而是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做的。”
蘇老師聽了林老師的話,心裡有些觸動,但還是嘴硬地說:“林老師,我知道你工作認真負責,可現在這個社會,光有道德有什麼用?還是得有真本事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林老師笑了笑,說:“蘇老師,道德和本事並不衝突。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堅守自己的原則,這樣他才能走得更遠。而且,我們的教育就是為了培養全麵發展的人才,道德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那以後,蘇老師雖然表麵上還是不太認同林老師的觀點,但心裡卻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她開始留意林老師的一舉一動,發現林老師對每一個孩子都一視同仁,無論成績好壞,都會耐心地教導他們。有一次,班上有個調皮的孩子把教室的玻璃打破了,林老師沒有批評他,而是先關心他有沒有受傷,然後和他一起分析錯誤的原因,讓他明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件事讓蘇老師深受觸動,她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她意識到,自己之前隻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孩子們的品德培養。從那以後,蘇老師也漸漸改變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她開始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一些道德故事,引導他們思考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然而,平靜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學校接到通知,要參加全市的語文教學評比活動。這對於學校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如果能在活動中取得好成績,不僅可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還能為學校爭取到一些教學資源。林老師和蘇老師都被選為參賽代表,他們需要共同準備一堂公開課。
在準備公開課的過程中,兩人產生了分歧。林老師主張以德育為主題,通過課文的講解,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蘇老師則認為應該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為重點,多講解一些考試技巧和答題方法。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氣氛一度變得很緊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他們僵持不下的時候,學校裡發生了一件大事。班上有個叫小美的孩子,家庭條件非常困難,她的父親生病臥床,母親一個人要撐起整個家。最近,小美的母親也因為過度勞累病倒了,小美麵臨著輟學的危險。
林老師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組織同學們為小美捐款。他自己也拿出了自己一個月的工資,還四處奔走,為小美申請助學金。蘇老師看到林老師的舉動,心裡有些感動,但她還是覺得現在最重要的是準備公開課,不應該把精力浪費在這些事情上。
林老師卻對蘇老師說:“蘇老師,教育不僅僅是課堂上的事情。我們作為老師,有責任關心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這和準備公開課並不衝突,反而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意義。”蘇老師聽了,陷入了沉思。
在林老師的帶動下,全校師生都為小美捐款捐物。小美感受到了大家的溫暖,她含著淚對林老師說:“林老師,我一定會好好學習,不辜負大家的期望。”這件事也讓蘇老師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她開始和林老師一起,為小美的事情奔走。
經過這件事,兩人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融洽。他們開始一起探討公開課的內容,將德育和語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公開課上,他們通過生動的講解和互動,讓孩子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這堂公開課得到了評委們的一致好評,學校也在全市的語文教學評比活動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活動結束後,蘇老師對林老師說:“林老師,我以前太狹隘了,隻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卻忽略了教育的本質。是你讓我明白了,道德育人是一件多麼高尚的事情。以後,我會和你一起,用我們的行動去影響更多的孩子。”
林老師欣慰地笑了,他說:“蘇老師,教育是一場漫長的修行,我們隻要堅守自己的初心,用愛和責任去澆灌每一個孩子,就一定能收獲希望。”
從那以後,林老師和蘇老師繼續在這所小鎮學校裡默默耕耘。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道德育人的高尚思想,成為了孩子們心中永遠的燈塔,照亮著他們前行的道路。而他們的故事,也在小鎮上流傳開來,引發了人們對教育本質的思考和討論,讓更多的人明白了,道德育人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教育工作者應該肩負的神聖使命。
道德之光
在繁華都市的邊緣,有一座略顯陳舊卻充滿溫情的小鎮,名叫仁德鎮。這裡的人們世代傳承著一種質樸而高尚的道德觀念,鄰裡之間互幫互助,尊老愛幼蔚然成風。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外界的喧囂與浮躁逐漸滲透進來,一些不良的風氣也開始在小鎮上悄然滋生。
鎮上有一所小學,校長名叫林遠,是一位年過五旬、德高望重的教育者。他一生都秉持著道德育人的理念,堅信隻有用高尚的道德去滋養學生的心靈,才能培養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林校長身材不高,背卻挺得筆直,眼神中總是透著一種堅定和溫和,仿佛能看穿每個孩子內心的想法。
學校裡有個叫小宇的男孩,他聰明伶俐,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性格卻有些自私和傲慢。他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和同學發生爭執,對老師也不夠尊重。林校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深知如果不及時引導小宇,這個原本優秀的孩子可能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一天,學校組織了一場義務勞動,要求每個班級的學生去鎮上的養老院幫忙打掃衛生、陪老人聊天。小宇所在的班級被分配到了養老院最偏遠的一個角落,那裡的環境雜亂,垃圾堆積如山。同學們看到這樣的場景,都紛紛皺起了眉頭,小宇更是直接抱怨起來:“這是什麼破地方,臟死了,我才不想乾呢!”
林校長正好路過,聽到了小宇的話。他緩緩走到小宇麵前,目光溫和而嚴肅地看著他說:“小宇,你知道嗎?我們做這些事情,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更是為了給這些老人帶來溫暖和關懷。他們曾經也為這個社會付出過很多,現在他們年紀大了,需要我們的幫助。而且,幫助彆人是一種美德,它能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充實和快樂。”
小宇聽了林校長的話,心裡雖然有些不情願,但還是跟著同學們一起開始打掃起來。在打掃的過程中,他遇到了一個坐在輪椅上的老人。老人看起來很孤獨,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渴望交流的神情。小宇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上前去和老人聊了起來。
老人給小宇講了很多他年輕時的故事,那些關於奮鬥、關於夢想、關於愛的故事,讓小宇聽得入了迷。他第一次發現,原來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和身邊那些同學,還有這麼多有著不同經曆和故事的人。從那以後,小宇對老人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開始主動幫老人推輪椅、陪老人散步,還用自己的零花錢給老人買了一些小禮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次義務勞動之後,小宇的性格似乎有了一些改變,但他的自私和傲慢並沒有完全消失。有一次,學校舉行了一場數學競賽,小宇為了能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偷偷把競爭對手的複習資料藏了起來。當競爭對手發現資料不見而焦急萬分時,小宇卻在一旁暗自得意。
然而,他的這一行為並沒有逃過林校長的眼睛。林校長把小宇叫到了辦公室,他沒有嚴厲地批評小宇,而是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年輕人,他非常聰明,但卻很自私。有一次,他在一場重要的考試中作弊,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他卻失去了同學們的信任和尊重。後來,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開始努力改正,用自己的實力去證明自己。最終,他不僅贏得了大家的認可,還成為了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講完故事後,林校長看著小宇的眼睛說:“小宇,我知道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但聰明應該用在正道上。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道德的原則,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傷害彆人。隻有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我們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小宇聽了林校長的話,臉一下子紅了起來。他低著頭,聲音有些顫抖地說:“校長,我知道錯了,我不該藏起同學的複習資料。我會把資料還給他,並且向他道歉。”
從那以後,小宇真的開始改變了。他不再自私和傲慢,而是學會了關心和幫助他人。他和同學們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好,大家都願意和他做朋友。在後來的學習生活中,小宇始終牢記著林校長的教誨,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道德育人的理念。
然而,小鎮上的不良風氣並沒有因為小宇一個人的改變而完全消失。有一天,鎮上來了一群不法分子,他們在小鎮的市場上賣一些假冒偽劣的商品,欺騙了很多居民。居民們發現後,都非常氣憤,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林校長得知了這個消息後,決定組織學校的師生們一起行動起來,抵製這些不法行為。他召集了全體師生,在學校的操場上發表了一場慷慨激昂的演講:“同學們,老師們,我們仁德鎮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充滿道德和正義的地方。現在,這些不法分子來到了我們的鎮上,企圖破壞我們的和諧與安寧。我們作為仁德鎮的一員,不能坐視不管。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扞衛我們的家園,扞衛我們的道德底線。”
師生們聽了林校長的話,都紛紛響應。他們製作了宣傳海報,向居民們宣傳如何辨彆假冒偽劣商品,還組織了誌願者隊伍,在市場上監督不法分子的行為。在師生們的努力下,那些不法分子終於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行不通的,他們灰溜溜地離開了小鎮。
經過這件事情,小鎮上的居民們對林校長和他的師生們更加敬佩了。他們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道德的重要性,開始自覺地抵製各種不良行為,小鎮上的風氣又逐漸變得純淨起來。
多年後,小宇已經長大成人,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企業家。他始終沒有忘記林校長的教誨,在自己的企業中也非常注重員工的道德培養。他經常組織員工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有一次,小宇回到仁德鎮看望林校長。他站在學校的操場上,看著熟悉的一切,心中感慨萬千。他走到林校長麵前,緊緊握住林校長的手說:“校長,是您當年用道德育人的理念改變了我,讓我成為了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現在也一直在用您的理念去影響身邊的人,我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明白道德的重要性。”
林校長微笑著看著小宇,眼中滿是欣慰:“小宇,你做得很好。道德就像一盞明燈,它能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也能溫暖他人的心靈。隻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堅守道德底線,用高尚的道德去育人、去行事,我們的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在夕陽的餘暉下,林校長和小宇的身影被拉得很長很長。他們身後的小學,依然靜靜地矗立在那裡,見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也見證著道德育人的思想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而仁德鎮,也在道德的光芒照耀下,繼續散發著它那獨特而溫暖的魅力,吸引著更多的人來到這裡,感受道德的力量,傳承高尚的精神。
喜歡道德育人思想高尚請大家收藏:()道德育人思想高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