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晨光斜斜灑進實驗室,李博的白大褂口袋裡彆著三支不同顏色的記號筆,正對著鏡頭侃侃而談:“我們團隊對三號反應釜的改良,將會徹底革新儲能材料領域……”
鎂光燈下,他鬢角的汗水折射出細碎的光,身後的實驗數據在全息屏上流轉,宛如跳動的勳章。
與此同時,顧家老宅的玫瑰園裡,顧允希穿著素色針織衫,正用鑷子小心翼翼地夾走葉片上的蟲繭。
晨露沾濕了她的袖口,遠處傳來實驗室方向傳來的車輛轟鳴聲,驚飛了枝椏上的麻雀。
她望著天空中盤旋的鳥群,指甲深深掐進掌心——這是她被軟禁的第四十七天。
李博的日程表依舊被填得滿滿當當。
上午出席國際學術研討會,下午接受財經雜誌專訪,深夜還要與海外團隊視頻會議。
他的辦公室裡,新頒發的“青年科學家”獎杯在燈光下熠熠生輝,而角落裡,顧允希留下的實驗筆記早已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灰塵。
顧允希的日子卻慢得如同凝固的樹脂。
她開始重讀大學時期的教材,在書房的落地窗上用便簽紙記錄靈感。
每當夜幕降臨,她就會站在露台上,望著城市另一端實驗室的方向發呆。
遠處的霓虹閃爍,像極了那些未完成的實驗數據,在她腦海中不斷盤旋。
冬至那日,寒潮席卷城市。李博裹緊圍巾,快步走進實驗室,嗬出的白氣在冷光燈下消散。
他盯著反應釜儀表盤上跳動的數據,眉頭越皺越緊——幾個關鍵參數始終無法達到預期。
而此時的顧允希,正蜷縮在臥室的單人沙發上,看著電視裡關於李博的新聞報道。
畫麵中,李博麵對記者的提問,笑容略顯僵硬。
時間悄然流逝,窗外的梧桐樹落儘了最後一片葉子。
李博的黑眼圈越來越重,實驗記錄本上畫滿了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跡。
他開始頻繁地召集團隊開會,聲音裡帶著掩飾不住的焦慮:“這個數據為什麼和顧博士之前的記錄偏差這麼大?”
顧允希則在某個雪後的清晨,突然開始整理書架。
她將專業書籍按研究方向重新分類,在筆記本上列出長長的清單。
當她翻到泛黃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手指輕輕撫過燙金的校名,眼中泛起一絲光亮。
立春那天,李博在實驗室裡熬了個通宵。
他盯著電腦屏幕上的失敗數據,憤怒地砸了鼠標。
而顧允希站在臥室窗前,看著第一株玉蘭花苞在枝頭綻放。她突然叫來管家:“從明天起,不用再把飯菜送上來了,我會和家人一起用餐。”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餐廳的彩繪玻璃,在餐桌上投下斑斕的光影。顧允希穿著得體的連衣裙,緩緩走進餐廳。
顧母手中的湯勺“當啷”一聲掉進碗裡,顧允謙推眼鏡的手明顯頓了一下,顧銘誠夾菜的動作也停在了半空。
“我想好了。”顧允希優雅地坐下,端起溫熱的牛奶輕抿一口,“去湘大當教授,把我這些年的研究成果和經驗,分享給更多熱愛化學的學生。”
餐廳裡陷入了長久的沉默,隻有壁爐裡木柴燃燒的劈啪聲。顧銘誠率先打破僵局,他放下筷子,目光中帶著欣慰:“我下午就給湘大校長打電話,以你的資曆,完全可以帶博士研究生。”
顧允謙摘下眼鏡擦拭,聲音難得柔和:“以後我開車送你上班,路上還能聊聊。”
窗外的玉蘭樹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