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雨來得猝不及防,顧允希抱著實驗報告疾步穿過化學樓回廊,帆布鞋踩過水窪濺起細碎水花。
轉角處突然傳來紙張翻飛的聲響,她抬頭時正撞上一片帶著皂角香的陰影——穿灰色衛衣的男生單膝跪地,散落的筆記本在雨中洇開墨跡。
“同學小心!”她本能地蹲下幫忙,指尖觸到對方接過筆記本時微涼的手背。
男生抬頭的瞬間,濕漉漉的劉海下露出雙琥珀色眼睛,右眼角淚痣隨著笑意輕顫:“顧教授的急救反應,比我設計的催化劑還敏銳。”
這句話讓顧允希動作一頓。眼前少年發梢滴落的水珠滑過棱角分明的下頜,黑色運動褲膝蓋處沾著泥點,卻背著專業級彆的防水實驗包。
她注意到他撿回的筆記本封皮上,用熒光筆寫著“非常規催化路徑探索”。
“你選我的課嗎?”她起身時,男生已利落地整理好散落的資料,露出裡麵夾著的《應用化學前沿》期刊,最新一期扉頁還貼著她的講座海報。
“我倒是想選把量子催化課講成科幻電影的美女教授的課,奈何條件不允許啊。”
他晃了晃筆記本,紙頁間滑落張手繪的分子結構圖,
“不知道您還記不記得上周在學術論壇的發言,推翻了我對反應動力學的認知。”
顧允希接過圖紙,目光掃過上麵標注的參數。
雨滴順著廊簷連成珠簾,遠處傳來上課鈴的悶響,她卻被圖中大膽的設想吸引:“你用聲波震蕩代替熱激活?但這會導致分子鏈……”
“產生混沌效應。”男生搶著接話,眼中迸發興奮的光彩,“常規理論認為這是缺陷,但如果我們能控製震蕩頻率,或許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反應條件!”
這個念頭與她被擱置的三號反應釜改良方案不謀而合。
顧允希的呼吸微微急促,想起齊瑞祥總說“危險的想法就該及時掐滅”,此刻卻有股陌生的熱流湧上心頭。
她注意到男生運動鞋側邊沾著實驗室特有的防滑橡膠碎屑,背包側袋露出半截激光測距儀。
“你哪個係的?”她掏出紙巾遞過去,男生接過時露出手腕內側的燙傷疤痕,形狀竟與高溫反應釜的圓形輪廓吻合。
“材料科學大二,林敘。”他將濕發隨意往後一捋,露出光潔的額頭,“加入您的科研小組需要什麼條件?我已經自學完《高等量子化學》,上周還在實驗室用廢棄零件改裝了光譜分析儀。”
顧允希忍不住輕笑,這個毛遂自薦的方式像極了橫衝直撞的闖門者。
她想起齊瑞祥每次接近時精心設計的“偶遇”,那些藏在咖啡和門禁卡後的算計,與眼前少年的直白形成刺眼對比。
“光靠熱情可不夠。”她故意板起臉,卻在林敘掏出u盤時瞳孔微縮——裡麵密密麻麻的實驗數據,正是她最近思考的催化效率優化方向。
雨不知何時停了,夕陽穿透雲層灑在兩人身上。
林敘的影子比她高出整整一個頭,卻微微彎腰保持平視,這個細節讓她想起被齊瑞祥居高臨下“保護”的無數時刻。
當少年說出“科研不該是戴著鐐銬跳舞”時,她忽然覺得胸口的壓抑感減輕了幾分。
分彆時,林敘從實驗包掏出個密封罐:“自製的無水硫酸銅乾燥劑,送您保存實驗筆記。”
罐子上歪歪扭扭貼著便簽:“獻給永遠追逐真理的光。”
顧允希望著他逆著光跑向教學樓的背影,衛衣背後印著的“突破邊界”字樣在餘暉中格外醒目。
當晚,她在書房打開林敘的實驗數據,窗外的月光與電腦屏幕的冷光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