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隨著。
就在尾音位置。
許依冉陡然發力,用胸腔共鳴撐起飽滿的長音。
這一弱一強的對比,仿佛在黑暗中突然亮起的微光,既有脆弱感又暗藏堅韌,讓人的心也隨之揪緊,又在那飽滿的長音中得到釋放。
唱到後麵,許依冉的真假聲轉換如流雲過峰,自然而又流暢。
她輕盈翻越高音,假聲邊緣暈染著朦朧的氣聲,似月光浸透窗紗般溫柔。
那空靈的假聲,仿佛將聽眾帶入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讓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而最驚豔的當屬段落結尾處的即興拖腔。她在原旋律基礎上加入三度音程的裝飾音,用顫音的頻率變化製造出波浪般的聽覺曲線。
那顫音時而急促,如湍急的溪流,時而舒緩,如平靜的湖麵。
氣息卻始終穩如定海神針,沒有一絲的慌亂與顫抖。
直到最後一個音符消散在混響裡,仍留有綿長的餘韻,仿佛將聽眾的心也一並裹進了歌聲編織的夢境。
........
當主歌唱響的那一刻開始!
劇組眾人被徹底鎮住了,一個個瞪大了眼睛,說不出話來。
原本還在交頭接耳、滿臉不屑的他們,此刻都安靜了下來,沉浸在許依冉美妙的歌聲中。
他們的臉上寫滿了震驚與敬佩,仿佛在一瞬間重新認識了這首歌。
一首歌一般來說主歌都是相對清淡,隻有副歌才是高潮,才是精髓。
正常來說,主歌承擔敘事與鋪墊功能,通過相對平緩的旋律和歌詞交代背景或情感線索。
副歌則負責情緒升華與重複強調,通過更高音域、強烈節奏和重複歌詞形成記憶點。
然而,許依冉的主歌一開腔,卻都這麼好聽。
這還得了?
當許依冉宛如天籟的歌聲在會議室中漸漸消散,眾人皆被這驚豔的主歌所震懾,一時間鴉雀無聲。
劇組眾管理層的表情豐富多樣,卻無一例外地流露出震撼與讚歎。
總導演嶽行儉原本微微蹙起的眉頭,此刻宛如春風拂過湖麵,瞬間完全舒展開來。
他原本有些慵懶地靠在椅背上,此時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拉扯,猛地坐直了身體,眼神中滿是驚喜與專注。
作為整個項目的掌舵人,他深知一首好歌對於作品的重要性。
嶽行儉忍不住微微前傾著身子,耳朵仿佛要貼到音響上,認真地捕捉著每一個音符,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他的腦海中已經開始浮現出這首歌與劇情完美融合的畫麵,心中暗自慶幸,這或許會成為整個作品的一大亮點。
“我靠!草率了!”
聽到主歌後,嶽行儉發現自己草率了,之前決定把片尾曲名額就給紀應淮的決定,太草率了!
音樂總監下意識地推了推眼鏡,鏡片後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敬佩。
他在音樂領域浸淫多年,有著極高的專業素養和敏銳的判斷力。
之前的前奏部分,他曾對這首歌的前奏表現出些許輕視,認為不過是普通水平。
然而,許依冉的演唱卻讓他徹底改變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