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在位初期,憑借一批賢能的大臣推行改革,有效整飭吏治並削弱藩鎮力量,使大唐帝國重現輝煌。但隨後,他沉迷於求仙問道,忽視國政,最終遭遇宦官之手不幸離世。
唐憲宗駕崩後,王守澄與陳弘誌擁護李恒繼位,即唐穆宗,其後唐穆宗之子李湛即位為唐敬宗,卻沉溺玩樂,忽視朝政,短短兩年,亦遭宦官弑害。唐敬宗之逝引發宮廷動蕩,宦官劉克明意圖擁立李悟,卻激起另一宦官王守澄的反對,王守澄聯合大臣裴度,擁立唐敬宗之弟李涵為帝,即唐文宗。唐文宗登基初,因王守澄助其登基而對其委以重任,但內心深感宦官乾政之苦,暗下決心清除這一弊病。
公元831年,唐文宗與宰相宋申錫密圖翦除宦官勢力,計劃因泄露而流產。文宗不屈不撓,兩年後,借由宦官王守澄引薦的名醫鄭注治療並獲得信任為契機,逐步布局。隨後,王守澄再次舉薦進士李訓,唐文宗視此二人為扳倒宦官內部的契機,與之密謀。李訓與鄭注不負所托,晉升至高位後,成功清除了王守澄等重要宦官。
然而,新晉掌權的宦官仇士良成為唐文宗接下來亟需解決的目標,宮廷內的權力鬥爭仍在繼續,唐文宗與忠臣的抗爭之路遠未結束。
在預定的日子,鄭注原本計劃帶領軍隊護衛王守澄的葬禮,並企圖在送葬之時,利用墓門關閉的時機,借由攜帶武器的親兵一舉鏟除宦官勢力。然而,李訓擔心自己在這項重大計劃中的功勞被鄭注獨攬,因此他私下與同黨商議,決定提前行動,通過郭行餘等人招募的私兵,以及韓約統領的金吾兵和禦史台、京兆府的官兵,率先發動對宦官的打擊,並在事後設法除去鄭注。這個計劃,李訓僅與幾位同黨和宰相舒元輿知曉,朝中其他官員均被蒙在鼓裡。
一日清晨,唐文宗召集百官朝會。左金吾衛大將軍韓約沒有按慣例報告平安,而是突然奏報說:“昨夜,左金吾衙門的後院石榴樹上降下了甘露,此乃天降祥瑞。”韓約隨即下拜稱賀,宰相也帶領百官向唐文宗祝賀。李訓和舒元輿趁機勸說唐文宗親自前往察看,接受這難得的祥瑞。
唐文宗心動,決定親自前往。他首先派遣宰相和中書、門下兩省的官員前往左金吾後院查看甘露。不久,這些官員返回,李訓報告說:“我等檢查過後,發現那並非真正的甘露,此事不宜急於宣告全國,以免引發不必要的騷動。”唐文宗聽後,又派遣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仇士良、魚弘誌率領宦官再次前往察看。
仇士良等宦官到達左金吾後院後,韓約因緊張而兩腿發抖。仇士良察覺異常,便詢問其緣由。突然,一陣風吹過,掀起院中的帳幕,露出眾多手持兵器的士卒。兵器相撞的聲音傳入仇士良等人的耳中,他們大驚失色,急忙往外逃去,幸得守門士兵尚未關門,才得以逃脫。
仇士良等人急忙跑回含元殿,向唐文宗報告說發生了兵變。此時,李訓見狀大叫金吾士兵上殿保護皇上,並許諾重賞。仇士良對唐文宗說:“事態緊急,請陛下速速回宮!”說罷,便攙扶著唐文宗坐上軟轎向北逃去。李訓拉住軟轎不放,大聲呼喊道:“我還有朝政要奏報,陛下不可回宮!”此時,金吾兵已經登上含元殿,與此同時,李孝本率領的禦史台隨從和羅立言率領的京兆府巡邏士卒分彆從西東兩側衝來,他們與宦官展開了激戰。宦官們血流如注,大聲喊冤,十幾名宦官或死或傷。唐文宗見狀嗬斥李訓,宦官郗誌榮趁機揮拳擊中李訓的胸部,將其打倒在地。當軟轎進入宣政門後,大門隨即關閉,宦官們齊聲高呼萬歲。含元殿上的百官被嚇得四散而逃。見唐文宗已進入後宮,李訓知道大勢已去,便換上隨從的綠色官服騎馬逃離了現場。
得知唐文宗參與了李訓的密謀後,仇士良等宦官憤怒難平,對唐文宗進行了羞辱。唐文宗心中恐懼萬分卻隻能忍氣吞聲。
仇士良等人迅速行動,命令左、右神策軍的副使劉泰倫、魏仲卿各自率領五百名禁兵,手持利刃,明目張膽地從紫宸殿衝出,以雷霆之勢討伐那些所謂的“賊黨”。彼時,王涯等宰相正在政事堂內用餐,突如其來的消息令他們驚慌失措,匆忙放下碗筷,倉皇逃離。中書、門下兩省的官員以及金吾衛的士卒和官吏,共計一千餘人,皆如驚弓之鳥,爭相奪門而出,以避此劫。
仇士良見局勢已起,又下令關閉各宮門,並派遣士兵對南衙各司衙門進行地毯式搜查,逮捕那些所謂的“賊黨”。在這場混亂之中,各司的官員、守衛的士卒、正在販賣酒水的百姓以及過往的商人,皆未能幸免於難,慘遭殺害。死者數以千計,血流成河,慘不忍睹。各衙門的官印、辦公用具及其他諸多物品皆被破壞或掠奪一空。
為了徹底清除“賊黨”的殘餘勢力,仇士良等人又派出騎兵一千多人出城追捕那些逃亡的“賊黨”,並在京城內進行地毯式的搜捕。
舒元輿匆匆換了裝束,孤身一人騎馬自安化門疾馳而出,卻不幸被騎兵追上並逮捕。而王涯,在永昌裡的一間茶館被擒,隨後被押解至左神策軍大營。這位年過七旬的老臣,在酷刑的逼迫下,無奈承認了與李訓一同謀反,企圖扶持鄭注為帝的罪名。
李訓的遠親李元皋,身為朝廷戶部員外郎,儘管他並未得到李訓的提拔重用,卻也在這場風波中被牽連逮捕,最終喪命。前嶺南節度使胡證,京城的富豪,其財富引來了禁軍士卒的貪婪。他們借故搜查胡家,將其子殺害。此時,京城的惡霸們也紛紛借機複仇,肆意殺戮,搶奪商人和百姓的財物,整個京城陷入了混亂的漩渦。
數日後,百官上朝,大明宮右側的建福門卻遲遲未開,直至太陽高升才緩緩敞開。百官每人僅被允許攜帶一名隨從進入,麵對內裡的嚴陣以待的禁軍,他們心中忐忑不安。走到宣政門時,大門依舊緊閉。由於缺少宰相和禦史大夫的帶領,百官隊伍混亂不堪,難以成列。唐文宗來到紫宸殿,詢問宰相為何缺席。仇士良平靜地回答:“宰相王涯等人涉嫌謀反,已被逮捕入獄。”說完,他呈上了王涯的供詞。
唐文宗召來左仆射令狐楚和右仆射鄭覃辨認供詞。文宗悲痛不已,詢問他們供詞是否為王涯所寫。得到肯定的回答後,文宗歎息道:“若此為真,那真是罪不容誅!”於是,他命令狐楚與鄭覃二人協助處理朝政,並命令狐楚起草製書,昭告天下關於平定李訓、王涯等人叛亂的事宜。然而,令狐楚在製書中對王涯的謀反事實描述得較為模糊,未能切中要害,這引起了仇士良等人的不滿,令狐楚也因此未能升任宰相。
此時,京城街市依舊混亂不堪。朝廷命左、右神策軍將領楊鎮、靳遂良等人分彆帶領五百士兵在主要街道巡邏,敲擊街鼓以警示百姓,並殺了十餘名罪犯以儆效尤,這才使得局勢逐漸穩定下來。
李訓逃往終南山,投奔他的老朋友僧人宗密。原本宗密打算為李訓剃度,將其藏匿於寺中。然而,宗密的弟子們擔心李訓會為寺院招來禍患,便拒絕收留他。李訓無奈之下離開寺廟,打算前往鳳翔投奔鄭注。在前往鳳翔的路上,他被周至鎮遏使宋楚逮捕,並戴上刑具押送京城。行至昆明池時,李訓深知神策軍的手段,擔心自己會受到非人的折磨和侮辱,便對押送他的人說:“無論誰抓住我,都能得到重賞,從此榮華富貴!我聽說禁軍正在到處搜捕我,若他們看到我,必定會搶奪我。你們不如殺了我,把我的首級送到京城!”押送他的人同意了李訓的請求,將他殺害並將首級送往京城。
左神策軍出動三百人,帶著李訓的首級在前開路,押著王涯、羅立言和郭行餘緊隨其後;右神策軍也出動三百人押著舒元輿和李孝本。他們先前往太廟和太社獻祭然後到東、西兩市遊街示眾百官被迫前往觀看。遊街結束後宦官們將他們腰斬並將首級掛在興安門外示眾李訓等人的親屬無論親疏老幼都遭到了殘酷的屠殺。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變”。自此之後宦官們的權勢更加猖獗他們根本不把唐文宗和朝廷官員放在眼裡。公元840年唐文宗在憂憤中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