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年間,宇文愷親手繪的樓船圖。"
“還有,當年來護兒訓練水師的操典。”
“這都是從洛陽宮裡帶出來的好東西。”
李世民的臉上帶著得意的笑容。
當初攻下洛陽,打進洛陽的皇宮內,他就立即下令,讓手底下的人將這些重要的東西都好生封存保管起來。
相比起那些金銀財貨來,在李世民的眼中,這些東西的價值才更大。
包括當初讓房玄齡接手洛陽城內官府存放的戶籍以及諸多文書。
洛陽打是打下來了,比打下來更難的是後續的治理。
若是城內的這些資料文書丟失,對於後續的治理來說,就是麻煩事。
李承乾看著眼前的東西,呼吸一滯。
絹帛上,朱筆勾勒的戰船陣列栩栩如生,李承乾的眼睛都直了。
好東西,真是好東西!
"水師建設非一日之功,但既要做,就做到最好。”李世民說道:“蘇定方是阿耶和你王叔藏在涇陽縣莊子上的一把劍,一把利劍。”
“現如今,這把利劍,也要到了出鞘的時候了。”
“前年,你王叔就帶著蘇定方去過登州,為的,也是水師的事情。”
李世民緩緩說著。
“有一點,阿耶和你的意見不相同。”
李承乾拱手。
“請阿耶教誨。”
李世民微微頷首。
“水師訓練,可以不放在廣州,而是定在早就已經選定好地址的登州,等到真正要南下,遠渡林邑的時候,就從登州南下。”
“廣州,作為水師的補給港,後續,分一部分水師,駐紮廣州。”
李承乾仔細思索,不明白當中有何用意。
“阿耶,兒臣不解。”
李世民笑了笑,走到輿圖麵前。
“看看登州的位置,對麵,新羅百濟高句麗,還有倭國。”
“自從貞觀四年初,平定了草原之後,這些國家,都派遣了使者來長安謁見。”
“上一次,這些國家派遣使者來中原,還是大業年間,那時候,隋朝還是個盛世來的。”
“這說明什麼?”李世民笑問道。
李承乾蹙眉。
“說明這幫人,隻有看到中原強悍,他們才會暫時收起心思來,在咱們麵前做小伏低,一旦中原有亂,這些番邦,就是牆頭草。”
“甚至高句麗,還在隋末亂世的時候,染指遼東。”
“現如今,他們還占據了遼東一大部分土地.......”
李承乾的眸光銳利了起來。
狼子野心,豈不昭然若揭?
“沒錯。”李世民讚同點頭:“所以,水師要訓成精銳之師,將來在海麵上,可是有大用處的。”
“進可攻.....”
“退.....不,大唐不能退,隻有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就像是北邊的長城,武德年,沒錢沒人,沒修。
貞觀朝,就算是有錢,有人,也不修。
據長城而守?不如打出去!
“商隊自林邑帶回稻種,在廣州設立試驗田,種上一季或者是驗證一年三熟,還需要一些時間。”
“成了,那登州水師南下,便可在短時間內,達到你想要達到的目的。”
“可若是中間出了差錯,蘇定方直接在廣州將水師的攤子鋪開,麵對失敗,那他率領的水師,駐紮廣州的意義,也就沒有那麼大了。”
“反而在登州,訓練過後,借著由登州去廣州的這段路,巡視大唐沿海,一舉多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甚至,在商隊前往林邑取種的過程中,蘇定方就可以在登州乾活了。”李世民笑道。
不管有沒有占城稻的事情,登州那邊,都要設立水師,重新開始搭架子。
前隋留下來不少經驗,都可以借用。
如此一來,直接在登州開乾,好處諸多。
李承乾認真盯著輿圖看。
“廣州,是有水師的吧?”李承乾問道。
“有一支,人數不多,以前留下來的。”李世民簡單說了說:“畢竟廣州那邊跟南洋商貿有往來,需要一部分水師坐鎮。”
“既然這樣,那登州,的確是最好的選擇。”李承乾說道:“明年一開春,蘇定方將軍就可以啟程去登州了。”
“就是不知道,一年之內,能做到什麼地步。”
李承乾心裡是琢磨著將整個林邑拿下來。
也並非沒有先例。
前隋仁壽二年,交州道行軍總管劉方,率領水師平定交趾李佛子叛亂。
大業元年,劉方遷驩州道行軍總管,攻打林邑。
李承乾對於林邑的了解,全都是從這些記載上來的。
前隋的水師,可不差,甚至,很強。
這也是為什麼,大唐要建設水師,一定要汲取前隋的經驗。
劉方平交趾,打林邑,宇文愷當年率領水師,打過高句麗。
劉方打完了林邑之後,留下了許多關於林邑的記載,因此到今天,說起林邑,說起占城稻,雖然沒有種子在手,可是也不算完全的言之無物。
這都是先人趟出來的經驗。
既然劉方能打林邑,那大唐將軍蘇定方,也能。
將林邑拿下來,利用那裡的氣候,土地來增產糧食,利用水師運輸,再次實現南糧北運,確保關中無糧荒。
比起南方,關中的人口眾多,現如今土地夠用,可是將來,人口恢複,土地的矛盾就會逐漸顯露出來,一定要多方準備,才能足以應對。
最終,還是要奔著大唐人丁興旺去的。
想起宇文愷,真是覺得宇文家可惜。
除卻宇文運才能未顯之外,其餘的,皆是有才能之人,宇文愷是宇文運的親叔叔,可惜死的早,五十七歲就死在了任上。
李世民聽到李承乾的話,淡然一笑,帶著無可匹敵的自信。
“一年不夠就兩年,兩年不夠就三年五年。”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