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辰頓時醒悟,但還是拱手道:“是哪位貴人我並不知曉,縣尊對我的恩義我卻謹記在心。”
王祿冷哼了一聲,笑道:“你倒是一如既往地圓滑!我不妨與你直說,幫扶你的貴人,是韓稚圭韓相公。”
韓琦?竟然是三朝名相韓琦?
張辰心中震顫,半晌他又問道:“我與韓相公素昧平生,區區一個山野小民又無功名在身,他怎可能相幫?”
王祿苦笑道:“若不是本官知道你的底細,險些還以為你是韓氏的親戚!可事實就是如此,不得不教人相信!聽聞你的本官和職官,皆是韓相公親手擬定,否則你怎可能一舉轉為文官?但有一點卻教我迷惑,既然韓相公有意幫你,卻為何將你放在邊境凶險之地?”
張辰沉吟道:“或許是西北戰事吃緊,需要人手罷!卑職聽說那邊武官眾多,文官倒是稀缺。”
王祿點點頭:“倒也有幾分道理,但好好一個文官放在軍旅當中,對你的前程並不是好事。有一點我要提醒你,在我大宋,雖然軍功升賞較快,但往往是虛多實少,你不要對那裡抱太大的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張辰當然知道,輕視武官的大宋,所謂的軍功升賞,基本就是一堆頭銜,真正有實權的職務卻很少會給你。
譬如後來的名將種師道,封上將軍、太子少師、兵部尚書,最後封爵巨野縣公,但在這裡頭一個實際職務都沒有,若沒有戰事,那便等於是賦閒在家。
他張辰其實也是一樣,階官是登仕郎,職官是雄武軍節度使掌書記,但這個掌書記所伺候的上官,也就是這個節度使,若不給他實際職務,掌書記實際上也是一個虛職,他真正的職務還要取決於上官郭逵。
總的來說,在他跟隨郭逵的期間,但凡有一點做得讓郭逵不滿意,那麼他的職業生涯就暫時結束了。
所以,張辰不關心自己將來能夠得到多少虛職,他隻想知道自己的實職能做什麼。
“卑職被安排在郭太尉麾下,不知韓相公對我的差遣會有什麼具體安排?”
王祿微微一笑:“這個卻是不知,但依我之見,韓相公剛從西北回來,天子令其改判相州,一時間可能不會乾預西北諸事,也就是說,你在差遣最終還是得由郭太尉決定。”
王祿見張辰神情平靜,似乎沒有什麼疑問,他隻得繼續解釋道:“韓相公鎮守西北多年,和郭太尉還是有交情的。你既得了韓相公的舉薦,便也會被視作他的人,想必郭太尉不會太過難為你。你倒不必忐忑。”
張辰始終麵色如常,立刻起身行禮道:“多謝縣尊老爺提醒!”
王祿忙招手道:“其實今天急著找你來,無非還是想再見見你。畢竟你這一去,不知何時還能再見。你我既結下緣分,以後不管身處何地,情義總是在的。
哦,你的一應官袍告身文憑以及朝廷的賞賜等等已經下來了,明日便命人給你送到家中去。”
“多謝縣尊一直關照卑職!卑職感激不儘!”
王祿笑著點點頭:“在生活上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嗎?”
張辰搖搖頭:“多謝縣尊好意,卑職暫時不需要。”
“好!你先回去好生休養。”
王祿親自送張辰出了院子,他站在門前負手望著張辰遠去,心中卻悵然若失。
最近王祿有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感,或許真是因為那場凶險的刺殺,忽然強烈感覺到自己有一天會被某些人報複,他必須未雨綢繆,儘快拿下吏部銓試,以期在東京城中立穩腳跟。
而張辰是他唯一看中的可靠的盟友,隨著張辰即將遠走西北,使王祿心中漸漸產生了遺憾與失意,可他還是堅信這名胸有錦繡的少年不管身處何種逆境,都能夠闖出自己的天地,或許有一天很可能自己的身家性命就要靠他來維護......
從縣衙大門出來,張辰並沒有習慣性地散步回家,而是看中了街邊的一輛牛車,車夫小心地問道:“這位官人,要去哪兒嗎?”
“哪兒也不去,你便拉著我,在城中隨便走走罷!”
張辰的心情有點雜亂,他終於知道自己因何由吏轉官,竟然是鼎鼎大名的韓琦出了手?
雖然他也和王祿一般想不明白,權勢高隆、受儘聖寵的韓相公怎麼會看上自己這麼一個落魄小民,而且慷慨地給自己許了一個文官,這對韓琦來說輕易而舉,對自己來說卻是間接改變了命運。
但張辰也清楚地知道,天上永遠不會掉下餡餅。
韓琦此舉必有緣由,也必定有張辰這個當事人需要付出的代價。
至於什麼代價張辰暫且不知,可作為後世之人,他卻已經大概猜出了什麼。
沒錯,如今的大宋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韓琦鎮守西北多年,威望頗高將出一門,按道理來說陝西安撫使郭逵算是他的心腹。
可熟悉的曆史告訴張辰,這兩位將帥麵上稱兄道弟,實則互有芥蒂。
就在今年年初,守邊大將種諤擅自對西夏發起突襲,一舉攻占綏州今陝西綏德),邊界氣氛驟然緊張,朝中一些大臣認為綏州孤絕難守,主張放棄。
韓琦最初也是決定放棄的,但郭逵卻堅決反對焚棄綏州,並且率領底下一幫武將唱起了反調,最後韓琦無奈之下同意了郭逵的“勸諫”,戰事暫且平息後鬱鬱回了東京城。
眼下正是韓琦和郭逵鬨翻的時候,郭逵受製於韓琦多年,此刻好不容易在西北當家做主一回,張辰這時扛著韓琦的名號前去赴任,豈不是自尋苦頭,直接撞槍口上了?
張辰突然不知道自己的心情是該高興還是失落,好不容易轉官,還是個文官,卻有極大可能會在郭逵手下碌碌無為甚至受儘欺壓,這就叫有得就有失。
張辰不由歎了口氣,現在的希望隻能寄托於郭逵,希望這位郭太尉能有些容人的氣量,讓張辰在西北軍中能夠順利地積累資曆,莫要被閒置一旁。
當然若是能大展拳腳是更好,張辰作為一個全知者,對與西夏的戰事自是有一番獨到的見解,或許曆史巨輪會在他的推動下,改變原來的航行軌道也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