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德華,那就創造德華。
李雪是不會給她二哥看孩子、帶孩子了,就算她答應,李姝也是不會答應的。
李姝早就說過了,一個家裡不能有兩個大魔王。有她沒小姑,有小姑沒她。
“二弟,雅萍還是住我這吧。”
中午吃了飯,喝了酒,趙根同尹滿倉休息了一會兒便往回趕了。
他們就是來串門的,看看親家,也看望老太太,畢竟雙方都有老人呢。
這個年月就是這個禮節,親戚之間相交,應主動去看望一下老人的。
李學文年年不落,趙雅芳懷孕生孩子沒有再往家裡回,可他當姑爺的得備年節禮。
要說講究其實也沒那麼複雜,端午一次,過年一次,丈人和丈母娘生辰各一次。
就算再舍不得花錢買禮物,一年這四個日子得記住了,多多少少都是個心意。
除此之外呢?
對方家裡有老人,你就不能空著手上門,再怎麼著也得拎點東西。
要是通家之好,人家家裡有小孩子,那就得買點零嘴,總不能差了意思。
李家同趙家是親家,李學文每年往丈人家送禮看望都是應該的,實在親戚嘛。
再看李學武,他前兩年還去紅星村,不是給老人買東西就是給孩子帶東西。要說以前家裡困難,城裡人也看不上農村的東西,趙根還能說服自己不來,現在怎麼好意思。
李學武本就不是姑爺,照顧趙家已經十分夠意思了,卻又照顧了尹群。
趙根和尹滿倉知道李學武有能耐,安排兩個孩子進廠不算回事,可對他們來說就是天大的恩情了。
彆的不說,這幾年李學武家裡也好,單位招待所也罷,從來沒缺過野味家禽。
上秋了,家裡劈柴、冬菜都不用自己買,尹滿倉早早地就給準備好了。
入冬以後黃羊、兔子、野雞……但凡山裡有的好玩意兒,就會想著給李學武送來。
李順和李學才在山上這幾年,衣服換下來便被趙根家的或者是尹滿倉媳婦趙麗拿走去洗,有好飯菜了總想著叫爺倆去家裡吃。
知恩圖報,方能長久。
李學武這麼做是為了啥啊?在他們看來還不是重情重義,真認他們這門親戚。
要說往深了想,李家現在的一家之主名義上還是李順,畢竟才四十多歲,正年輕。可真正拿主意的人早就換成李學武了。
李家為啥日子越過越好,越來越進步,還不是有李學武撐起頂梁柱,家和萬事興。
彆的不說,趙雅芳以前還帶著蠻勁兒,新婚那會兒總想著搬出去單獨過日子。
可你現在看看她怎麼想。
李學武是當小叔子的,又是照顧了她弟弟,又是照顧了她表弟的。另借助紅星廠的優勢,在紅星村布置了好些個項目。
趙雅芳也是蠢蛋,哪能看不出這是小叔子在照顧她們家,照顧她們家親戚。
連她現在的工作,李學文此前的安排以及現在的長進,要說沒有李學武的關係,她得多大個臉才能過得去這份自私的想法。
有李學武在紅星廠的勢力,華清這邊從副校長到保衛處處長都是他的關係。這幾年形勢不好,可有人敢招惹他們兩口子嗎?
麵上的風頭過去,兩口子回學校該教書的教書,該進步的進步,有人找後賬?
她敢說有小叔子照顧,這關係比好多同事的背景都管用。尤其是紅星鋼鐵集團同華清大學現在的合作關係,都知道她小叔子是紅星鋼鐵集團的領導,誰敢不高看她一眼。
現在是科室副主任,有這份能力,往後進步都是按部就班的,這不是便利?
李學文不管閒事,性格隨和,趙雅芳也去了棱角,成了這家裡最爽快的人。
同奶婆婆孝敬,同婆婆溫順,對弟弟、弟妹以及小姑子更是關心備至。學校的房子好好收拾出來了,可再沒說搬出去住的話。
李學武班上的事她幫不到,可回收站這邊的賬目一直都是她在管著,很是穩妥。
回收站體係雖然不能說龐大,可也分支眾多,沒有個信任的人李學武也管不過來。
正因為有嫂子的幫忙,他才敢一周看一次報表,不然哪裡能這般瀟灑。
李姝和李寧送來這邊,她要是在家就幫忙看著。她要是不在家,給李唐買什麼,都會帶出李姝和李寧的份,一個東西買三份。
一個東西買三份這件事好像已經成了李家養孩子的習慣了。即便孩子不在一起,這好吃的、好玩的也會買了送對方家裡去。
趙雅芳本就不是小氣的人,有李學武做在前頭,她這個當嫂子的就不能落在後頭。
二小叔子能付出十分真心,她就敢奉獻十二分真意。差錢行,差事可不行。
說起來也是古怪,這李家明明都分家了,可日子過起來比不分家的家庭更團結。
李學武主外,趙雅芳主內,本也不是兩口子,可拿主意的爽快勁配合的相當默契。
有時候家裡有事情,兩人一個眼神的碰撞便知道彼此的主意,事情也就定下來了。
李順和劉茵想要提意見都沒法開口,因為他們能想到的,這兩人早就想到了。
說憋屈吧,也不是,說欣慰吧,還有點無奈,孩子們成長的快,他們都覺得老了。
李學文當大哥的想擺爛,在弟弟、妹妹麵前都覺得有些沒麵子,也開始努力上進。
就更彆提李學才、姬毓秀和李雪了。有爽利持家的大嫂和睿智成熟的二哥在前麵,他們想不成材,想不成熟起來都不成了。
李順為啥敢一去山上兩三年,家裡的事情全都不管,還不是看孩子們能獨當一麵。
沒有孩子們折騰,就連劉茵和老太太都覺得舒心,這幾年沒有口角矛盾,更是沒病沒災,順順利利的。
李學武一個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麵麵俱到,家裡能指望的唯獨大嫂趙雅芳。
以前大嫂的那個性格他一點都不埋怨,男人要是沒有這點肚量就彆出去辦事了。
他大度,謙讓,也把大嫂哄好了,兩人聯手經營這個大家,顧好自己的小家,這李家的日子還能有個不蒸蒸日上?
當小叔子的能做到這個地步,那作為娘家人,趙根也好,尹滿倉也罷,都記著情。
李學武的照顧他們心裡記著,嘴裡並不說報恩還情,因為也還不情。他們各自都明白,這是實在親戚,隻能好好處關係。
今天來李家吃飯,無論是趙根還是尹滿倉,都沒有求情辦事的意思。
說起趙雅萍完全是無意識的,要不是喝酒有點多,這嘴也不會惹豁子。
出門以後趙根對妹夫都有意見,怪他不應該在飯桌上提這件事,給親家找麻煩。
尹滿倉也有些訕訕,這件事他真沒想著能辦的這麼快,隻是心疼外甥女提了一嘴。
回頭想想著實不應該,畢竟趙雅軍兩口子還在飯桌上呢。當著李家人的麵提這個,好像是逼著小兩口帶妹子進城。又像是講究小兩口不照顧家裡,請李家幫忙照顧孩子。
反正是兩頭都不討好,趙雅軍性格憨厚本分不會說什麼,可他這當姑父的不能不說,不能讓小兩口因為這個窩心嘰咯。
趙雅軍和王露也是為難的,當時還沒來得及開口,便被大姐和二哥把話題扯過去了。
三言兩語之間便定了雅萍進城以後的安排,再開口說話倒顯得他們不誠心了。
姑父的歉意和解釋,也讓小兩口自責內疚,這頓飯吃的頗為不舒服。
再看李家這邊,送走了父親和姑父,又送走了弟弟和弟妹,趙雅芳頗覺得自責。
“雅萍過了年也才十三,小寧一個人在家帶兩個孩子本就忙不過來……”
“不是怕你不自在嘛。”
李學武笑了笑,見嫂子走慢了幾步回屋,他便主動站在了院裡聽她說話。
“我能看得出來,老姑夫是好心,你也不用難為情,爸媽不是小氣的人。”
“是,我沒多想那個。”
雖然嘴上是這麼說,可趙雅芳還是有些不好意思地抬起手理了一下耳邊的頭發。
姑父在飯桌上提這個,最為難的還不是二弟,而是她這個當大姐的。
一邊是婆家,一邊是娘家,另一邊還有弟弟和弟妹,夾在中間怎麼說都不合適。
“還是彆糾結了,又不是用不著你。”
李學武手插在大衣兜給嫂子講道:“咱們家就這麼兩個屋,你讓雅萍住哪兒?”
大哥和嫂子雖然有了李唐,可畢竟才結婚四年。小姨子要來串門住兩天還行,要是日子長久了,還不得憋壞了啊。
再說了,農村沒有條件,一鋪炕全家睡,可在城裡不太好。
趙雅萍過了年就十三歲,跟姐姐、姐夫睡一鋪炕,時間久了要被人家講閒話的。
趙雅芳也想到了這一點,微微皺眉道:“我想讓她跟李雪和毓秀住東院去。”
“嗯,要說房子咱們家前後院絕對住的開,可你再想想合適嗎?”
李學武眉毛一挑,講道:“毓秀和李雪都上班了,下了班以後無論是生活還是休息,都跟學生的作息規律不同步。”
他提醒道:“我後院的房子倒是空著,可你敢讓她一個人住後院去嗎?”
“這——”趙雅芳微微皺眉。
甭說讓妹妹一個人住後院了,就是李雪往後院住去,公公婆婆都是不允許的。
彆看這院嚴實,輕易進不來人,可萬一呢,李雪可是大姑娘呢。
再一個,這大院好多家都搬走了,空落落的,有事了喊出來都不知道。
真壞了名聲,後悔都來不及。
所以李學武問她,她遲疑著講不出來。
“難得姑父心疼丫頭,根叔說什麼你也彆在意,就讓她去我那邊吧。”
李學武寬慰她道:“真要是能再供出一個大學生來,你這當姐姐的也光榮啊。”
“唉——哪敢想啊。”趙雅芳歎了一口氣,看著李學武講道:“就算進城讀書又能怎麼著,現在城裡的孩子都往農村走呢。”
“這不一樣,你彆多想。”
李學武表情認真了幾分,語氣卻壓低了講道:“教育體係早晚是要恢複的,多說了也就三兩年的事,這是發展的根基。”
“真的!”趙雅芳不會懷疑二小叔子對正治和形勢的敏銳洞察力,她隻是驚訝於他的這份信心,和對未來的判定。
“如果真能恢複招生……”
她的目光裡也有了希望,想想家裡要是能再培養出一個大學生來,那可不僅僅是光榮了。
妹妹借著她的光進城學習,她回家也有麵子,雖然這麵子是二小叔子給的。
“在家裡住,上學不方便,您總不能送了她再去學校吧?”李學武點頭講道:“那得繞多大一個彎兒啊,我大哥也沒時間。”
“跟毓秀住,今年學才兩人要是結婚呢?”他提醒了大嫂,道:“就連李雪都得回家住,我還想著讓爸媽往後院去住呢。”
“是啊,一晃老三也要結婚了。”
趙雅芳在學校擔任管理崗位,對形勢和政策的理解雖然不如李學武那般超前,可從目前初高中畢業生的鄉下安置情況就能看得出來,大學生也該執行畢業分配工作了。
李學才一旦分配了工作,那等了老三好幾年的姬毓秀一定要進門了。
老三結婚,李雪也漸大了,這家裡處處都得準備著,安排著。
再想想她結婚時妹妹才9歲,現在都成大姑娘了,這時間真是不禁過呢。
“從我家往聯合學校去有校車,李姝也上學了,正好有個人帶帶她,省的一天老是想著玩。”
李學武見大嫂苦惱,笑著安慰道:“您也彆說我沒有私心,這周末您就多往家裡去看看,娘幾個在家我也不放心。”
“這說的啥話,你不吱聲我就不去了?”趙雅芳嗔了他道:“媽前兩天還念叨著,說你去了鋼城家裡怎麼辦。”
“沒辦法,小寧住在那邊離單位更近。”李學武點點頭,講道:“要不是為了這個,我也就讓她回家裡來住了。”
“你呢?什麼時候走?”
趙雅芳看了他,問道:“就算工作忙,十天半個月不能回來一次?”
“這哪裡說的準啊,不把工作理順了,我回來心裡也不踏實。”
李學武微微搖頭,看了眼家裡,安排道:“山上你還是多問問,彆讓根叔覺得不好意思,儘量給丫頭個機會。”
“剩下的我跟王露交代好,由她出麵去聯合學校辦轉入的手續,也累累她。”
這麼安排並不是說李學武在教育體係中沒有關係,恰恰相反,趙雅萍上學,他隻要給冉秋葉打個電話就成了。
那為什麼還要王露跑手續呢?
很簡單,他電話要打,不能讓冉秋葉蒙在鼓裡,否則產生誤會就麻煩了。
可也不能繞過王露和趙雅軍小兩口,不然心裡的愧疚也成了嫌隙了。
該用用,親嫂子幫小姑子辦事,誰都說不出什麼不是來,也省的李學武出麵了。
他要是出麵安排,對趙雅萍來說不一定是好事情,多少雙眼睛得盯著她。
***
一月十四號,星期二。
自從兩級紀監接連下發通報,調查組撤回以後,機關裡的氣氛稍稍有所恢複。
不過走廊裡依舊很少見熱鬨,大家說話也小心謹慎,很怕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就連集團領導都省了不少外出調研和考察行程,貓在辦公室裡避風頭,更何況他們了。
從來都是閻王打架,小鬼遭殃,案子牽扯了那麼一大堆,到現在紀監還在查著呢。
大的已經放過了,可李主任講了,要查就查到底,除惡務儘。
也不知道集團高速發展的錦繡前景下,哪來的那麼多“惡”。反正小心就是了。
隻是今天氣氛多少有點壓不住,尤其是廠報公布了上個月開始評選的集團十大青年和十朵金花活動的最終結果。
嗡——
上班沒多久,走廊裡便傳來了一陣低頻率的說話聲,是討論的人太多了。
李學武也看到了辦公桌上迭著的報紙,一角直指聯合工業報頭版頭條的位置。
這個年代基本上每個單位都會舉行稱號評選活動,正常的比如先進個人、生產標兵、優秀乾部等等。非主流的也有紅星鋼鐵集團這般,搞了個十大青年和十朵金花。
要說往年先進個人、生產標兵這一類機關和工廠都會有,按比例進行分配。
隻是今年初步完成了集團化組織機構變革,由廠級管理架構拉伸成了集團管理架構。
在榮譽稱號的製定和評選活動中,就需要對機關工作做出側重,以生產標兵這一類稱號來評價就顯得有些名不副實。
所以李學武在會議上提議,在三級機關管理體係中單獨搞一次才能比拚。一共二十個名額,能榜上有名的自然要著重培養。
集團其他領導也覺得這樣合適,既不占用生產單位的榮譽名額,又有所創新。
真能把這份新榮譽做出價值來,相信機關乾部和乾事也會有生產工人的工作勁頭。
這不嘛,二十個機關未來之星出爐了,真可謂是眾所期盼。
機關最近討論最多的便是這個,誰不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
無論是組織推薦,亦或者是自我推薦,還有組織考察等多個海選渠道,也讓青年乾部有了努力的意義。
還彆說,每年年底這個月是最忙的,也是最辛苦的,總會在某個地方出點事情。
可今年就沒有,青年乾部積極工作,態度上就杜絕了任何問題苗頭的產生。
李懷德還在會議上感慨,要是青年乾部能保持住這個月的工作態度和精氣神,那即將完成的三年計劃很快就能見成果。就是五年規劃也能大大地縮減時限,超額完成任務。
他是這麼想的,可也知道這麼想是不可能的,要是沒有榮譽刺激,這些年輕人哪裡肯付出真心和努力。
你要說每個月都來一次評比,那這榮譽也太不值錢了,年輕人也不會追逐了。
所以,要在催發青年乾部工作積極性的同時,也要充分保證榮譽的價值。
協調相關的關係至關重要,而期待著每三年評選一次,第一期的“十大”和“金花”們便顯得更加可貴了。
“你看聯合工業報了嗎?”
樊華路過辦公室,見王露在,便走了進來,到她身邊輕聲說道:“你家趙雅軍榜上有名呢。”
“早就看見了,就等著王露同誌請客了——”辦公室裡有年輕秘書開了個玩笑。
“嗬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