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蘭洗了個澡,試圖衝掉這些紛亂的思緒。出來時發現手機上有陳浩發來的消息:“媽,我們到家了。今天辛苦啦!小雯特彆開心,說您是世界上最好的阿姨。”
後麵跟著個可愛的表情包。
她的心突然軟了一下。也許真是自己想多了?兒子隻是粗心,不是不愛她。
第二天是周末,陳浩照例回家吃飯,不過這次是一個人。“小雯和閨蜜逛街去了。”他解釋說,很自然地從冰箱裡拿出半個西瓜,挖了一大勺吃掉,“媽,這西瓜甜,您吃不吃?”
又來了。“你吃不吃”這三個字。
李秀蘭終於沒忍住,狀似隨意地問:“如果我說吃,你會給我挖一勺嗎?”陳浩愣了一下,突然笑了:“媽您今天怎麼了?當然會啊。”說著真挖了一勺遞過來。
李秀蘭接過勺子,西瓜很甜,涼絲絲的,但她心裡還是堵著什麼。
“兒子,”她儘量讓語氣輕鬆,“你記不記得小時候,有什麼好吃的,你總是第一個往我嘴裡塞?”陳浩一邊刷手機一邊點頭:“記得啊,那不是小時候嘛。”
這話像一根細針,輕輕刺了她一下。
“現在長大了,就不記得媽媽愛吃什麼了?”她半開玩笑地說。陳浩終於抬起頭,有些困惑:“媽,您今天是不是不舒服?我怎麼會不記得您愛吃什麼?您愛吃魚眼睛、雞爪子、西瓜心...最討厭吃芹菜和胡蘿卜。”
他一口氣報出一長串,準確無誤。
李秀蘭愣住了。原來他都記得。
“那為什麼...現在總是問‘你吃不吃’?而不是直接分給我?”她終於問出了口。
陳浩放下手機,表情認真起來:“媽,那是因為...我覺得您是我媽媽,但也是獨立的人啊。我不能替您做決定吧?萬一您不想吃呢?萬一您在減肥呢?小雯說,這是尊重彆人的選擇權。”
李秀蘭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
原來,在兒子看來,這是尊重的表現。而在她看來,這是生分的開始。
那天晚上,李秀蘭失眠了。她想起自己的婆婆——陳浩的奶奶。老人去年去世前,曾拉著她的手說:“秀蘭啊,做母親的,最終都要學會退出。兒子長大了,就有自己的日子了。咱們得認。”
她當時不明白,現在卻仿佛懂了。
又一周過去,陳浩帶著小雯再次回家。這次李秀蘭心態平和了許多,雖然聽到那句“媽,你吃不吃”時,心裡還是會輕微地揪一下。
飯後,小雯主動幫忙切水果。李秀蘭看見她仔細地把芒果切成小塊,插上牙簽,先端給老陳,再給她,最後才是她和陳浩。
“阿姨,您嘗嘗這芒果,特彆甜。”小雯笑著說,眼睛彎成月牙。
李秀蘭忽然問:“小雯,你在家也會這麼問爸爸媽媽‘你吃不吃’嗎?”
小雯愣了一下,隨即笑了:“不會啊,我都是直接塞我爸嘴裡,他嫌我手臟我也塞!”說著自己先笑起來,“但您不一樣嘛,陳浩說要有分寸感,不能太隨意。”
李秀蘭的心突然被觸動了。原來,兒子不是生分了,而是在用他認為正確的方式尊重她。
那一刻,她心中的鬱結突然釋然了。
送走年輕人後,李秀蘭給母親打了個電話。八十歲的老母親耳背,她不得不大聲說話:“媽,您想吃點什麼?下周我帶去看您。”電話那頭傳來笑聲:“什麼都行,你買的我都愛吃。”
簡單的一句話,卻讓李秀蘭眼眶發熱。她突然意識到,在母親麵前,她何嘗不也是那個問“你吃不吃”的女兒?每次回家前都要打電話問母親需要什麼,而不是直接買好帶去。原來,她也無形中劃下了那條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世代更迭,角色輪轉,每個母親都要經曆這樣的時刻——從孩子的全世界,退居到世界的一角。
周末,陳浩一個人回家時,李秀蘭正在包餃子。她故意說:“我包了你最愛的韭菜蝦仁餡,不過小雯好像對韭菜過敏?要不我給你裝點生的帶回去煮?”
陳浩洗了手過來幫忙:“不用,我在這兒吃夠就行。小雯說了,不能老是往家拿東西,好像我是沒斷奶的孩子。”
李秀蘭的手頓了一下。
陳浩似乎察覺到了什麼,放下餃子皮,認真地看著她:“媽,我知道您可能覺得我有了女朋友就疏遠您了。但其實...我隻是想表現得成熟一點。小雯家特彆講究界限感,她父母從來都是互相詢問,不替對方做決定。我覺得那樣挺健康的。”
他繼續包餃子,手法笨拙但認真:“我永遠都是您兒子,這一點永遠不會變。隻是表達方式可能和以前不一樣了。”
李秀蘭望著兒子,忽然發現他的眉眼間已經有了男人的輪廓,不再是那個舉著冰棍往她嘴裡塞的小男孩了。
她笑了笑,把一勺餡料放在他手中的餃子皮上:“知道了。來,幫我把這些包完,一會兒煮好了你先吃。”
這一次,她沒有問“你吃不吃”。
餃子出鍋時,李秀蘭直接盛了一大碗放在兒子麵前:“吃吧,專門給你包的。”陳浩咬了一口,燙得直哈氣,含糊不清地說:“好吃!媽您最好了!”
那一刻,李秀蘭忽然明白:愛的形式會變,但愛本身不會。從親密無間到相敬如賓,不是疏遠,而是關係的自然演進。就像河流入海,從激流到寬廣,都是同一種水,隻是形態不同罷了。
晚上,她給兒子裝了一飯盒餃子:“帶回去,明天早餐煎著吃。給小雯也嘗嘗,如果不過敏的話。”
陳浩接過飯盒,突然張開手臂擁抱了她一下:“謝謝媽。”
門關上了,李秀蘭站在安靜下來的客廳裡,忽然一點也不覺得孤單了。她拿起手機,給母親發了條微信:“媽,明天我去看您,給您帶剛包的餃子。”
很快,母親回複了:“好,多帶點,你爸也想吃。”
後麵跟著個笑臉表情。
李秀蘭笑了,她決定不再糾結於那句“你吃不吃”。因為無論問或不問,愛都在那裡,隻是換了一種表達方式。
就像那串葡萄,無論是否被詢問,它始終是甜的。
喜歡我的故事裡有你請大家收藏:()我的故事裡有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