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一出口,周旭立刻意識到說錯了話,尷尬地閉嘴。林晚卻隻是笑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你爸選擇了他認為重要的東西。”
周旭仔細觀察母親的表情,確定她沒有強顏歡笑,才鬆了口氣:“媽,你真堅強。”
“不是堅強,隻是想通了。”林晚說,“人生苦短,沒必要困在過去的泥沼裡。”
離婚程序進行得很順利,林晚沒有設置任何障礙。簽字那天,周明看起來反而比她更難受,幾次欲言又止。最後他說:“林晚,你是個好女人,是我配不上你。”
“現在說這些沒什麼意義了。”林晚平靜地回答,“祝你幸福。”
走出律師事務所,陽光正好。林晚決定步行回家,順便去菜市場買些新鮮食材。路上她經過一家畫廊,櫥窗裡陳列著一些油畫作品。忽然想起公園裡遇到的那位老人,她心血來潮走了進去。
“請問你們這裡收業餘畫家的作品嗎?”她問店員。
店員是個紮著馬尾辮的年輕女孩:“我們偶爾會舉辦社區藝術展,下次在一個月後。您有興趣參加嗎?”
林晚想了想,說:“我剛開始學,可能還不夠格參展。但不知道你們是否開設成人美術課程?”
女孩熱情地介紹起來,畫廊正好有周末油畫班,針對零基礎的成年人。林晚當即報了名,感覺內心久違地湧起一絲期待。
回到家,她把這個決定告訴了南山客。對方很快回複:“太好了!藝術是療愈心靈的良藥。期待看到你的作品。”
“壓力好大啊,要是畫得太差怎麼辦?”林晚開玩笑地說。
“記住,創作是為了表達自己,不是為了取悅他人。享受過程就好。”
周末上第一堂美術課時,林晚發現自己確實是班裡最沒經驗的學員之一。但她並不氣餒,按照老師的指導認真調色、運筆。畫完一幅簡單的靜物寫生後,老師居然表揚了她對色彩的感知力。
下課後,林晚買了一整套畫具回家。她把閒置的客房改成了小畫室,每天下班後都會練習一會兒。繪畫讓她發現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美——水果的色澤,窗簾的紋理,窗外的雲彩變化......
她開始帶著素描本出門,記錄所見所聞。公園裡的老人孩子,街道上的行人車輛,市場裡的商販顧客,都成了她的模特。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自己對生活的感知變得敏銳起來。
南山客成了她的藝術導師和精神摯友。他們會討論不同畫派的特點,分享各自的作品。林晚得知南山客本名陳南山,曾是大學文學教授,退休後獨居在山腳下,因車禍導致雙腿不便,但並未因此消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身體受限後,反而發現了世界的其他美好。”陳南山在郵件中寫道,“不能遠行,我就開始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發現微觀世界裡同樣有浩瀚宇宙。”
林晚告訴他:“是你讓我明白,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
秋天深了,銀杏葉幾乎落儘。林晚的繪畫技巧有了明顯進步,老師建議她嘗試創作一幅原創作品參加社區畫展。她思考良久,決定畫一係列四季主題的畫,表現時間流逝中的生命之美。
周旭來看她時,被畫室裡的作品驚呆了:“媽,我不知道你這麼有天賦!”
“隻是業餘愛好。”林晚謙虛地說,但心裡很高興。
“爸知道你開始畫畫了嗎?”周旭問,“他最近好像不太開心。和楊晴阿姨經常吵架。”
林晚停頓了一下刷筆的動作:“那是他們的事,與我們無關了。”
兒子擁抱了她一下:“媽,我為你驕傲。你真的......煥然一新了。”
林晚笑了笑,心裡明白這不是改變,而是回歸。回歸到那個在大學裡熱愛文學藝術的自己,那個在成為妻子母親之前曾經有無數夢想的年輕女孩。
社區畫展那天,林晚送去了兩幅作品:一幅是秋日銀杏下的長椅,靈感來自遇見陳南山那天;另一幅是窗前背影,表達孤獨與希望的交織。
令她驚訝的是,兩幅畫都在展覽上賣出了不錯的價錢。買主之一竟是那位在公園遇見的坐輪椅的老人,原來他是本地小有名氣的收藏家。
“你有獨特的視角和情感表達,”老人對她說,“繼續畫下去,你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
展覽結束後,林晚決定用賣畫的收入出去旅行。她選擇了江南水鄉,那是她年輕時一直想去卻總是沒機會去的地方。
周旭有些擔心:“媽,你一個人行嗎?”
“正好需要一個人靜一靜。”林晚笑著說,“彆擔心,我會每天發照片給你。”
出發前夜,她與陳南山通了電話。這是他們第一次實際聽到對方的聲音,陳南山的嗓音溫和沉穩,讓人安心。
“旅途愉快,”他說,“旅行是重新認識世界,也是重新認識自己。”
江南的秋意比北方溫柔許多。小橋流水人家,烏篷船在河巷中穿梭,林晚坐在船頭,感覺自己仿佛走進了水墨畫中。她拍了很多照片,畫了不少速寫,嘗試用畫筆捕捉水鄉的神韻。
一天傍晚,她在小鎮茶館歇腳時,鄰座一位老先生突然暈倒。林晚立即上前幫忙,運用單位學過的急救知識施救,直到救護車趕來。老人的家人感激不已,邀請她共進晚餐。
飯桌上,她得知老人是當地著名的民俗學者,家中有大量關於江南文化的藏書和資料。為表感謝,家人允許林晚隨意查閱這些資料。
這個意外插曲讓林晚萌生了新的想法。她開始收集整理江南民俗文化的素材,計劃創作一係列以傳統節日為主題的作品。
旅行結束後,林晚整個人煥發著新的活力。她開始著手創作新的係列畫作,同時報名學習了數字藝術課程,希望用現代媒介表現傳統文化。
陳南山鼓勵她:“這個想法很棒,傳統文化需要當代的表達方式來傳承。”
周旭來看她時,幾乎認不出自己的母親了。林晚不僅外表更加精神煥發,言談舉止間也充滿了自信和熱情。
“媽,你看起來比我還年輕有活力了。”兒子開玩笑說。
“因為找到了喜歡做的事。”林晚說著,展示她的新作品,“人生沒有統一的模板,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活法。”
冬天來臨的時候,林晚的作品在本地藝術圈小有名氣。她收到邀請,在一家咖啡館舉辦小型個展。開幕那天,周旭和女友都來了,還帶來了一束鮮花。
令林晚意外的是,周明也出現了。他獨自前來,看起來比上次見麵時蒼老了許多。
“我聽兒子說了你的畫展,”他有些拘謹地說,“想來祝賀你。”
林晚大方地接待了他,帶他參觀作品。周明看得很認真,在一幅題為《重生》的畫前駐足良久。畫中是一隻鳳凰從灰燼中展翅高飛,用色大膽熱烈,與林晚過去的風格截然不同。
“你變了很多,”周明最終說,“變得......更加耀眼了。”
林晚微笑:“人總是會變的。”
周明猶豫了一下,說:“我和楊晴分開了。原來我們並不適合在一起生活,隻是被一時的激情蒙蔽了雙眼。”
林晚平靜地看著他:“抱歉聽到這個,希望你以後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周明似乎期待更多反應,但林晚已經轉身去接待其他客人了。他站了一會兒,默默離開。
展覽很成功,多幅作品被預訂。活動結束後,林晚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是陳南山發來的:
“今天是你個展的日子,遺憾不能親自到場祝賀,但心與你同在。與你相識這段時間,我看著你從絕望走向希望,如同目睹一朵花在寒冬後重新綻放。生命總有低穀,但也總有出路,關鍵在於保持前行的心和發現美的眼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晚反複讀著這封信,內心充滿感激。她回複道:“謝謝你一直以來的鼓勵和支持。是你讓我明白,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希望有一天能當麵致謝。”
令她驚訝的是,陳南山回複了一個地址和邀請:“如果你不介意山路崎嶇,歡迎來我的山居小坐。這裡的冬景彆有韻味。”
林晚考慮了一會兒,回複:“榮幸之至,周末見。”
周六清晨,她開車前往陳南山居住的山區。山路確實蜿蜒,但沿途風景美不勝收。楓葉還未落儘,點綴在蒼翠山色間,如同大自然繪就的油畫。
陳南山的居所是一座簡樸但雅致的平房,無障礙設施完善。他本人坐在門廊的輪椅上等候,比林晚想象中更加清瘦,但目光炯炯有神。
“歡迎光臨寒舍。”他微笑著伸出手。
林晚與他握手:“終於見麵了,南山老師。”
“叫我老陳就好。”他引領林晚進屋,室內陳設簡單卻處處透著文人雅趣。書架上堆滿了書籍,牆上掛著幾幅水墨畫,大多是山水題材。
“這些是......”林晚仔細觀看牆上的畫作。
“閒暇時胡亂塗鴉,見笑了。”陳南山謙虛地說,但林晚能看出這些畫作功底深厚。
兩人聊了一下午,從藝術談到文學,從人生哲學談到日常生活。林晚發現與陳南山交流異常投緣,仿佛遇到了知音。傍晚時分,她幫忙準備簡單的晚餐,兩人繼續暢談。
“你知道嗎?”陳南山說,“最初讀到你博客上那篇文章,我被其中真摯的情感打動了。後來看到你的回複,感覺你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林晚點頭:“那時確實覺得無路可走了。現在回想起來,隻是需要轉變視角。”
“危機危機,有危必有機。”陳南山微笑著說,“中國古人早就明白這個道理。”
飯後,陳南山展示了他的畫室和一些未公開的作品。林晚被一係列描繪山林四季變化的組畫深深吸引,尤其是那幅冬雪圖,靜謐中蘊含著蓬勃生機。
“冬天看似萬物寂滅,實則大地在積蓄力量,等待春天的爆發。”陳南山解釋道,“人生亦是如此,有時需要沉潛,才能更好地綻放。”
回程路上,林晚一直回味著這句話。她想起自己經曆的這個秋天,似乎正是這樣一個沉潛與轉化的過程。
聖誕節前夕,周旭帶著女友正式宣布訂婚。林晚高興地為他們準備了一場小型慶祝會,甚至邀請了周明。見麵時難免有些尷尬,但大家都努力保持著禮貌和體麵。
周明悄悄對林晚說:“看到你現在這麼幸福,我真為你高興。”
林晚真誠地回答:“也希望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新年那天,林晚收到陳南山的禮物——一套精美的文房四寶。附信中寫道:“新的一年,願你的藝術之路越走越寬廣。”
林晚回贈了自己創作的江南水鄉係列畫作的複製集,並寫道:“感謝您引領我發現生活中的美。新的一年,希望能繼續向您學習。”
寒冬漸深,林晚卻感覺內心越來越溫暖充實。她開始創作一組新的畫作,表現不同女性在不同人生階段的美與力量。周旭的未婚妻成為她的模特之一,兩人通過這次合作建立了更加親密的關係。
一天清晨,林晚站在窗前,看著外麵銀裝素裹的世界。記得不久前,她也曾站在這裡感覺人生無望,如今同樣的景色卻顯得寧靜美好。
手機響起,是陳南山發來的照片:山居院落積雪皚皚,幾枝紅梅傲然綻放。配文曰:“寒梅雪中儘,春風柳上歸。”
林會心一笑,回複道:“期待春天,也享受當下。”
她拿起畫筆,開始勾勒新的創作。窗外,雪漸漸停了,一縷陽光穿透雲層,照亮了銀白的世界。林晚看著這一切,忽然明白:
人生如同四季輪回,有春華秋實,也有冬藏夏長。每段旅程的結束都是新旅程的開始,隻要心懷抱負與希望,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這個冬天,林晚不再感到寒冷和孤獨。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熱愛與價值,也明白了生命的真諦——活著不是為了彆人,而是為了發現自己內心的光,並將這光照亮前行的路。
畫筆在紙上舞動,色彩在畫布上綻放。林晚微笑著,繼續創作她的新作品,也創作著她的新人生。
喜歡我的故事裡有你請大家收藏:()我的故事裡有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