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隨著各個部門的彙報接連結束,也終於輪到了最後壓軸的重頭戲。
穿越者委員會軍事委員會的彙報。
負責總結的自然是軍方一把手何鑫泉。
隨著何鑫泉起身發言,開場的第一句話就把於學銘嚇得目瞪口呆。
“軍事委員會所屬各部官兵,共計一百三十萬人已經初步整訓完畢!”
“多少人?”
於學銘頓時發出了一聲驚叫,而何鑫泉卻一臉嚴肅的點了點頭。
“一百三十萬人,包括已經完成全部整訓工作的第七軍團第一師,正在整訓的第二師、第三師,散布在各地的三支保安師,以及武裝警察部隊、鄉村民兵武裝、工人武裝和預備役士兵,整個膠東地區現有脫產和半脫產士兵的總數是一百三十萬餘。”
眼看著於學銘依然是一臉懵逼,何鑫泉也是趕忙繼續解釋。
為了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戰爭,在於學銘出國訪問的這段時間裡,軍事委員會直接大手一揮,推行了膠東道全民預備役兵製。
以便最大限度的保證,在全麵戰爭來臨之時,能夠快速獲得兵源方麵的補充。
就是這數量屬實有些嚇人。
整個膠東道的城市、縣城,以及各個鄉鎮,都成立了人民武裝部,以及相對應的預備役訓練場,規定所有年齡在十八到三十五歲,身體健全的男性公民,每人每周必須參與一定時長的脫產軍事化訓練。
農村居民每周三天,主要在工廠勞動的城市居民是每周一天,雷打不動必須完成。
不過相對應的,預備役士兵也是有補貼的,每個月兩塊大洋的補貼政策,也讓本就因為在膠東生活條件得到不小改變普通百姓們麵對加入預備役是趨之若鶩。
更何況在護軍府宣傳機構的全力配合之下,民眾心裡也明白,全民預備役製度是為了保障自己當下美好的生活。
如此雙管齊下,預備役士兵在日常訓練當中自然是十分刻苦,以至於當下的膠東道真可以說得上是全民皆兵。
而當於學銘了解完這一切,心中也不禁感慨萬千。
民心可用軍心可用,何愁大事不成啊!
當然了,部隊方麵倒也不是完全沒有困難,至少在武器裝備方麵,還是有著巨大的缺口的。
即便是作為預備役士兵日常訓練工具的拴動步槍,膠東道護軍府裡也一共隻有十餘萬支的數量,其中還有不少都是作為保安師和民兵武裝的製式裝備。
現有的軍火數量,想要滿足百萬預備役的訓練已經是十分勉強了,更彆說還有兩個新編的師一級部隊還在等待著武器列裝。
禁槍運動中收繳來的武器倒是不少,不過那些個五花八門的東西,穿越者委員會的眾人肯定是看不上,全部以廢鐵價賣給隔壁張督軍了,就當是維護一下鄰裡關係。
正規軍武器奇缺,預備役訓練武器也不足,最多就是彈藥極為充裕。
因此這次於學銘的歸來,注定是讓穿越者委員會,尤其是軍事委員會的眾人翹首以盼,全等著於學銘送裝備呢!
甚至就連即墨兵工廠方麵,也已經準備好了接收物資的準備,一些在現代槍械上技術含量不高,但是對空間占用極大槍身槍托之類的東西,已經製造出了好大一批。
隻等著於學銘按照軍事委員會的清單從現代方麵進貨就沒問題了。
按照武器裝備散裝進貨的模式,於學銘一個人的單次往返運力,就足夠滿足約一萬五千名官兵的輕武器需求。
而於學銘眼下已經整整攢下了六十五次往返的穿越次數,絕對可以徹底滿足百萬大軍的裝備現代化列裝。
隻不過穿越者委員會在討論後達成了一致,不打算這麼浪費資源罷了。
而在軍事委員會的彙報結束後,會議也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各部門終於開始管於學銘這個委員長伸手要東西了。
農業部沒有什麼特彆的要求,隻是跟於學銘提出了需要大批量英鎊道具鈔,戰略儲備糧的引進的確跟英國佬合作比較方便,印度本身就是大型產糧區,而且在海運方麵也是具備著相當大的優勢。
醫療部也沒有太多訴求,無非就是需要於學銘從現代再搞一批藥品罷了,藥品這玩意兒空間占用小,一次性運輸的數量也是非常巨大,按照醫療部的清單來說,隻需要於學銘往返兩次就能滿足全部需求。
軍事委員會的需求自然是武器,能夠滿足三十萬大軍的武器裝備儲備,天文數字的炮彈引信和子彈炮彈發射藥,不過按照清單來看的話,無非也就是需要於學銘往返運輸三十餘次的樣子。
畢竟現代社會方麵卞利權已經按照武器裝備零件化的要求準備完畢了。
不過軍事委員會還提出了兩個需求,一個是膠東道的海防問題。
雖然在於學銘講出目前停泊在港口的那艘驅逐艦,眼下已經是穿越者委員會的私有財產以後,讓軍事委員會的眾人都很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