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上達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他輕聲說道“尚將軍,您應該讀過《孫子兵法》吧?其中有一句話說得好,‘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我覺得,我們可以采取圍城三麵、留出一麵的策略。故意留出西麵,讓敵人誤以為有逃脫的機會,從而放鬆警惕。然後,我們在他們逃亡的路上設下埋伏,將他們驅趕回城。同時,故意放走一兩個漏網之魚,讓他們去向李定國求救,請求解圍。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成功地實施‘圍點打援’的戰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尚可喜聽後,微微點頭,表示讚同。他意識到,沈上達的計策不僅能夠削弱敵軍的士氣,還能給予他們致命一擊。然而,他還是有些擔憂,不禁問道“如果李定國不派兵前來救援呢?那我們豈不是白費力氣?”
沈上達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尚將軍,請放心。李定國是個有勇有謀的將領,他絕對不會見死不救。而且,如果他不出兵救援,那麼他的名聲將會受到極大的損害,以後誰還會願意追隨他呢?所以,無論如何,他都會派出軍隊前來解圍。”
尚可喜沉思片刻,最終決定采納沈上達的建議。他下令全軍按照計劃行事,圍城三麵,留出西麵,並在沿途設下埋伏。
不久之後,戰爭的號角響起。尚可喜的大軍如猛虎下山般撲向肇慶府城,城內的敵軍驚慌失措,紛紛湧向西門,試圖逃離包圍。然而,當他們剛剛踏出城門時,就遭遇了尚可喜事先布置的伏兵。一時間,喊殺聲四起,箭如雨下,敵軍死傷慘重。
那些僥幸逃脫的士兵們拚命逃回城中,緊閉城門,不敢再輕易出城。尚可喜見狀,立刻指揮軍隊繼續圍攻。同時,他派使者快馬加鞭趕往廣州,向朝廷稟報戰況。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尚可喜的軍隊不斷加強對肇慶府城的圍困,而城中的敵軍則陷入了絕望之中。他們期盼著李定國能夠儘快派出援兵,解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終於,在數日後,遠方傳來了馬蹄聲和戰鼓聲。李定國率領著一支精銳部隊趕到了肇慶城下,準備與尚可喜決一死戰。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早已準備就緒的尚可喜大軍。
尚可喜一聲令下,伏兵四起,將李定國的援軍打得措手不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刀光劍影,血肉橫飛。但尚可喜憑借著出色的指揮才能和強大的兵力優勢,逐漸占據了上風。
在激戰中,李定國發現自己陷入了困境,他意識到自己中了尚可喜的計。無奈之下,他隻好下令撤退,留下一地的屍體和血跡。
這場戰役以尚可喜的勝利告終。他成功地擊退了李定國的進攻,而等不到援軍的肇慶府城的南明將領被迫投降。而沈上達的計策也得到了驗證,成為了這場戰爭中的關鍵因素。從此,沈上達的名字傳遍了整個大清王朝,人們都知道了這位足智多謀的將領。
李定國坐在營帳內,看著手中的一封信,眉頭微皺。這封信沒有署名,隻是告訴他,如果他前往肇慶府城救援,將會遭遇大凶之兆,並且建議他速速返回廣西,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哼,荒謬至極!”李定國將信扔到一旁,心中不屑一顧。他征戰多年,經曆過無數次生死考驗,豈會被這樣一封莫名其妙的信件所左右?然而,儘管他嘴上這麼說,但內心深處卻還是有一絲疑慮。畢竟,戰爭中的變數太多,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導致全軍覆沒。於是,他決定采取一些措施來確保軍隊的安全。
第二天清晨,李定國率領大軍小心翼翼地向著肇慶府城進發。一路上,他不斷派出斥候偵查前方的情況,以防有敵軍埋伏。然而,就在他們即將到達肇慶府城時,突然四周喊殺聲四起,大批敵軍從四麵八方湧出來,將他們團團圍住。
李定國心中一驚,連忙指揮士兵們抵抗。但敵人人數眾多,且早有準備,他們很快便陷入了苦戰。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李定國的軍隊傷亡慘重,最終不得不撤退。
回到營地後的李定國,神情落寞地坐在營帳內,眼神裡流露出深深的疲憊與懊悔。回想起自己之前的決策失誤,心中充滿了無儘的自責。當初明明有人好心提醒過他,讓他小心敵人可能會有陰謀,但他卻沒有將這些話放在心上。如今導致了如此嚴重的後果,這難道不是因為自己的愚蠢嗎?
麵對目前的局勢,李定國明白已經無法繼續前進,隻能無奈地決定將大部隊撤回廣西桂林。與此同時,東麵的鄭成功並沒有像預期那樣一同發起攻擊,這使得原本計劃中的聯合進攻失去了應有的力量。錯過了這次絕佳的機會,未來想要再次發動戰爭將會變得更加艱難。
李定國暗自歎息著,對自己的錯誤深感愧疚。然而,他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儘快帶領軍隊安全撤退,並重新審視戰略部署。儘管內心懊悔不已,但他也清楚,作為一名將領,必須要勇敢麵對現實並從中吸取教訓。隻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戰爭中避免重蹈覆轍。
尚可喜在肇慶剛剛擊敗了南明將領李定國,潮州叛將郝尚久卻又發動起義反抗清朝。麵對這個新的挑戰,尚可喜不得不率領大軍迅速趕往潮州鎮壓叛亂。
沈上達深知郝尚久的實力不容小覷,但他並沒有直接強攻,而是巧妙地運用了圍困戰術。同時,他還向郝尚久發出聲明,表示自己隻懲罰罪魁禍首郝尚久,其他人隻要投降就不會受到牽連。
這一策略果然奏效,不久後,郝尚久的內部勢力開始出現分化,許多人紛紛選擇投降。沈上達趁機發起攻擊,輕易地取得了勝利。這場戰役中,參將沈上達幾乎沒有損失多少兵力,成功地擊敗了叛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這次勝利讓尚可喜對沈上達刮目相看,他意識到這位年輕將領有著非凡的才能和智慧。於是,尚可喜決定將自己最心愛的女兒尚之敏嫁給沈上達,以進一步鞏固兩人之間的關係。
而與此同時,尚之敏在朝廷選妃中落選,心情低落。但當她得知父親要將自己許配給沈上達時,心中頓時湧起一股喜悅。原來,在之前的戰鬥中,尚之敏曾兩次被沈上達救下性命。從那時起,她便對沈上達心生愛慕之情。如今能夠成為他的妻子,尚之敏自然感到無比幸福。
此外,尚可喜之所以選擇沈上達作為女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沈上達無父無母,這種背景讓他更符合尚可喜的期望。俗話說“女婿等於半個兒”,更何況沈上達還是個孤兒。
在永曆七年時,一艘來自暹羅(今泰國)的船隻抵達廣州。這艘船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為它帶來了一個重要的人物——陳安德。陳安德是一位使者,他代表著遠在廣西的桂王朱由榔前來與廣東的尚可喜商談要事。
朱由榔希望通過這次商談,能夠說服尚可喜與自己合作,共同出兵攻打湖南,從而恢複明朝的江山。然而,對於這個提議,尚可喜並沒有立刻做出回應。他轉頭看向身旁的沈上達,問道“沈賢婿,你覺得桂王朱由榔這種用第三方的人來商談的做法如何?”
沈上達微微一笑,回答道“泰山大人,其實您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何必再問我呢?看看李成棟的下場就知道了,桂王朱由榔並不是可靠之人啊!如今滿清朝廷的實力強大,我們若想保住榮華富貴,就必須緊跟滿清朝廷的步伐。而桂王朱由榔的行為顯然是不靠譜的,如果我們跟著他一起瞎折騰,恐怕最後也不會有好結果。”
尚可喜點了點頭,表示認同沈上達的看法。他明白,儘管桂王朱由榔的地位尊貴,但在當前局勢下,跟隨他並非明智之舉。隻有依靠強大的滿清朝廷,才能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害。因此,尚可喜決定拒絕桂王朱由榔的請求,並繼續保持對滿清朝廷的忠誠。
過了一段時間後,一艘來自荷蘭的商船抵達了廣東的沿海區域,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前往澳門開展貿易活動。然而,此時此刻,順治皇帝恰好頒布了禁海令,全國各地都在積極緊張地執行這項禁令。
尚可喜皺著眉頭問沈上達“沈賢婿,關於這外國商船,我們如何應對好。如今朝廷又剛好頒布了禁海令。”
沈上達微微一笑,臉上露出自信從容的神色,輕聲說道“泰山大人,其實您不必為此事煩惱。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隻需效仿前朝的做法即可。所謂朝貢貿易體係,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交易方式,但對外卻可以宣稱是外國友邦向我朝朝貢禮品。如此一來,既能滿足他們通商的需求,又能維護我朝的顏麵。”
尚可喜眼睛一亮,興奮地拍著手掌,說道“沈賢婿,妙啊!此計甚妙!這些外國人彆的東西或許不多,但黃金白銀卻是多得很呢。簡直是人傻錢多!”他心中暗自慶幸自己有這麼一個聰明的女婿,能夠想出如此巧妙的計策來解決棘手的問題。
沈上達竟然再次成功地說服了尚可喜,使得尚可喜向朝廷呈上一份奏折,聲稱這些外國船隻前來是為了向朝廷進貢,而這正體現了國家的繁榮昌盛。
對於這種局麵,朝廷陷入了極度的困境之中。一方麵,他們對尚可喜在嶺南地區所擁有的強大實力深感畏懼;另一方麵,他們又不能輕易違反順治皇帝剛剛頒布的禁海令。經過深思熟慮和權衡利弊,朝廷最終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給予一定的通融,允許荷蘭人每隔八年可以來廣州進行一次進貢,並在此期間開展朝貢貿易。
廣東各地大部分的縣官都是前朝投降來的人,而尚可喜並沒有將這些地方交給自己的心腹去打理,而是選擇了讓那些投降而來的人繼續管理當地的百姓,同時安排了自己的人負責監管。這樣一來,這些地方官員自然會因為害怕受到懲罰而不敢有所異動,隻能乖乖地聽從尚可喜的命令。
就在這個時候,沈上達拿著一封封模仿薛克俊字跡的信找到了這些官員。原來,這些官員曾經被唐王朱聿鐭用七蟲七花藥物所控製,但後來卻被薛克俊巧妙地化解掉了。雖然表麵上看起來他們依然處於被控製的狀態,但實際上已經恢複了自由身。因此,這些官員對薛克俊心懷感激之情,並視其為恩人。
當這些官員看到沈上達手中的信件時,不禁熱淚盈眶。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薛克俊對他們的關心與信任,更是因為他們深知這位恩人對他們有著救命之恩。於是,他們紛紛表示願意全力配合,幫助沈上達完成任務。
而沈上達要求他們做的事情也很簡單在民間收集茶葉、絲綢和瓷器等物品。對於這些官員來說,這原本就是一件有利可圖的事情,更何況現在還有薛克俊的書信作為支持。於是,他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並開始積極行動起來。
喜歡回到明末當個大貪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回到明末當個大貪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