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什麼?”
“何平。”
“原姓是什麼。”
“姓王。”
一輪圓月之下,王平立身陣中,莫名想起了他和劉璋初次見麵的對話,他的心頭一陣玄妙感不由的升起,他不知道為為什麼劉璋第一次同他見麵,就認定何字不是他的原姓,追問起了他原本的姓氏。
關於這一點,王平一直心存惑然,不過他沒有去請教過劉璋,隻當他的這位明公是天生聖人,所以甫一見麵,就明悟何字非是他的本姓,所謂命世之人,應運而生,總歸是有些玄妙所在。
自那以後,王平改回了本姓,並從劉璋處得到了名為‘子均’的字,他的明公是這般解釋的,平者,均也,所故他即是喚作王平,那他的字自然是要沾一個‘均’字,取字為‘子均’是再合宜不過的。
說實話,王平對自己的字並不太在乎,取做子均也好,取做其他的什麼也罷,不過是一個代號而已,他所在乎的,是‘子均’二字出自他的明公口中。
由明公親自賜字,這是莫大的殊榮,對於王平來說,他為此感到榮耀和興奮,自此以後,他王子均追隨明公左右,先是擔任親衛士卒,接著是親衛百人督,再然後都尉。
成為都尉後,王平不再於值守劉璋左右,而是出外都統了一支無當飛軍,當時因涼州羌患時不時出現,他受命在涼州征討,混跡於軍旅之中,凡有三五年了。
直到近來,他受命督軍從涼州趕赴河東,再然後由軹關道到了河內郡,在如今黃權都統甘寧、馬超、張任三路人馬圍獵鄴城時,他進入黃權的麾下,聽命於黃權的吩咐。
說來儘管他和黃權同樣列席於幕府,可兩人的交際倒是不多,畢竟黃權先前在漢中坐鎮,而後又到了河南尹,而王平出任秦王府親衛,接著出外到了涼州征戰,二人是天南地北,少有相逢。
然而黃權和王平二人的關係卻是十分的親密,這裡有一樁原故——黃權是巴西閬中人,王平是巴西宕渠人,是地域上的同郡之人,天然就有親近感產生,維係著二人之間的關係。
也正是在黃權這位同鄉的手中,王平受下一樁重任,抵擋住自平原郡返回的鄴兵,這裡主要是袁尚所遣先鋒張郃,及其所部大戟士,至於王平的背後,從鄴城殺出的文醜所部,則是由甘寧和馬超去解決。
這裡還剩下驍騎將軍張任,張任都統數千遊騎,作為預備隊伍,如果哪一麵出現退縮不前的情況,則張任就可發揮出他的作用,預備軍是軍中的習慣,防止全力出擊的時候,酣戰太長的時間,出現力道不濟的情況。
有甘寧和馬超在後阻截鄴城出兵,王平對後方沒有什麼擔憂的地方,他一雙虎目隻直直的瞧著正前方的來敵,等待來敵撞上他布置森嚴的軍陣,快意的酣戰一場。
王平推定,衝他而來的鄴兵,必然是袁尚麾下最精銳的士卒,也即是袁尚用來打開局麵的驍銳,所故為避敵鋒芒,他在軍陣前方布置了拒馬、鹿呰等物。
王平打算用拒馬、鹿呰等物去消磨袁軍先鋒的銳氣,然後再貼近和袁軍對壘。
他的對麵,張郃於皎潔的月光下,瞧見了秦軍布置在前的拒馬和鹿呰,他神色淡然,不為所動的吩咐道:“刀斧手上前,劈開這些拒馬和鹿呰,打開一條通道。”
對於秦軍設阻的情況,張郃早有預料,他早早的備下了刀斧手,這裡刀斧手分為刀手和斧手,刀手用來庇護斧手,斧手用於劈砍拒馬和鹿呰,清理掉道路前方的障礙。
不過秦軍也不是坐等袁軍破壞他們設下的拒馬和鹿呰,弓箭和弩箭,潑天似的,向著袁軍射去,頓時袁軍前部人馬栽倒一片,苦寒和哀嚎聲遍地都是。
張郃微微皺起了眉頭,他大手一揮,安排了盾牌手上前,護住破壞秦軍拒馬和鹿呰的斧手,同時張郃著令弓箭手搭弓引箭,去同秦軍對射起來,破壞秦軍的陣型。
數輪激烈的對射之下,秦軍和袁軍中都有不少人倒地,不過由於秦軍使用了強弩,而袁軍遠道而來,隻攜帶了方便使用的弓矢,對射之下,袁軍不免吃些虧。
更不必提,兩方都是頂盔摜甲的精銳,弓矢的穿透力不足以對甲胄造成大的傷害,唯有強弩,才能輕易的穿透甲胄,刺進甲胄保護之下的血肉之中,所故,袁軍在對射下吃了大虧。
這一點自是為張郃所察覺到,但他不為所動,沒有發下退避的軍令,隻督促斧手儘快破壞秦軍的拒馬和鹿呰,為大軍向前努力,至於倒地的士卒,不過是必要的犧牲罷了。
戰場之上,容不得仁心和慈意,唯有鐵石心腸,才是一名將領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慈不掌兵,既是一句為將者的信條,也是一條經驗之談,仁德之心和憐憫之意,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上,是鐵定行不通的。
張郃督令甚嚴,處於第一線的大戟士受命之下,不敢妄退,他們清楚的知道,他們向前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如果後退的話,就隻有一條死路可走,督戰隊的環首刀,到現在還沒見血呢?
況且就算沒有督戰隊,作為職業軍人的大戟士,也會努力向前,這是他們職業軍人的宿命,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個時候不上前,什麼時候上前,遲疑和猶豫,對不起恩養他們的張郃。
巨斧提起,而後奮力揮下,大戟士努力的劈砍前方的拒馬,一斧接著一斧,儘管身側和耳邊流矢不斷,前麵又有弩箭離弦之聲傳入耳中,可大戟士隻充耳不聞,麻木且賣力的劈砍著拒馬。
在大戟士悍不畏死的劈砍下,一條通道被打開,可以通向前方立陣的秦軍,隻是大戟士沒有莽撞上前,而是不斷拓寬通道,以求和身邊同袍們並列向前。
行伍之中,交戰的時候,個人的血勇不足為憑,除非是西楚霸王項羽這等萬人敵,絕大多數情況下,兩方交手,必定是列陣之後再行廝殺,也是就連西楚霸王項羽,都被漫天遍野的小卒所淹沒,所以陣而後戰,成了兵法之常。
通向秦軍的通道,一點點的被拓寬,直到能容得下十餘人並列前行,旋即一隊大戟士列好陣型,向著前方的秦軍方陣衝殺而去,後麵的大戟士,或是拓寬通道,或是循著上前的大戟士,一並衝前攻殺。
“殺。”秦軍和袁軍甫一交手,廝殺聲頓時響起,兩方好似兩頭鋼鐵巨獸般撞在了一起。這裡王平所統無當飛軍,由青羌、賨人組成,戰力自是彪悍,對麵張郃所統大戟士,是久經戰陣的精銳之士,交手起來,一時間打的難解難分。
精銳對精銳,針尖對麥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