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先聽他說完。”諸葛恪甚至裝都不裝一下,擺明了那階下之人,就是他的傳話筒。
孫和無奈,隻好看向那大臣道:“卿繼續說。”
“蜀國有使者前來,說會發兵數萬,北伐涼州,並邀我朝出兵,以東西呼應。”
“數萬?”孫和感到詫異,“近十年內,蜀漢鮮有興師動眾,此番竟欲下血本?”
感歎一句,他又是問道:“蜀漢使者既來建業,想必也去了西賊那裡吧。”
這西賊自然就是指武昌西吳,雙方互不承認,多以“東賊”“西賊”互稱。
說起西賊,太傅諸葛恪嗤笑一聲,竟是插嘴說起了題外話。
“全琮匹夫,何其狂妄,竟自稱什麼‘楚公’德不配位,終受其累,我等拭目以待。”
太傅一言,引得殿內一陣歡笑。
荊州相比揚州本就貧瘠,江東有童謠曰: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
如今西賊接連丟了數郡,如強弩之末,竟還有人稱公建製?
但江東群儒向來都隻逞口舌之利,孫和若是詢問誰有良策,收複西州,一個個如縮頭烏龜一般,皺眉不語。
一陣嘩然後,諸葛恪止住了群臣,轉而看向孫和:“陛下,臣以為趁魏國之亂乃是出兵之機。”
孫和上位以來沒什麼功績,他之所以仰仗諸葛恪不單單是因為對方有擁立之功,而是此時的東吳,隻有諸葛恪有進取之心。
但上次一戰畢竟敗了,他不由擔憂道:“西賊狡詐,朕聽說他們在尋陽又築新城,與我柴桑隔江而望,荊州水師向來強勢,又有上水之優,恐不易征討啊。”
聞言,諸葛恪卻反問孫和:“陛下,誰說此番要征討西賊?”
孫和一愣,不討西賊難不成北伐魏國?
正疑惑之時,諸葛恪的神情算是給了他答案。
孫和絕不是那種懵懂無知的少年皇帝,他雖沒有軍權,但朝堂諸事他是多有問詢的。
於是他立刻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去年我們主動拆毀了東興大堤,拒魏軍於濡須水外。太傅若是北伐,想必要先修複大堤,才可使大船北進”
“可興修堤壩非數月不成,待大堤修好,早已失了戰機,如之奈何?”
諸葛恪捏著短須,笑了笑:“陛下,臣此番不攻合肥,卻攻徐州。”
“徐州?”
此刻,群臣就那麼站著,大殿仿佛成了諸葛恪和孫和的私人場地,旁人無從插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