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軍有方、頗有將才、深得人心。”
陸抗作出簡短的評價。
王基捋須一歎:“同幼節一樣,將門虎子啊。”
陸抗拱手低頭,眼中閃過一份不易察覺的落寞。
雖說他身心早已歸順大魏,但每每提起父親,還是心中不暢,陸遜忠君報國,而自己卻做了叛臣。
王基回憶道:“當年文皇帝南征,我大魏數萬精銳半年攻江陵不下,其父朱然最後隻剩五千兵就逼得我數萬大軍铩羽而歸。”
“故而我軍雖初戰大捷,仍不可掉以輕心。”
“末將也是此意。”陸抗道。
“哦?”王基抬起眼簾,“幼節難得與本督看法一致對了,巴丘一帶的地理你可熟悉,可知吳人一般會如何布防?”
陸抗想了想說道:“巴丘上遊不遠處有一處急彎,順江而下時視野受阻,與監利一帶類似。”
“但不同的是,南岸地勢略高,不似監利這般平坦,而且監利守將應當已經逃回了巴丘,朱績有了戒備,故技重施恐難以奏效。”
“嗯”陸抗又摩挲著下巴琢磨一陣,“強攻營寨倒不是不可,然步軍攻山需要仰攻,難度很大,還須再三思量。”
王基看了看地圖:“若放棄三路分擊,選擇隻走水路正麵強攻,風險同樣不小。”
“還有一點”陸抗頓了頓,顯得有些猶豫,欲言又止。
“但說無妨。”王基示意他說下去。
陸抗這才說道:“我軍首戰大捷,尤其是水戰上嬴了吳軍,心理上對吳國水軍已沒有懼怕之意,這是好事,同時也是壞事。”
“驕兵”王基長歎一聲,“這也正是本督猶豫的緣由。”
“不如先派走舸巡視江情,再作部署。”陸抗提議。
“隻能先如此了。”王基點點頭。
“對了。”王基同意了陸抗的建議後,又是問道:“那些吳兵俘虜,幼節覺得該如何處置?”
“是殺,還是放?”
陸抗不假思索道:“留。”
“還有這第三種答案麼?”王基難得笑了起來。
陸抗解釋道:“殺了可能會讓巴丘守軍憤怒,反而提升士氣,而且將軍會落個虐殺戰俘的惡名。”
“若是放了,以朱績的手段,這些潰兵甚至還能重新整編,到頭來是我軍的善意之舉反而變成了資敵。”
王基呼出一口氣,淡淡道:“是啊,我軍不差這點軍糧。”
第二日,王基派出十餘艘小型走舸前往巴丘偵查江情。
老實說,江上作戰除非是在大霧的天氣,這種偵查行動幾乎都是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