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欲曉,馬蹄聲、腳步聲和甲胄碰撞的聲音在銅駝街上響起。
不久,儀仗抵達宮城南門——闔閭門,隨後一路北上經止車門、中華門最終來到位於南宮的太極殿。
儀仗百餘人入殿後,四散開來進入各自的位置。
夏侯獻扶著佩劍,走入正殿。
身上的龍袞熠熠生輝,日月星辰環繞肩頭,山川龍紋盤旋於身側,緩步走過中央紅毯,踏上玉階,安然地坐在龍座之上。
他右手仍然按著劍柄,左手輕輕靠放在龍榻的扶手,一時間有些感慨。
又緩緩轉頭,看向玉階下一人,眼神示意。
隨即,通事郎大聲宣道:
“宣太師桓範、太傅高柔、太保鄭衝、太尉秦朗、司徒司馬孚、司空盧毓覲見。”
這便是夏侯魏六公了。
這其中,年紀最小便是秦朗,今年才五十四歲,而其他“五公”皆超過六十五歲。
六人齊聲拜道:“臣拜見陛下,吾皇萬歲。”
這一刻起,君臣名分已定。
“朕........”
夏侯獻深吸一口氣,開口說道:
“承蒙宗廟社稷之佑、萬民黔首之托,踐祚大寶,今日得見諸卿,實感江山責任在肩,亦幸有公等肱股相伴。”
“上公者,國之脊梁,朝之柱石,曆代典製沿革,上公位高權重,皆為治世能臣所居,以輔君王、理陰陽、平邦國。”
“今朕初登大寶,恰似舟行滄海,諸卿便是槳楫帆檣,望諸公協同一心,各守其位,各儘其責。”
“朕當與諸卿共守祖宗成法,革新弊政,開創盛世,上不負皇天,下不愧黎庶,於青史留華章,傳國祚之永固,諸卿可願與朕攜手同行?”
“陛下聖明!”
桓範帶頭言道:“臣等惶恐,蒙陛下錯愛,忝列上公之位,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臣等願為前驅!”
“臣等願為前驅!”
“善,太尉留步。其餘諸公可先前往南郊準備。”
“臣等遵命。”
幾位老臣退了出去。
大殿內再次響起通事郎的聲音:
“宣大司馬曹宇、大將軍曹爽、驃騎將軍曹肇、左衛將軍曹纂覲見。”
四位曹氏宗親聯袂而至,跟太尉秦朗站至一排,齊聲道:
“臣拜見陛下,祝陛下萬壽無疆,大魏國祚綿長。”
夏侯獻望著幾人,感慨良多。
假如曆史上孫、劉二人沒有篡改詔書,這幾位應當在十一年前就組成這套陣容吧。
真若如此,大魏會變成什麼樣?
夏侯獻不知道。
定了定心神,他轉頭看向中書舍人楊綜,對他示意。
楊綜隨即展開詔書,宣讀道:
“朕觀古之聖王,論功行賞,必不吝爵祿,以酬勳勞。今爾之功,昭然於朝堂,銘記於民心。”
“朕以燕王曹宇、武安侯曹爽、長平侯曹肇、齊章亭侯曹纂,賜皇姓。”
“改封曹宇為魯王,食邑一萬一千戶。
特封秦朗為安平王,食邑八千七百戶。
曹爽為新城王,食邑七千四百戶。
曹肇為汝陰王,食邑六千九百戶。
曹纂為隴西王,食邑四千八百戶。